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离职潮涌:4个月内324家公司高管离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14:15 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蒋娅娅

  上市公司高管职位,无疑是个“金饭碗”,很多人求之不得。可最近一段时间,这一“金饭碗”却频频遭弃。

  日前,有研究机构对沪深股市上市公司高管变动情况作了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1日至8月5日,短短4个月时间里,沪深两市共有324家公司出现了高管离职的情况,共有445位上市公司高管递交了辞呈。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三四位高管离职,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究竟为哪般?

  成群结队地“出走”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本不是新鲜事。但近来,高管们成群结队地“出走”,仍让市场惊诧不已。

  以山东海龙为例,5月8日,公司曾对外表示收到了董事长逄奉建和董事任国威的辞职报告。而紧接着的3个月时间里,公司董秘、职工监事、副总经理、独立董事、证券事务代表陆续辞职,直至8月6日,监事会主席也递上辞职报告。至此,山东海龙的原高管团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无独有偶,宝胜股份也遭遇了8位高管的集体“出走”。7月22日,宝胜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夏礼诚和吕家国,公司董事、总裁唐崇健,公司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翟立锋,公司副总裁江玲,公司监事、监事会主席尤嘉共6位高管提出书面辞职。在此之前,6月21日,公司已有两位高管离职。

  此外,金钼股份在7月5日遭遇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同时离职;7月30日,三聚环保也宣布收到董事张杰和董事兼副总经理丛澜波的书面辞职报告……

  细看当下这一波上市公司高管的离职潮,除了高管们的集体“出走”,还有三大明显的特点,值得关注。其一,在“出走”的高管中,不乏总裁、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甚至包括“一把手”董事长。相关统计就显示,在今年二季度以来324家发生了高管离职的上市公司中,40多家上市公司就遭遇了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离职。

  其二,高管离职最密集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例如,富瑞特装今年6月8日刚刚上市,18天后,其副总经理陈海涛在6月26日就递交了辞呈。同样,亿通科技原董事、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杨淑兰,长海股份原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徐江烽等,也都是在公司上市不到两个月就离职。此外,恒大高新、达刚路机、高新兴等近期深陷高管离职潮的,均是上市未满一年的公司。

  其三,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成为当下高管离职、人事变动的重灾区。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离职的445位上市公司高管中,有150多位来自中小板公司。这些离职的高管中包括6位董事长、9位总经理、16位财务总监和74位董事。同期,创业板则有35家公司的48位高管先后递交了辞呈。

  离职动机遭质疑

  上市公司高管们为何要舍弃“金饭碗”?根据山东海龙发布的公告,公司监事会主席郑恩泮先生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而之前,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计小勇先生辞职时,山东海龙在公告中的表述则是,因个人原因,计小勇先生申请辞去其担任的证券事务代表职务,并不再在公司任职。

  所谓“身体原因”、“个人原因”,几乎概括了所有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原因,此外还有个别因“退休”或“工作调动”。投资者不禁要问:上市公司工作环境能有多差?担任公司高管又需承担多大的工作压力?为何很多高管在企业干了很多年都没事,却在企业上市后,就感到身心俱疲?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某一个高管因身体或其他原因离职,或许可以被接受,但如此众多的高管都因同样的原因而离职,却十分蹊跷。

  事实上,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始终相伴的,是高管们的减持套现潮。不少高管持有大量原始股,在公司上市后,账面收益惊人。但按照《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这无疑为高管套现增加了门槛。不过,若高管辞职,半年后即可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高管们离职是为更便利地套现,将纸上财富变成真金白银。

  如,7月辞职的宝通带业原董事、副总经理陶小明,就持有宝通带业472.13万股,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超过8000万元,这与其之前在上市公司任职时仅10多万元的账面薪酬相比,相差实在太多。这些高管一旦离职,将手中股票套现,足够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

  同样,三聚环保两位高管的离职,也不乏套现动机。董事张杰、董事兼副总经理丛澜波是在公司登陆创业板上市一年之后,递交了辞职报告,表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一切职务。但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两人均为公司元老级人物,丛澜波自2001年7月起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杰则更早,1999年1月就加盟了该公司。而今两人却在公司上市一年后选择了离开。事实上,在离职之前,张杰和丛澜波两位高管已经开始不断套现,分别于6月7日、6月1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83.75万股、107.5万股公司股份,成交均价分别为12.91元、12.44元。以此计算,两人合计套现已超过2400万元。

  股民损失谁买单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涌,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一方面,不管什么原因,高管的离职套现,至少表明其对上市公司未来成长性信心不足。这些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了如指掌的高管们都不再持股,必将沉重打击市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另一方面,高管大批离职,不利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从而对未来业绩构成负面影响。而由于上市公司高管作为核心成员,其离职套现行为,有可能引起“羊群效应”,继而导致更多管理人员步其后尘,最终导致上市公司人才的大量流失。

  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上市公司高管大量抛售套现,相关公司股价面临较大的压力,个股投资风险也会加大。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创业板指数跌跌不休,不断改写新低,就与大量限售股解禁后被抛售有着密切关系。上市公司高管纷纷离职,无疑对市场构成利空,其带来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而造成股民投资亏损,又由谁来负责买单?

  当下的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应当引起相关管理层的重视。专家指出,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管理层应制订相应措施,杜绝高管离职套现的频频涌现。否则,此类情况愈演愈烈,将严重挫伤市场信心,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如何规范高管们的离职套现行为?仅仅道义上的谴责显然是不够的。专家建议,要加大高管离职套现的成本,来抑制高管的减持冲动。延长高管持股的锁定期,如在公司上市前,要求高管承诺自上市之日起不少于三年的锁定期,离职之后一年内也不得转让股份。即便解禁,高管们也不能一次性全部抛售套现,每年减持股份不得超过一定比例,等等。同时,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再到原上市公司或其他同类公司中任职。

  除了加大成本,还应从上市公司乃至整个沪深股市制度建设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来严防公司高管的恶意套现。高管离职套现潮涌,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激励体制设计以及股东文化建设的不完善。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更注重股东文化建设,或许能从根本上抑制高管们的套现冲动。

  不过,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当前来看,降低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同时,对二级市场炒作甚至操纵股价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使市场更理性,上市公司股价更合理,或许这样,高管们就不会因为过高的溢价诱惑,而纷纷减持套现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