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产业吸金:鼓励文化企业进行融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18:58 来源: 上海国资

  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与金融支持比较起来,业界更希望看到的是政策环境的放宽

  文‖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籍籍无名的文化产业开始吸引资本的眼光。

  2009年9月,国务院对外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2008年的纺织、钢铁、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长蔡武当时表示,“这是第一次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11年10月,文化产业地位再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而宏观政策带来的最具实质性扶持举措是2010年4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颁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产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等多项创新举措。

  在融资方面,《指导意见》鼓励文化企业通过股市、债市等途径进行融资,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

  在促进私募、风投及保险资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方面,《指导意见》鼓励私募和风投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新兴文化业态,并提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相关部门负责人士还强调,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拟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财政支持。

  由于政策面的大力支持,在亮点乏陈的资本市场,文化产业近两年近乎一枝独秀,A股市场亦对文化概念股票看多。在平均20—30倍的A股市场,文化概念股市盈率可达70余倍。

  不过,据《上海国资》了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可能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容易,银行信贷或PE投资方面,种种技术障碍和传统习惯非能一日即除。所以,其是否真如政策所期待,未来有着爆发式增长,则在两可之间,断不能轻下结论。

  地位飙升

  事实上,文化领域因其事关意识形态,向来敏感,故多年来发展不温不火,难有实质性突破,资本亦对其冷眼相待。但其地位在这两年异军突起,可见文化产业现已被政府作为振兴经济、调整结构的重要一环。

  “2008年至今,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多种手段,比如4万亿财政刺激、制订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宽松货币政策等,但因外需不振,种种措施除营造经济泡沫外,实体经济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诸多业内专家对《上海国资》表示。

  而与传统传统制造业产品相比,决策层认为尚不起眼的文化产业有着很大发展潜力。

  其所持理由来自两方面。一是从数字计算来看,“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总量的2.5%左右。而国际上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及相关市场的规模可达GDP的10%左右。如此推算,中国文化产业即使加上未列入统计数据的隐形贡献,每年也有约8000亿元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大市场。”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对《上海国资》表示。

  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决策层认为,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软实力”即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应当提上日程。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不仅要看中国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还要看中国扩大文化对外贸易的需求。目前在全球文化产业的份额中,美国占41%,日本占8%。中国已经是全球规模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文化产业规模约占全球的3%,这说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规模,与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规模很不相称。我们在东南亚调研时,就深感当地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很大,但是目前中国能够提供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很少。”花建表示。

  何况,近两年来文化产业确已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影票房2011年约为1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比2009年增加60亿元;而在2011年1—10月,上海的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这些表现足够优秀,亦让决策层看到希望。

  于是,尚处于弱小发育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被人为赋予经济转型的重任。金融灌溉的手法随即出台,资本市场亦蠢蠢欲动。

  银行犹疑

  “事实上,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很纠结。”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部总经理苏文力在一次论坛中坦承其感受。

  “纠结”一词,很形象地表明了银行对这个新兴产业的矛盾态度。

  “商业银行其实非常关注文化产业,因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很多已经显示出过剩的趋势。”苏文力表示。

  不过,他所在的部门特别对文化产业领域作过多次调研,结果却令其不敢轻易涉足这个行业。

  苏文力所领导的产品创新部调研了电影电视、演唱会、动漫网游、文化出版等几个行业,“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困难:一是融资困难,大多数领域很难筹措到资金;二是跨行业衍生困难,因为他们很局限。比如一个电影可以推出玩具、小说、出版物,但是跨行业的衍生几乎不做;三是行业管理非常不规范,资金是怎么花的、怎么挣的都很不明朗。”

  而最后一个特性足以束缚商业银行的试水。

  多数银行业人士均认为,“作为一个很需要资金的产业和产品,相比较其他产业,文化产业具备了高风险、高投入,长投资周期的特性,成功只在极少数,投资收益如何非常难以把握。”

