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激辩银行不良贷款是否会大幅反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2:59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专家激辩银行不良贷款是否会大幅反弹

曹远征赵锡军倪军廖强吴比较/制图

  编者按:近日银监会要求银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督促银行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的审慎度。与此同时,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近期在该行股东大会上表示,工行今年初已将2012年不良贷款率的目标设定为1.2%,这一数字略高于2011年末实际0.94%的不良贷款率。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这些消息令外界对银行不良贷款快速上升的担忧加剧。

  尽管不良贷款率反弹已渐成趋势,但是目前国内银行业能够承受的不良贷款上升幅度是多大?承揽支持小微企业重任的银行业会否成为经济转型成本的最终埋单者?基于此,证券时报昨日通过圆桌论坛的形式邀请了经济学家以及银行业研究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在内外交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大面积暴露不良贷款的风险,以及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

  圆桌论坛嘉宾:

  ◆中国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申银万国证券

  研究所高级分析师 倪军

  ◆标准普尔

  金融机构评级董事 廖强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见习记者 周彩虹

  经济增速能稳住

  证券时报记者:银行不良贷款的变化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但5月份经济数据可能并不乐观,比如已经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前一月回落2.9个百分点,并结束前两个月的升势;非制造业PMI则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您怎么看待今年的经济走势?

  曹远征: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合适的,到底经济会出现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如果以GDP增长7.5%来衡量,全年不大可能会出现低于7.5%的增速。为什么现在的GDP可以是7.5%呢?因为中国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新旧劳动力都在减少,所以经济增长并不需要太高的速度。而对经济增速的预期是政策是否需要大幅调整的根据。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国民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一个中速增长期。我们对经济增速的预期应该是:只要稳住这样的速度即可,而不应力图去恢复两位数的增速。

  如果说经济不大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PMI活跃程度减少一点是合乎预期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PMI会否加速递减。所以阻止下滑的势头,稳定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策只需要微调。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政策在出台,如项目投资等,通过这些措施,预期经济增速是能稳住的,甚至会有抬头的趋势。

  赵锡军: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和2008年是非常不一样的,2008年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突如其来的冲击,导致经济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今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是剧烈地波动,而是一个逐步的下行过程,所以国家不会采取像2008年那样的政策,用几万亿来刺激经济。相反,政府采取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刺激经济,例如鼓励民资进入金融等领域,恢复一些项目的审批。政府不下猛药,对应的经济恢复过程也会是缓慢恢复的过程。

  不良贷款反弹幅度:

  乐观与悲观并存

  证券时报记者:不少企业反映此轮经济调整周期比2008年更难熬。目前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已开始依赖“借新还旧”,某些行业如钢贸企业的信贷风险已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形下,今明两年银行出现不良贷款大幅反弹的可能性有多大?银行业所能承受的不良贷款上升幅度是多大?目前来看,哪些领域存在出现不良贷款大增的风险?

  曹远征:经济处在正常回落阶段,而不是高增长阶段,银行不良资产率肯定有抬头的趋势。不良贷款是随经济波动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不良资产率会下降,在经济下滑期不良贷款率则会上升。但在过去两年,银行已通过逆周期操作,进行了很多安排,比如拨备率都在150%以上,甚至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拨备率提高到350%以上,拨备资金可以覆盖贷款总额的2.5%左右,即使不良贷款率上升到1.2%,银行也还是很安全的。

  从行业上分析,业绩下滑比较厉害的行业出现不良贷款率反弹的可能性较大。银行近几年一直严控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因此房地产行业不大可能出现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但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比如钢铁业等,则是风险比较集中的地方。

  廖强:在我们的基本压力假设下(即全年GDP增速放缓至8.3%),今年全年不良资产率有可能上升2个~3个百分点。国内整个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信社)目前不良资产率为2%~3%,今年年底预计上升至4%~5%。这里所指的不良资产包括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重组贷款以及所有抵债资产。

  我们认为政策性银行、农信社不良资产将比商业银行上升更快;商业银行中,小型银行不良资产将比大型银行上升更快。

  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过去的顶峰出现在2003年~2004年左右,曾达到14%~15%。目前房地产行业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在10%左右,即使出现15%的不良率的极端情况,给整个银行业带来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为1.1个~1.2个百分点。

  由于监管部门和银行一直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保持警惕,出台了很多旨在化解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因此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反而不突出。

  资产质量下行风险主要来源于小企业。目前这一块的风险暴露不多还能应对,但如果出口部门下滑超预期,出口由目前的增长放缓恶化至出口下降,那么对占银行信贷总额20%的小企业贷款将带来影响。从更广泛意义上讲,凡是依赖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的行业都将受到影响,比如钢贸企业。

