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建议从四方面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5:55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西安5月25日电 (记者陈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农村消费的启动对扩大内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记者了解到,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渐成制约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板”。

  专家建议,对于城乡流通,特别是改善农产品流通,应将视角定位在统筹城乡,即通过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陕西旬邑、延安等地先后出现农民土豆难买、苹果滞销等情况,全国其它地方也都出现过农产品滞销、菜贱伤农的事件。专家表示,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源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仍不完善。

  “经济发展中长期重视生产、忽视流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工业产品难以卖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了,工业发展的价值实现不了。城乡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购买力不足,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表示。

  记者在陕西省宝鸡市调研了解到,为破解城乡商贸流通不畅的问题,近年来,当地把“农超对接”作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基本途径,引导规模较大的超市、餐饮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化屠宰厂等企业到农产品产地实行产地直采自营,自建无公害、规模化、标准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名优新特农产品免费入超市,逐步实现“现钱买现货”的经销模式,实现城乡市场的无缝对接,扶持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经过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直接销售的比重。同时,引导跨区域大型连锁超市实行农产品贴牌生产销售,把产品带入市内外、国内外网络和市场。

  虽然宝鸡市在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过程中,基本遵循着市场制度,但由于城乡市场体系并不完善、市场机制作用还十分有限,同时市场监控制度、商业信用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还不完善,暴露出一些问题,就全国范围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商贸流通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华介绍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商贸流通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偏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难尽人意。“从商贸流通组织化的主要标志——连锁经营看,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的份额低、连锁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较为突出。”赵华说。

  其次,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以农资销售网络为例,记者在陕西省一些地方采访了解到,农资配送企业分散,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网络,物资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由此造成的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地区的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结构失衡、比例失调、功能雷同。现代批发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发展缓慢。

  记者了解到,2009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高于城市0.2个百分点,然而,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却是农村的2倍多。“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造成了农产品的‘卖难’和生产资料的‘买难’问题。”任保平表示。

  记者此前在一些地方调研时也注意到,地方保护主义及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内外贸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严重,流通立法滞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城乡商贸流通水平低下渐成宏观经济运行“短板”

  首先,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偏低,使得商贸流通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能随之得到提高,进一步造成消费增长缓慢。特别是流通业的城乡分割,使农产品卖难问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其次,商贸流通业的欠发达,制约了实体经济投资需求的增长。任保平认为,商贸流通发展滞后,很多产品难以顺利通过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其价值不能及时得到实现,企业利润无法增长,便没有积极性扩大规模,从而导致投资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实体经济的投资扩张受到制约。

  第三,制约外需增长。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营销能力低,商贸流通企业全国性知名品牌很少,更谈不上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体现为在硬技术方面的建设、应用不足,更突出表现在软技术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弱,制约了外需的扩大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专家建议加快完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专家认为,在构成内需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两部分中,消费需求占到70%。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消费的启动对扩大内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建议,未来扩大农村需求的着力点,还需要加快完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

  一是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模式上,建立功能分类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各地应因地制宜,依据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起不同模式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二是加强城乡商贸双向流通战略规划,建立合理的城乡物流运作体系。陕西省社科院院长任宗哲建议,应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物流要素,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发展速度快,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流支撑环境。

  三是健全农村商业流通网络,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任宗哲建议,以连锁企业为依托,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建立日用品、农资连锁超市等完善农村日用品和农资销售网络。同时,建立畅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流通企业采取建立原辅材料采购基地等方式,把当地农产品带入国内外销售网络和市场。

  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建议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同时,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

  赵华建议,应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和引导一批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将现代流通方式由城市延伸到农村。

  四是积极培育扶持专业性的农资经营企业,鼓励其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扩大经营网络,为农民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建立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资超市和便民店为终端的新型供应体制。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