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意见领袖对话张小明 政策利好文化产业落实是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21:17 来源: 宁夏卫视《意见领袖》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其实在2009年就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在当下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再次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意义何在?文化企业与金融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如何解决?文化产品评估体系怎样形成?在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下,又能否顺利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本期《意见领袖》请到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强。

  1.  主持人:首先也有一个文化产业振兴的规划,这次七届六中全会又对文化又有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具体的剖析,你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应该吗?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么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

  嘉宾:文化产业是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领头性的产业,全球的发展都是非常快的,我们都知道,像美国这些国家,在全球文化市场都一直起到引领作用,在文化产业方面一直对世界各国采取了非常…的态势,在世纪之交,我们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文化产业,这个大的背景是什么呢?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转型,经济结构要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从经济上说。文化建设应该说从80年代以来,我们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建设的时候,应该说已经是把文化建设放在跟经济建设相对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了,金融危机以后文化产业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原因就在于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被人认为一枝独秀,逆势增长。

  小片: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今年10月25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要求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据2011年9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我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值远远落后欧美发达国家。

  2.主持人:我们看历史上美国也是在大萧条的时候文化起来了,韩国也是。

  嘉宾:对,人们突然发现,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这个制造业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沿海低端的制造业,文化产业在这里面增长的速度一下比以前,本来就增长很快,但是这几年增长速度尤其快,相比来讲在经济萧条大的背景下,文化产生变成一枝独秀的产业。

  3.主持人:既然纳入到整个规划中,希望是未来支柱性行业的话,那么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嘉宾:这次在“十二五”的规划里面,已经明确的讲,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是它的发展目标,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样一个发展目标的量化的标志就是占GDP总量的5%。

  4.主持人:目前占多少?

  嘉宾:按照现在说,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不到1.1万亿,大概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大概2.75%左右,

  5.主持人:整个行业发展前景?

  嘉宾:这个产业一个是覆盖面相当广。第二点,其实文化产业它不仅是一个能够增加税收的产业,它还是一个增加就业的产业,文化产业跟我们现在传统的第二产业有很大区别,第二产业产业升级就是增加它的技术含量,增加它的资本的含量,这样的话实际上对于劳动就业有挤出效应。而文化产业是一个劳动就业吸收能力非常强的一个产业,第三文化产业有很强的正面溢出效应,就是它对于整个提升全面的文化素质,它对于改善整个国家的文化环境,甚至我们说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它对于形成一种宜居的社会氛围,整个各方面都有很积极的影响。

  6.主持人:和其他行业相比来说,它对于整个经济大环境,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可能相对来说小一些,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下,人们对于文化的可求度在这里,甚至有时候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对文化的可求度更高,但是这个行业和其他的行业相比来说又有哪些风险?

  嘉宾:文化产业应该说它是一个投入非常高,非常依赖于内容的创新和创意,但是市场又极为变化多端的,消费又是非常非常多样的这么一个产业,所以它相比较一般的其他文化产品来说,文化产品恐怕是投资风险更高一些,

  主持人:目前我们文化产业这个现状,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嘉宾:我们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做市场机会很大,但是市场空间大,不一定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定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市场空间,一定能发展起来,取决于我们文化产业怎么做,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目前处在什么状况呢?我们是处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刚刚从传统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转到文化市场基础之上的事业和企业两轮驱动新的体制,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我们的文化的发展方式还受着很多传统的行政化计划性质的事业性质体制的影响,更直接的说,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清,我们政府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在市场基础上以一种对待市场主体的方式管理企业,政府怎么去管理这些企业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这样的话政府的过多干预就导致了文化产业可能形式上看上去一片繁荣,但是很多文化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可能不一定有很好的市场效益。

  7.主持人: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嘉宾: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说了,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公益性文化机构这两样要分开,要把以前文化事业单位里面有经营性质的转化为企业,把它变成市场主体,这个改革进程还没有完全做完,也就是经营性文化机构还没有转动转企完成。第二转企完成后的经营性文化企业,如何能够在市场中,通过市场竞争的锤炼,把自己真正变成是一个文化企业,是不是都放到市场中去了,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和充分的竞争环境里面发挥自己的灵活竞争的市场主体的作用,恐怕这个都是问题。咱们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改革推进最快的是出版业,我们出版业已经有了整体上市的辽宁出版集团,我们出版行业应该说跟资本市场结合,上市、兼并重组,是做的最好的,拿到这些钱之后理所当然应该兼并出版产业里面其他的企业,它去兼并优质的出版资源,这样才能把自己做大,做成一个真正的出版集团,但是我们的市场还受到条条块块的分割,我们大量出版市场的资源还掌控在国家手上。

  8.主持人:您刚刚说到这个,在这次也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比如目前做一个大的传媒集团的话,和出版之间就没有办法兼并重组。

  嘉宾: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一个发展目标,不是说现在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但是这个发展目标是比较清楚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理清政府和文化机构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做你自己该做的事,你做公共服务,你做政策,出台优惠的政策。

  9.主持人:但是文化产业的话,主力军的话还是这些中小的民营企业,中小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个融资的问题,而且还包括在银行融资的时候你的担保,没有一个合适的评估体系。

  嘉宾:现在是这样,其实我们刚才讲的市场开放,其实市场开放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苗头,其实在一个开放性的市场里面,它要形成各种类型的企业,有一些企业专做文化产品生产,但是有相当多的企业,甚至更多的企业是服务于这些做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他们是一些生产型的服务企业,这里面就包括有一些,包括咨询性的企业,包括资产评估性的企业,这都是一些非常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形成了这么一个市场之后,当一个生产文化产品的公司,当你想要到公司弄一笔贷款的时候,你就可以找一家担保公司为你担保,你可以找一家资产评估公司为你要获得的资产进行评估,所有这些东西目前在我们的市场环境下,因为我们的市场刚刚开放,都是缺乏的,另外一个我觉得可能还需要依赖于国家在相应的优惠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10.主持人: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包括融资评估一系列配套的东西都没有进去的情况下,你觉得还能达到我们五年十年之后占GDP5%,成为中国支柱性行业这样一个目标吗?

  嘉宾:我得这么回答你这个问题,中国发展的特点,就是发展和改革双重变奏,不是等改革好了环境弄好了再发展,也不是说完全不改革,在原有体制上发展起来再说,这个都不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特色就是一边改革一边发展。

  11.主持人:发展改革意思是不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改,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文化产业是不是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

  嘉宾:风险相对来说有些东西是不可控的,所以国家为什么说大型项目不太动,还是要用国家的财政,国有企业的运作来成为这一个阶段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动力,因为整个的市场没有怎么开放,国有企业可能在这里面还是起着非常关键性,一些主要的领域可能还是国有企业主导作用,

  主持人:对那些中小文化资本,是不是暂缓?

  嘉宾:不是暂缓,一定要鼓励,因为这次文件里讲了两句话,同时讲的,除了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发展之外,同样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来发展文化产业,这两句话是并列的,应该说现在由于发展的压力比较大,应该说发展的压力在倒逼改革,除了依赖于国有企业作为主体来做的话,如果你不放开市场,不做大增量,不鼓励中小企业进来,国有企业没法做大。

  结语: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增加就业,同时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较小,从历史上看,经济大萧条时,文化产业往往却是一枝独秀。然而,文化消费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在融资、评估等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投资文化产业还需要有谨慎的考量。此外,文化产业又是个特殊的产业,他有着一般产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双重特性,两者如何平衡?欢迎您明天继续收看《意见领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