  目前银行业整体拨贷比超过2%,大型银行更高。这样的拨备水平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再加上银行业仍享受利差,当期经营利润可给不良贷款上升提供缓冲,因此正常的年景下每年银行业的拨备前利润率足以应对350个基点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仍能保持盈亏平衡。不过,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今明两年内预计看不到缓解的迹象。

  倪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一度达到1.8%~2%。当时企业也出现经营困难,随后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稳增长。今年整个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企业利润率下滑较快,但预计银行不良贷款率此轮反弹不会达到2008年的水平。预计未来两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反弹至1.7%~1.8%,其中今年年底将反弹至1.2%~1.4%左右,相当于反弹约0.2个~0.4个百分点。

  通常0.5%左右的信贷成本可覆盖不良贷款风险。但如果信贷成本超过0.5%,就会侵蚀银行的利润。信贷成本每提高0.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就会下滑3个~4个百分点。

  以目前银行业超过200%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只有出现不良贷款余额翻倍的情形,银行才需大幅增加拨备,进而大幅“吞噬”银行利润。银行目前存量的拨备足可消化一年。

  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预计至少将持续1年~2年。通常不良贷款出现具有滞后效应。考虑到经济增长的拐点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出现,因此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要等到明年年中或者明年下半年才能稳住。

  目前来看,杠杆率较高的企业比如钢、铜融资企业,以及景气度弱的行业如造船业、制造业、工程机械、机械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的不良贷款大增风险更高。就区域而言,浙江、内蒙古、江苏等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不良贷款可能反弹更快。

  警惕关注类贷款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即使不考虑经济环境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的压力,目前银监会要求银行自查贷款五级分类,断掉银行掩藏不良贷款的念头,您认为此举会暴露出多少隐藏的不良贷款?

  曹远征: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其中包括贷款结构化,更加细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判断,如果从趋势上讲,现在国内更需要鼓励金融创新,更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进而推动银行真正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

  廖强:银监会和银行对资产组合的看法存在偏差。银监会此举对银行会有一些影响,但在总量上不会带来实质变化,预计关注类贷款可能上升更快。按照目前银行业主流思想和分类思路,银行不良贷款率不会大幅上升。

  国外银行一般会按照清晰的商业规则,根据流程将问题贷款分类为不良贷款或者重组贷款,并且会清晰地披露。但国内银行通常用动态的发展观点来看,对于被认为中长期仍有生存机会的企业,银行不用等企业走到重组那一步就已经放款,并且认为该笔贷款没有减值,所以在进行贷款分类时未划入不良贷款,而是列为关注类贷款。如此一来,潜在的问题会被掩藏起来,有多少问题贷款外界也不知晓,毕竟再差的企业只要能持续获得贷款也是可以存活。因此关注类贷款才是关注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重要指标,去年四季度关注类贷款已快速上升。

  国内商业银行将一部分不良贷款列入关注类贷款的做法,反映了对经济增长相对乐观的预期。但是如果银行不提高透明度,披露出现还款困难的企业,并且如果监管对此容忍、支持的话,容易麻痹银行自身,并且不能反映银行真实的信贷成本,也很难让银行形成风险定价的理念,进而容易导致信贷资源分配出现偏差。正是由于大企业、与政府投资相关企业在这种做法下真实信贷成本没有暴露,所以使得大企业贷款看来比小企业贷款更赚钱。

  倪军:我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不会因此出现太大的变化。商业银行每个月都会对贷款五级分类情况进行自查,银监会也一直在要求银行自查。我认为银监会此举主要是出于风险防范的目的,不会对银行带来实质的影响。

  银行暴利时代将慢慢过去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外界对于银行今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已形成共识,您认为今年不良贷款增加将对银行的拨备计提、利润增长、资本充足率带来多大影响?

  曹远征: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没有直接关系,前者小幅上升对后者没有影响,但对银行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影响也不会很大,因为银行过去几年已经对风险做足了防范,拨备覆盖率已经很高,不良贷款率在现有的基础上上升50%也在拨备率覆盖范围内。

  赵锡军:不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如何变化,我国银行业的利润下降是正常的。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利润率是不正常的、畸高的,高利润时代肯定会慢慢过去。国际银行业的利润远远低于中国。比如欧洲的银行业今年面临较大的考验,欧洲经济呈现负增长的状态,而且欧洲银行还购买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债券,这些都对银行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水平肯定也会逐渐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廖强:如果银行继续采取把一些不良贷款列入关注类贷款的做法,并按照2.5%的拨贷比要求计提拨备,那么银行没太多理由大幅增提拨备。目前包括工行在内的一些大行预期不良贷款率是在1.2%以内,这样的不良贷款率不会导致银行拨备大幅增加。

  倪军:不良贷款增加,要求银行需增加拨备、对冲核销等,从而导致信贷成本上升。往年银行的信贷成本为0.5%,今年可能升至0.6%,即信贷成本上升20%。按照我前面提到的测算方法,银行信贷成本提高0.1个百分点,将对今年的净利润带来3个~4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我们预计今年银行净利润增速为14%~15%。不良贷款上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不大,仅影响零点零几个百分点。预计明年银行信贷成本为0.65%左右。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增加,您认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应对不良贷款持续增加?

