分享更多
字体:

东诚股份产销质疑:用电量增长有限暴露公司或虚增产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6 11:28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烟台东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及首发申请已于2012年1月6日通过了发审委审核即将步海普瑞和常山药业、千红制药的后尘,成为第四家从事主营药品级肝素钠原料生产的上市公司。肝素钠生产商在2011年上半年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实在谈不上好,由于终端产品售价的大幅下跌,海普瑞和千红制药的半年报净利水平均呈现同比大幅下降,而此时东诚股份却要顶着“变脸”的疑云顽强上市,不得不令人为其询价结果捏一把汗。

  事实上,2011年上半年的东诚股份也深陷产品价格下跌的困扰,平均单位售价相比2010年全年水平下跌了18.29%,好在销量的大幅增长力保了销售收入和净利水平仍能保持上升状态。但是问题在于,同行业的海普瑞和千红制药均出现销售下滑的同时,东诚股份却一枝独秀,2011年上半年销售已经相当于2010年全年销量的近120%,这合理吗?就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本刊还发现在其生产环节存在的两项重要矛盾,直指该公司存在虚增产销规模的可能。

  用电量增长质疑

  根据东诚股份招股说明书“报告期内主要产品生产销售情况”部分披露信息,2011年上半年生产肝素钠原料药11344.76亿单位,相当于2010年全年产量12563.88亿单位的90.3%。

  对于东诚股份来说,水电是其生产经营环节,也即将肝素粗品提纯至肝素钠原料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动力和材料。对于产品生产消耗所用水电量,与产品产量存在刚性关联关系,不像一般办公所消耗水电,存在通过改善管理、提高员工节水节电意识来大幅降低消耗水电用量的空间。因此体现在能源采购数量上,与产品产量应当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但就东诚股份来说,招股说明书“主要原材料、能源供应情况”部分披露信息,2011年上半年消耗水电量分别为7.79万立方米和179.22万度,相比2010年度该两项数据发生额11.67万立方米和317.22万度均出现较大幅度减少,仅相当于去年全年消耗量的66.75%和56.5%,与产品产量对应比例90.3%相去甚远。

  事实上,如果将东诚股份披露的三年及一期产品产量与水电消耗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单位产品水电消耗量呈现显著的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2011年上半年的单位产品水电消耗量还不足2008年时一半的水平,而这显然是有违合理性的。

资料图。资料图。

  企业用电量是一项独立于公司的、可观性较强的参考指标,对于调查目标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有重大的借鉴价值。2010年因猎杀存在财务舞弊行为的中资概念股而名声大噪的美国独立调查机构浑水公司,就曾多次通过调查中资企业用电量来对目标公司披露的生产数据进行“狙击”。国内著名的私募业大佬赵丹阳,也曾在银广夏被热炒时,通过查看该公司的用电记录,从而成功规避了银广夏陷阱。就东诚股份来说,用电量和用水量增长情况,与产品产量增长呈现显著矛盾,这不得不令人疑心于该公司披露增长迅猛的产销数据的真实性。

  主要原材料转化率质疑

  东诚股份主要原材料的肝素粗品,终端产品则为肝素钠原料药,主要的生产经营过程便是提纯。通常来说,单位肝素钠原料药产成品所对应的原材料肝素粗品数量应当基本稳定,如果在此期间企业有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则还有可能降低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至少不应当出现单位产品消耗原材料数量大幅飙升的情形。但是东诚股份却显然违背这一合理逻辑。

  首先来看该公司的原材料存货规模,2010年末原材料库存余额为1528.46万元,尚不及201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发生额41054.49万元的4%,由此可见该公司当期末原材料库存余额对于下一会计期间的原材料平均结转成本影响很小,则当期原材料平均结转成本应当非常近似于当期原材料的采购均价。

  根据东诚股份招股说明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部分披露信息,2011年上半年和2010年该公司肝素钠原料药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28618.49元/亿单位和38258.9元/亿单位,同时这两期肝素粗品原材料所占成本比重则分别为98.77%和98.82%,由此不难计算出在这两个会计期间内,东诚股份单位产成品中包含肝素粗品原材料价值分别为28266.48元/亿单位和37807.44元/亿单位,对应同期肝素粗品的采购单价21816.41元/亿单位和33532.91元/亿单位便能够计算得出,两个期间的转换比率分别为1.3和1.13,这意味着东诚股份2011年上半年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原材料数量,大大高于上年度水平,比上年度需多消耗15%的原材料。

  事实上,从过往三年及一期经营数据进行测算便不难发现,肝素粗品的转换比率始终呈现大幅波动状态(见表2),同时在上市前的2011年上半年原材料转换率达到了历史峰值的1.3水平,似乎对应着东诚股份生产效率的大幅降低。针对此组显失合理性的数据,不知东诚股份将作何解释?

资料图。资料图。

  对此,本刊认为,如果不是东诚股份的提纯工艺能力出现了大幅下降,导致单位产品所消耗原材料出现大幅增加的话,就只能推断该公司存在虚报单位生产成本的问题。

  此外,截至本文成文时,本刊编辑部收到来自河南省投资者的一份举报信,信中提及即将上市的东诚生化存在联合客户做高业绩的利润操纵行为,以及隐瞒产品质量重大纠纷等问题,对此本刊将持续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