  据《上海国资》了解,对商业银行来说,其所谓的信贷高风险包括几个因素,如投资收益不稳定、资金使用和收益不透明、行业管理不规范等,这些均在文化产业中大量存在。

  这几方面中,投资收益不稳定和资金使用不透明更被谓为投资大忌。

  苏文力解释说,比如投资拍一部电影,有一个撞车的场面,但车的价值相差很大,那如何确定非得要几十万的车而不是几万元的车相撞?商业银行贷款对此很难监控。如果很难监控,银行就难以放贷。

  投资收益亦不能让投资人确定。“发行的票房其实也是不确定的。何况票房也并不代表真正的收益。因为知识产权变现很困难,有的时候看起来市场很好,但最后就是不挣钱。”

  2009——2010年,有商业银行在北京地区通过供应链融资、项目打包贷款共向11部电影发放贷款2.45亿元,但在这11部中,成功的属凤毛麟角。“基本上投了以后就没办法获得回报。”相关人士表示。

  更加上,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运作规律并不熟悉。“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如果投放贷款,资金管理成本将非常高。”上述人士称。

  事实上,文化行业内,除了文化出版外,比如电视剧和电影制作,基本上都是项目制,编剧、导演、演员等都是临时为项目凑齐的。“大多数影视剧公司都不是长期的,因为没有资金养编剧和导演。这亦造成资金管理和使用极不透明和不规范。”一位文化领域内人士介绍。

  苏文力表示,“金融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像谈恋爱,文化产业确实很有潜力,但银行对于这个行业的身世和未来都不明白,这就很难作合。银行对于投放贷款的行业,一定要看到稳定的未来,如果连了解都谈不上,就很难相信这个行业有未来,而一旦难以确定未来前景,银行肯定不会放款。”

  不过,即便文化行业的管理透明,以商业银行目前的放款习惯,文化行业亦很难赢得他们的信任。

  “文化产业是轻资产模式,没有抵押,几乎是靠信用,但信用贷款本来在商业银行中所占比重非常小,而且因为银行对文化产业缺少了解,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光,信用贷款更不可能。”银行业界人士表示。

  这几乎是一种恶性循环。

  银行的犹疑在投资界极具代表性,据《上海国资》采访保险业、担保行业人士,大多数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均持相当保留态度。“金融行业固然都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但需要这些风险是稳定的,可以看得清、摸得着的。”诸多金融界人士表示。

  “因为文化产业风险很高,少有成功案例,建议商业银行创造工具空间,做贷款的搭桥中介,自身确不应投入和运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余南平对《上海国资》表示。

  相对银行业的谨慎,PE更乐于冒险,也许更适合初生不久的文化产业。

  不过,目前令PE顾虑的是,文化产业中如传统的新闻和出版业受制于管理体制,不能自由跨地区并购,而其上市亦有种种羁绊,PE在其中其实很难自由发挥。

  PE态度

  事实上,PE的真正机会可能只存在于动漫、游戏、互联网、新媒体等与技术有关的行业。

  “这些只是文化产业中一部分,现在还不是主体部分。”达晨创投合伙人、华东负责人傅忠红对《上海国资》表示。

  专注于文化产业投资的达晨创投成立11年,已投资过150多个项目,文化产业占据1/3,其中20多个项目已经上市,文化项目亦有六七个。傅忠红对《上海国资》表示,新媒体新技术,比如传统媒体数字化、“三网融合”是其关注文化产业的焦点,“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文化企业投资的成功率相对比较高。”

  事实上,其所投资上市的文化企业中,除中南传媒属于传统文化产业外,大多数均集中于技术等创新领域。比如网速科技、蓝色光标等。

  达晨创投新投资北青网,亦是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是我们未来的主要投资方向。”傅忠红表示。

  他对文化产业总量中占比最大的行业诸如新闻出版、广电等行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量不小,但文化板块的上市公司却很少,市值仅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这是有原因的。一是分散、真正核心竞争力强的不多,企业整合程度不够,每个地、市都有电视台、报纸,但受制于管理体制,跨区域并购很难,难以做大;二是新闻出版业尚不能全产业链上市。”傅忠红表示。

