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机构玩高低杠压新股报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6:54 来源: 证券时报网询价机构玩“高低杠”压新股报价 业界认为,对新股报价不应太过随意,否则询价机构的估值能力将受质疑
证券时报记者 邱晨
一些询价机构在面对新股高价发行时,似乎已摸索出了不少技巧。有投行人士判断,一些实力较强、旗下产品较多的机构正通过高低搭配的报价方式来压低新股最终的定价。
同一机构不同产品报价迥异
以最近发行的华录百纳为例,其网下发行结果公告显示,该公司最终定价每股45元,共有50家询价机构参与了询价。这也是最近冷淡的打新股行情中相对比较火热的一次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华录百纳报价的机构中,同一家公司旗下不同产品报出的价格竟然出现巨大的差异。
根据华录百纳的配售对象报价结果,华夏基金公司共有5只产品作为配售对象参与了报价。其中,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经典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均报出55元的价格,为该次询价行为中的最高报价。
不过,同是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回报二号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掌管的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这3只产品却分别给予华录百纳每股30.5元、30.5元和30元的报价,与最高报价55元相差24.5元~25元之多。
与此同时,同期给出最低报价的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报价仅为每股18元,较华录百纳最终的发行价低了27元。不过,南方基金旗下的另一只产品南方绩优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却报出了每股32元的价格。这两只产品的报价竟也相差了14元。
机构玩“高低杠”压报价
据投行人士反映,询价机构这种高低搭配的报价方式并不罕见。据了解,在现行的询价机制下,投行对新股的最终定价不再采用询价机构报价的中位数或者加权平均值,而是由发行人与投行根据初步询价结果做出最终决定。
“虽然新股最终定价是投行与发行人讨论的结果,但报价的中位数仍然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一些询价机构过低的报价无疑会影响新股最终的定价。”西部地区某投行资本市场部人士称,一些实力较大的询价机构有可能在利用组合报价的手段来压低新股最终的发行价格。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在一些询价机构报价时屡见不鲜。通常做法是,机构有几只产品报出高价,通常价格都在最终的配售区间内;另外几只产品则报出低价,价格往往远在平均报价之下。
对于询价机构在报价上的这种技巧,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都表示理解。但颇令投行业内气愤的是,部分机构的报价缺乏责任和理智。
“一些机构报出的价格低得离谱,明显缺乏诚意。”一位不愿具名的某投行人士在谈到这种情况时表示,这类机构的报价不是建立在合理的估值模型之上,而是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不赞同上述观点。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就表示,报价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不同,另外基金经理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形成联盟关系互相为对方压价的可能性不大。
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亦表示,目前新股询价仍采用抽签的形式,报高价的不一定能够获配,因此一些机构动用多只产品压价的行为,有可能会变相帮了其他询价机构。另外,基金采用这种报价技巧的可能性不大,而其他询价机构如信托则有可能。 业界认为,对新股报价不应太过随意,否则询价机构的估值能力将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