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江曝光蜜饯企业竟具有QS食品安全标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15:43 来源: 现代金报
执法人员正在对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一蜜饯企业进行检查执法人员正在对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一蜜饯企业进行检查

  浙江全省开展蜜饯类食品专项整治 商家下架问题产品   

  记者追问监管为何再次滞后于媒体?

  余杭质监:每年多次执法检查,但仍有监管“盲点”

  4月24日晚,央视曝光了山东、浙江等地区部分企业生产的蜜饯添加剂超标、生产日期“早产”和生产环境差等问题。昨天凌晨,浙江省各级质监部门对此事介入调查,查封“问题蜜饯”,并暂扣“问题蜜饯”企业生产许可证,世纪联华、“来伊份”等知名商家也对“问题蜜饯”实施下架处理。

  □记者 马佳丽 摄影 记者 施健学

  生产蜜饯过程极不卫生

  投放添加剂靠工人估摸

  记者从央视曝光的信息中了解到,不少蜜饯的半成品制作厂家和成品制作厂家,不仅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和添加剂,而且制作过程非常不卫生。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和平邑县的一些蜜饯半成品制作加工厂,工人将原料桃肉浸泡在大水泥池里,而且浸泡的桃肉里不仅有腐烂变质的,甚至还有垃圾。浸泡时,工人会在其中加入起漂白和防腐作用的焦亚硫酸钠,再将泡好的桃肉直接放到垃圾横生的水泥地上晾晒,等晾干后,半成品就算是完成了,然后装进编织袋后就发货了。

  这些蜜饯半成品被发往国内部分蜜饯成品制作企业,而杭州余杭区塘栖镇上的不少蜜饯生产企业,也是这些半成品厂的发货“下家”。从半成品制作成成品蜜饯,手法也很不符合卫生标准,半成品桃肉被倒在破木板上,工人徒手拾起用剪刀剪成条状备用。如果半成品的盐分过高,还会将其放入水里泡,然而,浸泡用的水泥池卫生状况堪忧,水里常漂着垃圾。

  果肉经过二次“处理”后,就进入蜜饯制作的最关键环节——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甜蜜素、香兰素、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都会被添加,添加标准全靠工人估摸,直到蜜饯“够味”为止,有些蜜饯为了好看和好闻,还会加上香料以及日落黄、苋菜红、亮蓝等色素。

  质监连夜检查 6家企业被责令停产

  4月24日晚,当“问题蜜饯”被央视曝光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质监部门就立即开始了行动,执法人员连夜对被曝光的6家蜜饯生产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了登记、封存、抽样,现场封存蜜饯半成品21个批次,封存产品35个批次,抽样20个批次。

  省质监局还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扣6家蜜饯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其停止生产,召回涉嫌问题产品。并对6家问题企业立案调查,此外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蜜饯类食品专项整治。

  记者获悉,被质监部门连夜执法检查的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余杭马氏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蜜饯企业中,有好几家还具有QS食品安全标志。

  杭州余杭区塘栖镇,有400多年蜜饯生产史,大小蜜饯生产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话梅、杨梅、桃肉和杏脯等品种。

  事实上,塘栖镇的一些企业,不仅生产自己的蜜饯品牌,同样也给其他一些蜜饯品牌做代加工。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就给好几家大超市贴牌,杭州永海蜜饯有限责任公司则受“来伊份”委托生产,这些“问题蜜饯”的销量一直很可观,在塘栖镇的一些超市,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本地人是不吃的。”

  这些“问题蜜饯”销路很广,小杂货店及大型超市都有销售。

  昨天下午,被央视曝光的杭州梅园食品有限公司大门紧闭,一位周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企业已经暂时停止生产,厂里没有工人。负责人到区里开会了,不方便接受采访。据他介绍,公司制作蜜饯已经20多年,原材料主要来自山东,企业除了给“来伊份”供货外,也给其他超市、食品企业代加工。

  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企业已经停产了,工人都不用来上班了,现在正在自我整顿。

  据悉,被曝光的余杭马氏食品有限公司、杭州超升蜜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均已停业整顿。

  商家下架“问题蜜饯”产品 可凭小票和商品退货

  最早对“问题蜜饯”有回应的是上海“来伊份”,24日晚其官网挂出公告:自4月25日起,本公司从灵鑫、永海、梅园三家供应商采购的所有蜜饯产品在全国所有门店全部下架,并将上述产品再次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将及时公布。对于已售的产品,承诺消费者可凭购买小票和商品退货。

  昨天中午,杭州“来伊份”湖墅南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大早就已经下架了。

  之后,记者又赶到杭州世纪联华超市庆春店,工作人员石凌称:“省内所有门店都已经将‘问题蜜饯’下架了,暂时封存在仓库里,抽取部分样品送质监部门检验,检验报告出来后,超市会安排已售产品的售后工作。”

  与此同时,杭州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都表示,已将“问题蜜饯”下架。

  监管为何再次滞后于媒体? 余杭质监承认存在监管“盲点”

  为何监管部门再次滞后于媒体曝光?就此,记者向杭州市质监局余杭分局提出疑问,该局食品办一位工作人员接受了采访。

  他说,国家、省、市、区各级质监部门每年都会对食品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包括常规检查与抽查,常规检查计划非常细致,比如某时间检查某行业某企业。而抽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确定时间(注:被检企业未知)的抽查,另一种是不定时抽查。一般来说,食品企业每年被执法检查的机会至少有1-2次,通常都有3-4次,而对于一些高危食品,例如乳品、酒类、饮料等,被查次数更多。

  那么,问题企业为何还会成为漏网之鱼?这位工作人员解释,涉及“问题蜜饯”的企业大多属于加工企业,原料已是半成品,半成品的检验是由生产地相关部门进行检验的,“上游流下来的产品有问题,没能做好把关,这确实是监管‘盲点’。”

  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拿到半成品后的主要工序是添加食品添加剂,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在产品出厂前都需要检验,但由于蜜饯制作企业都是传统工艺,不少企业没有检验设备,就把产品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检验。

  “委托检验是符合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机构出具了合格证明后,产品便流向市场了。”他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