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上市公司自主发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3 14:11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作者 张宇

  郭树清主席在论坛上摔了一跤,幸亏被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扶住了,市场对此解读为A股还有一小跌,跌多了社保就入场救市了。不过,对于逐年提高PE投资比重的社保基金不必期待过高,只有制度改革才能拯救A股。“我们将大力发展债权融资市场,重点是发展公司债,以减少股权再融资对老股东利益的摊薄。”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夏建亭对媒体说,本周五第七届证券市场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与会人士对提高上市公司发债规模进行了探讨。

  提高债权融资比重

  本周早些时候,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关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体系弹性”的言论让市场担忧IPO、再融资将提速,不过,今天上交所夏建亭的发言让人稍微松了一口气。其实,从2007年长江电力发行公司债开始,证监会就把公司债作为重点工作,只不过发行规模一直不大。“这些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割,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影响了直接融资功能的发挥。而且主要是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占到了80%的比重,而信用债市场存量却只有20%。”夏建亭在年会上指出,我国的债券市场还处在初期,还存在着品种失衡、投资者结构单一、风险未能有效分散的种种掣肘问题。

  不过,随着管理层简化发债手续、调整审核制度等支持措施,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债权融资规模明显上升。今年1~10月份上市公司通过债权融资总额是1478.9亿,其中公司债是1033.7亿,可转债445.2亿,已经大大超过了2010年全年的水平。而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来看,今年1~10月份的交易额也超过了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交易额的总和。所以夏建亭称,上交所将在“十二五”期间把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

  上市公司自主发债

  “资本市场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就是让上市公司自主发债,超常规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市场,不能自主发债就不能调节长期以来融资结构失衡的问题。”证券市场年会演讲嘉宾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出言犀利,赢得上市公司、媒体等与会者的共鸣。

  华生进一步分析道,在股市回报率较低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三方面的好处:其一,更多依靠债权融资,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压力。当前银行业的利差加大,上市公司自主发债不仅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也可以减少股权融资对于老股东权益的摊薄。债券发行不应当施加任何额外控制,只要资产负债率等一些关键指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可以自主地决定何时何地发债,可以短期内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增厚股东收益。

  其二,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也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我国上市银行大规模放贷后,出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每年都需要从股票市场再融资,令市场不断抽血。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最优秀和最主要的部分,如果它们能从银行贷款转为自主发债,银行没有必要再不断地扩大资本金,对证券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部分优质客户都债权融资了,也会推动银行被迫将目前转向不能发债和上市的中小企业客户,从整体上改善资本市场的状态。

  其三,可以积极和稳步地推动利率市场化。现在靠央行来大幅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会造成一系列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债券,包括央企和大量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提升,这对于整个经济震动过大。而如果采取上市公司自主发债的办法可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因为债券市场能够给出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风向标。

  华生也强调了当前两个债券市场之间的分割必须打破,“所有债券都能在交易所挂牌,使得普通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市场买卖,大幅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

  在本届证券市场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探讨。虽然10月份通胀水平连续回落,但是中国经济面临周期性波动与结构转型的叠加、外部动荡与内部调控叠加,而且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低劳动力要素带动的出口方式受到挑战,经济增长转向内需,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速回落是中国必须接受的现实。多数专家认为目前虽然与前期相比稍松了一点,但是2012年货币政策依旧是以“稳健”为主基调,而基调变化则取决于外部动荡和内部叠加的演进。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