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交易所野蛮生长 交易标的多种多样或待整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4:05 来源: 证券时报网全国冠名“交易所”、“交易中心”等新兴交易机构已超过200家
交易所野蛮生长 投资者期盼监管到位
证券时报记者 杨丽花
自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一炮走红之后,国内交易所急剧膨胀。据记者初步统计,除了大众所熟悉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以及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外,全国冠名“交易所”、“交易中心”、“交易市场”的新兴交易机构现在已超过200家,绝大多数是今年刚成立或者是正在筹建之中。
目前交易所交易标的已涵盖艺术品、酒(原酒以及红酒)、金属(贵金属以及有色金属)、矿产、化肥、药材、皮革、花卉、水果、榨菜等众多领域。琳琅满目的交易所,不仅面向行业专业人群,更是极力吸引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投资者在一度兴奋之后陷入迷茫,期盼国家出面加强治理整顿。
怎一个乱字了得
“什么产品都可以在交易所交易,什么人和机构都可以设立交易所”——这就是现在中国交易所的发展现状。几个月前,有文交所的投资者较早地意识到这一点,马上从投资的战线上退下来,转去开办交易所,现在已经设立起来。还有投资者由原来的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份额转向与交易所合作,自己发行产品。
最原始的一批新兴交易所的投资者已经发生分化:转向做交易所的,希望能快点捞一笔;而仍在征战于各种各样交易所的投资者,现在则开始迷茫。“希望国家尽快规范新兴交易所市场,能够提示我们哪些是规范可以投资的;现在在交易中遇到的交易不规范、任意修改交易制度、交易所承诺不能及时兑现等问题,都没有地方去说理。”投资者小李如是说。
当上海的一位投资者看到全国近200家交易所名单在网上疯传时,对证券时报记者说:“太恐怖了!现在事态已经非常严重,国家必须得出来管一管。”
其实,现在各地争相开立交易所,除了看重交易所交易带来的佣金收入,更是希望能借交易所把与交易标的有关的产业做大做强,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现在各种新兴的交易所,绝大多数都有地方政府强力支持,有的还是由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参与的。地方政府在交易所建设的问题上不遗余力,空前重视,“要么提到金融发展的大局,要么提升到争取定价权的高度”。
应该说,交易所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仅北京一个城市就有5家文交所,全国更是有近50家文交所,肯定达不到优化资源配置目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证券市场市值全球第二,也只有两个证券交易所,而一个地级市甚至是一个县级市都开始建全国性的交易所,肯定难以整合全国资源。
过把瘾就死?
一时的风靡并不代表成功。天津文交所、贵金属交易所以及各地的新兴交易所在刚开始时,人气都不错。这让一些交易所的倡导者理解为是市场的选择、投资者的选择。但是越到后面,表现都不尽人意。
天津文交所经历了爆炒、反复修改交易规则、投资者诉讼等一系列风波,现在仍然像是“架在火上烤”;泰山文交所首日暴涨后开始下跌虽不可怕,但是面临着交易极其冷清的悲惨境地,投资者调侃“交易量根本连电费也赚不回来”;贵金属交易所则被指不透明、交易规则存在漏洞;原酒交易所高调宣布开张却连网站都还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备案;红酒交易所则涉嫌期货交易并遭受产品质量质疑,而农产品交易所更像是原来的电子期货交易盘……
形形色色的交易所虽然都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但是实际上投资者对这些交易所的长期前景并不看好。如记者在对新兴交易所的采访中,结识了一群热衷于各种交易所投资的投资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这是一个投机的场所,对整个市场的前景并不看好。甚至有一个文交所的投资者,他在全国六七个文交所都开户参与,并且对红酒交易、贵金属交易等无不保持灵敏的嗅觉,适时参与交易,但缺乏对交易所的信心。
中国风起云涌的交易所野蛮生长,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资源的浪费,而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则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