  从表面上看,出版行业的跨区域并购似乎已经松动。达晨创投投资的中南传媒已有所动作,而早在2009年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分别与辽宁北方出版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不过,“这些合作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重组。整合也没有以强吃弱,亦不可能合并成立新的控股集团。”业界专家表示。

  而新闻出版行业不能全产业链上市至今政策无松动的迹象,其结果是,上市公司对媒体缺乏整体长期规划。“上市公司不会做产业链的延伸开发,亦无法分享媒体扩张的收益。”

  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发展亦极不成熟。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总裁贾波对《上海国资》表示,影视剧公司组织结构相当松散,盈利亦不可能稳定。“有可能投资5000万,回报率达到1亿,亦有可能5年之内都拍不出一部电影或电视剧。”

  因此,PE很少涉足此类行业。

  “投资机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虽然看起来会很热闹。”傅忠红表示。

  事实上,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与金融支持比较起来,业界更希望看到的是政策环境的放宽。

  “文化产业不像制造业产业或固定资产投资,不是钱一投进去就马上能看到效果的,它需要长时间培育,但更重要的是政策环境的宽松。”诸多业内人士表示。

  “文化产业不是靠一两个产业政策打造出来的,税收补贴和信贷、风投都不足以打造一个产业,文化产业孕育在社会的机器当中,是自然的成长过程,是市场的过程。需要的是市场的认同,而不是政府的干预。”余南平如是表示。

  但PE中亦有乐观者。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旗下有基金投资文化行业,其投资范围主要是影视公司、创意园、游戏等。董事长郑培敏表示,其所投资的一家影视剧公司将有可能2012年会在主板上市。“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很高,但综合回报率不低。”

  郑培敏认为,投资文化产业与投资其他产业一样,都有政策约束但也都会有机会。“关键是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规律。”

  据《上海国资》采访多家PE,对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确保持积极态度。这固然缘于政策面的明显倾向,但更是由于近期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估值高企。“目前的资本市场,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估值有50倍,广告行业有40多倍,互联网业务更是达到了70倍。这非常不容易。”深创投沪浙片区总经理尹於舜对《上海国资》表示。

  他表示,深创投在2012年将关注文化产业。“新的一年经济形势将很不乐观,制造业会更加艰难,只能等待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机会。”

  但未来如何却是一件没有把握的事。

  德必:资本如何与文化联姻

  传统企业现在进入了下降的趋势,未来金融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服务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晓翠

  因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被推到了聚光灯下,热闹非凡。一如此前的新能源产业一样,任何打上“文化”标签的项目都开始受到资本的竞相追捧,金融与文化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则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传统企业现在进入了下降的趋势,未来金融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服务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苏文力在2011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

  这个问题同样也引起了贾波的兴趣,作为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裁,贾波在文化产业已经摸索了七八年。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为知名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开发和运营服务公司之一。

  除了经营园区,德必在投资文化企业方面也颇有经验,对德必来说,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否跟公司的利益直接相勾连,“文化产业被提到支柱产业的高度是必然的,现在提还是稍微迟了一些。”贾波感叹说。

  债权担保

  德必以经营园区起家。在“二房东”的质疑声中,德必开始探索租金以外的其他盈利模式,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成为其首选,而在德必的七大增值服务中,投融资服务成为亮点。

  “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为其不具备大额固定资产抵押的条件,很多中小企业都借贷无门。”贾波告诉《上海国资》。

  金融对于文化企业的支持非常薄弱,这与金融的运作机制有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余南平教授告诉《上海国资》,金融直接支持文化产业,在执行上是难以行得通的。

  直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非常大。文化产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完全清晰,而银行追求的是低风险,金融说到底是现在花未来的钱,因此银行希望看到稳定的投资回报,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二者是相抵触的。