  曹远征:这个措施早就未雨绸缪了,银行不良资产拨备率已经很高,这道防火墙现在已经筑起来了,而且筑得比较高。坏账是早有防范的,这不是积极性的措施,只是被动防守。我们现在不应仅讨论在原有的体制上不良贷款多一点或少一点的问题。各个方面的迹象表明,我国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金融创新,比如利率市场化等。

  倪军:银行应回避“两高一剩”行业、造船业等,以及回避一些风险较大的区域,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同时积极进行信贷结构调整,选择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的行业。比如一些银行转向支持与衣食等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大力发展消费贷款。

  善“贷”小微企业:

  社会责任与风险控制孰重

  证券时报记者:在目前经济形势不乐观的环境下,由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整体略弱,银行业继续加大力度投放小微企业贷款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上升,您认为银行应该如何在社会责任和风险控制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曹远征: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是商业银行传统的模式可以解决的,需要金融创新,需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就温州金融改革试点而言,能不能使银行和小微企业信息更加对称化,能不能使银行对没有资产质押的企业采取其他方式来衡量,这是试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要求大银行都设有中小企业贷款部,大银行已经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最小贷款额度只能做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信贷就是金融创新的空间,这需要其他的金融组织、贷款形式和金融技术来解决。中国银行发现传统模式做不了小微企业业务,采取了与新加坡富登金融控股合作成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方法,采用另一套组织技术和信贷技术,单笔贷款可以做到1万元。这才能真正覆盖到小微企业。

  赵锡军:在社会责任和风险控制上,我们应该从小微企业贷款赚到钱后,他们会否回馈社会来评价。多数小微企业赚到钱后都归老板所有,收益并没有回馈社会,而一旦出现问题就由银行来承担的话,那就是用存款人和纳税人的钱来帮助少数人。虽然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可以帮助提高GDP增速,扩大就业,但银行首先是一个企业,而银行的钱是来自于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对投放给小微企业导致的不良贷款风险,银行也应该按银行的经营标准把关,做好银行的本职工作。

  廖强:小微企业信贷成本肯定比大企业高,相关监管从控制不良贷款率的角度来鼓励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是有问题的,而是更应关注银行经营是否有效,而不能光看信贷成本。

  银行之所以不是非常乐意做小微企业贷款,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能创造的盈利不如大企业。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利率管制消除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信用风险、信贷成本的不同。贷款利率下限存在使得大企业贷款收益可观,而小企业贷款利率较难达到覆盖银行管理成本、信用成本的水平。我们听到很多小企业抱怨按照7%的贷款利率贷不到款,而对银行来说,即使是10%的贷款利率仍不够覆盖管理成本、信用成本等。

  如果银行遵循商业原则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则该类业务的风险是可控的。但如果银行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稳定就业,给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被淘汰的小企业发放贷款,那么银行就可能要承担经济转型的代价,就像当年承担国企改制的代价一样。

  倪军: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没大家看到的那么高。其实大型银行主要做的还是中型企业的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小微企业里面也有资质不错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往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在信贷额度控制的环境下更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我们相信,为了保持较好的信用记录,小微企业即使遇到经营困难也不会轻易违约,会珍惜银行的信用。如果银行能加强风险控制,通过经常检查“三表”或者增加其他手段来控制信贷风险,弥补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缺点,那么也能筛选出一些优质的小微企业。

  目前有个别银行已专注经营小微企业贷款,只要这家银行此轮不良贷款反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就算是经受住了经济周期的考验,也会因此得到社会的认可。

  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是商业银行传统的模式可以解决的,需要金融创新,需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曹远征

  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利润率是不正常的、畸高的,高利润时代肯定会慢慢过去。银行业的利润水平肯定也会逐渐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赵锡军

  不良贷款增加,要求银行需增加拨备、对冲核销等,从而导致信贷成本上升。往年银行的信贷成本为0.5%,今年可能升至0.6%。预计银行信贷成本提高0.1个百分点,将对今年的净利润带来3个~4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倪军

  银行将一部分不良贷款列入关注类贷款的做法,反映了对经济增长相对乐观的预期。但如果银行不提高透明度,披露出现还款困难的企业,并且如果监管对此容忍、支持的话,容易麻痹银行自身,并且不能反映银行真实的信贷成本,也很难让银行形成风险定价的理念,并容易导致信贷资源分配出现偏差。——廖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