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元证券净利降四成 百亿资本效率低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6 10:02 来源: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研究员 汤巾

  同是2月20日披露年报的国元证券,交出的成绩单略好于西南证券,但依旧没有摆脱净利润下滑的命运。

  2011年,国元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7.75亿元和5.6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83%和39.16%。四项主营业务中,只有投行业务收入实现增长,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其经纪、自营、资管三项业务均出现了营业利润降低、成本上升的情况,反映出其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其中,资管业务相对糟糕。国元旗下黄山系列三款集合理财产品去年的业绩排名均靠后,其母公司资管业务也陷入亏损境地,因控股子公司——国元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国元香港”)资管业务盈利,所以整体上才不至于亏损。

  但国元香港的自营业务却拖了后腿,亏损9589万元,导致其净利润亏损7304万元,因此合并报表后的净利润少于母公司净利润。

  虽然业绩并无多少惊喜,但公司却送出了分红大礼包——以现有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元人民币现金(含税),成为年报的一大亮点。

  收入减少成本上升

  通过增发获得充裕资金的国元证券,并没有将资金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2009年11月2日,国元证券定以19.8元/股的价格公开发行5亿股,募集资金总量为99亿元。公司注册资本为19.6亿元,而截至去年底,其公司净资本逾104亿元,在券商中具有明显优势。

  但2011年,国元证券四项主营业务中,三项都出现了收入减少、成本增加的问题。年报显示,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9.14亿元,同比减少32.89%;成本为5.34亿元,同比增长17.75%。自营业务收入为5845万元,同比减少77.69%;成本为2795万元,同比增长44.84%。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416万元,同比减少45.45%;成本898万元,同比增长19.78%。

  只有投行业务相对均衡,证券承销、保荐及顾问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3.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1%;营业成本1.45亿元,同比增长12.88%。

  据长江证券测算,2010年以来公司费用收入比持续增长,截至2011年底,公司费用占收入比高达55.6%,同比增长34.10%;就费用单季度变化看,2011年四季度费用为2.82亿元,环比增长20.15%,公司费用及费用收入比水平并未得到合理控制,增发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仍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

  而更悲催的是,当初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如今持股市值已近乎“腰斩”。3月21日,国元证券股价仅为10.13元,相比当初的增发价跌幅达48.8%。

  香港公司拖累自营

  相对东北证券和西南证券自营业务的巨亏,国元证券相对稳健,在去年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3050.5万元的自营业务利润。

  年报显示,“公司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在逐步减少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的情况下,谨慎参与定向增发、开放式基金等投资;加大债券资产在自营规模中的比重,动态调整债券投资组合,努力提高固定收益类投资收益;积极研究探索基金定投、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等业务”。

  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公司自营业务扭亏为盈。

  据国金证券分析,四季度单季实现的自营收益为0.53亿元,环比扭亏为盈。公司三季度末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为3.75亿元和35.29亿元,截至四季度末,该两项金融资产的规模分别为7.18亿元和36.18亿元。预计主要是增加了基金、信托等投资品种。截至去年末,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仍有1.7亿元的浮亏有待消化。

  公司自营业务主要是受到国元香港自营亏损的拖累。

  年报显示,“受欧债危机等影响,香港证券市场发生一定幅度的下调,导致国元香港投资业务发生亏损”。报告期内,国元香港自营业务利润为-9589万元,净利润为-7304万元。

  资管产品业绩落后

  自营业务成绩相对稳健,但资管业务的情况则不太妙。国元证券母公司去年资管业务亏损37.49万元,因国元香港实现利润555万元,因此资管整体上略有盈利。资管业务利润为517.6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95%。

  国元证券旗下有三只集合理财产品,分别是国元黄山1、2、3号,1号是限定性产品,另两只都是非限定性产品。

  对于集合理财产品投资业绩下降和管理规模缩水,国元证券年报给出的原因是“券商理财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股市持续低迷”。

  2011年上证指数跌幅达22%,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全军覆没,无一取得正收益。不过和同行相比,国元证券旗下产品的业绩均排名靠后。

  据国金证券研究报告,去年,国元2号和3号在43只运行满一年的主动型非限定性产品中,分别以-32%和-25%的收益率排名倒数第4和倒数第14。3月20日,两只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仅为0.68元和0.74元。

  股票型产品表现不佳,债券型产品也不尽如人意。去年,黄山1号在27只运行满一年的产品中,以-9.6%的收益率仅排名倒数第6。

  在《黄山1号2011年四季度资产管理报告》中,国元证券对此解释称“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过高时净值波动的主要原因,在股票选择上对价值投资的理念贯彻不够坚定,使得黄山1号偏离了以债券产品投资为主的特征,在今后的操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力度和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报告中还向投资者表达了歉意。

  截至去年底,黄山1号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占比10.7%,基金(含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占比64%,债券占比仅为17.6%。

  黄山1号已经两次更换投资主办人,第一次是2010年12月,投资主办人由周振华换为马维胜;2011年9月,又由马维胜换为夏伟。此次更换管理人后,正赶上大盘出现一波反弹,该产品业绩随之提升,但11月股指就遭遇重挫,该产品净值也掉头向下,又被打回原形。

  黄山2号也于今年2月15日将原投资主办人谢军换为徐强,之后业绩随大盘反弹小幅回升。■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