  苏文力认为,尽管银行非常想涉足这个行业,但对于文化产业并不熟悉使其不敢轻易出手投资,另外文化产业管理不规范,诸多的暗箱操作也让银行望而却步。

  于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德必开始充当“红娘”的角色,利用其专业优势为二者牵线搭桥。“工商银行每年给我们一定的授信额度,我们做担保,将好的企业推荐给银行。”贾波说,“中小企业找银行基本上是拿不到贷款的,银行只认固定资产,而文化企业通常都是轻资产公司,我们有园区的资产,而且现金流是受银行监控的,所以能够帮企业做担保。”

  目前,这项与工商银行共同开发的融资产品“创赢宝”已经为3家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资金。“项目去年才开始做,今年会做得更大一些。”

  在整个借贷过程中,德必是担保人,推荐的企业都是处于初创期、非常有潜力的文化企业。而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各个环节的审查都非常严格。

  “我们根据园区的定位集聚企业,发现不错的企业我们会先去做调查,调查公司的信用、口碑、客户评价以及团队的背景等等,如果我们觉得企业的商业模式可行,有潜力,会再推荐给银行和担保公司,银行会对这家公司进行一轮审核,主要是资产方面,各方同意之后才会发放贷款。因为我们会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比较谨慎,一般来说,一笔贷款的数目在一两百万元,最多不超过500万元。”贾波说。

  在费用方面,德必收取财务顾问费和担保费,合计为贷款额的5%,“我们主要还是以扶持为目的”。

  除了与银行合作,德必在2009年引进张江小额贷款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以满足创意企业短期融资的需要。此外,在园区企业出现临时资金短缺的时候,德必也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服务,“量不是很大,都是比较熟的企业才做”。

  股权投资

  在德必的投融资服务中,“以房租换股权”的融资模式一直为业内所称道。

  “在企业成立的初始阶段,我们在园区拿出一定的面积,针对有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以低成本的优惠方式,扶持企业发展。实际上,我们是在做天使投资的事情。”而对于成熟的优质企业,德必也会做PE,参与到企业的上市进程中。

  实际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而非直接的金融体系。

  以美国电影产业为例,约25%的影片投资来自银行贷款,而来自基金的融资则超过了50%。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好莱坞6大片厂及旗下公司整体电影制作费中,至少有30%来自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其平均年资金额达25亿美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表示,中国应该培育大量的天使投资者,大量的PE、VC这些专业人士,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另外,要发挥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结合,规避无形资产非标准化高风险的特征,通过有实力的大企业做抵押来发展文化产业。

  而当前中国的私募行业普遍存在追求短期效益的问题,“今天我们很多的PE和VC被资金流绑架了,为了做出短期的绩效,甚至追涨杀跌,炒作概念。”孙立坚说。

  “其实,综合来看,做长期的投资反而能够分散风险,只要有30%的企业成功,一上市就会获得10倍的回报。”贾波说。

  据了解,目前的风投期一般在四五年,而德必的投资可能要7—8年才会收回。“我们是希望能够做几十年的大企业,而非短期的收益。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对我们的收益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对于德必来说,选择公司的标准一方面是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是团队。

  “我们希望所投的公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未来能够达到上亿元的规模;另外,团队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贾波说,以电视剧为例,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电视剧制作都是项目制,这部电视剧制作一完成,这个团体就解散了。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投资一部电视剧就会有很大的风险,这种模式并不具备持续性。相比之下,投资院线更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

  目前德必投资的企业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包括电子商务,另外还有工业设计企业。这也与众多PE投资文化产业的选择路径相一致。

  达晨创投合伙人、华东负责人傅忠红告诉《上海国资》,达晨投得比较多的也是与渠道相关的产业,例如“北青网”,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嫁接移动互联网技术,而未来的趋势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传播。

  “文化企业要上市其实挺难的,因为都是轻资产的模式,我们有一家企业第一次就被否掉了,但等其上市成功之后,我们获得了60倍的收益。”傅忠红说。

  然而,傅忠红对未来投资文化产业的前景并不乐观,投资的方向还是会集中在新媒体方面,只有与渠道相关的产业才有希望去投,一旦涉及到内容,便很容易受到政策限制。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