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9日 09:52 来源:法治周末
诉中国9种原材料出口管制违规,不过是欧美等国瞄准中国稀土的"敲门砖"。在中国谋求稀土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道路上,这实为一劫。
除了按照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来应对之外,整肃国内市场、调整国内政策或许是中国进行国际市场博弈的一条蹊径
本报记者 黄希韦
7月5日,WTO应欧盟、美国和墨西哥的申诉,初裁认定中国以环保等理由对多种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多国对此均有表态。欧盟负责贸易事务的卡洛·德·古赫特(KarelDeGucht)表示,原材料诉讼案"将使欧盟在稀土诉讼一事上处于相当有利的位置",中国政府确保稀土资源的自由出口和公平供应,才是明智的做法;日本广播协会(NHK)则报道称,日本政府高度认同这一裁定,并认为其有可能影响围绕稀土问题进行的相关讨论,日方将仔细研究这份WTO报告,并关注中国政府是否将调整稀土的相关管制政策。
舆论担忧,WTO的此次裁定,可能会成为日本、美国和欧盟下一步就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提起诉讼的"判例"。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话更是耐人寻味。7月6日,钟山在全国稀土出口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在遵循中国有关法规及WTO相关规则的同时,将继续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他还强调,稀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有助于我们保护环境、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并推进稀土工业的健康发展。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不是一种土,它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铈(Ce)、镨(Pr)、钕(Nd)等17种元素。
稀土资源对于高科技行业至关重要。比如,它是许多重大武器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在超音速飞机中,含稀土元素的合金可在400℃以下长期工作,能够极大地增加飞机的战斗性能;而从混合动力汽车上的钕、电视上的铕和钇到照相机镜头里的镧,从计算机到iPod音乐播放器,也都有稀土元素。如今,各国均将稀土列为发展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元素。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邓小平1992年南巡到达江西时曾无比自豪地说。
公开数据表明,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的31%(目前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为8800万吨),却供应了全球95%以上的需求。
然而,作为国际市场上一家独大的供应商,中国却一直难享有定价权。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多年来国内乱开、滥采稀土矿并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上的稀土供大于求,稀土价格一度在低位徘徊,甚至堪比‘泥土价’。”
“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公开直言,“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反正能买到便宜货,所以美国等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和资源,从1985年开始就陆续关闭自己的稀土矿而改为全部从中国进口,日本也大量囤积中国稀土。所以中国必须要采取措施。”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丽英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高层一场新的铁腕整治择机发力:一手扼出口,一手卡矿源。
其中,扼出口的重要工具之一即是“配额”。
《法治周末》记者从商务部网站看到,在《2010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中,稀土被列入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
相关的数据一览无余:2010年,商务部发布的稀土出口总配额(30258吨)比2009年(50145.1吨)减少了近40%———这在中国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而2011年,新的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14446吨)较2010年(16304吨)则更进一步降低约11.4%。
欧美舞剑,意在稀土
中国稀土配额制的实施和对国内非法开采矿点及走私的整治打击,使全球稀土市场形成巨大缺口,国际上稀土价格应声而涨,一些矿产品价格已经翻了一倍,达到历史高位。中国所谋求的环境治理权和国际定价权,似乎正在实现。
以比较有价格代表意义的氧化镨钕来说,其价格从2008年最低谷时的4.5万元/吨,攀升到现在的18万元/吨。
2010年年底,《金融时报》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正在限制稀土出口、提高稀土价格,自己却在国内大肆廉价应用,这有违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
美国的反应更为激烈。在美国审计署发布的《国防供应链中的稀土材料》报告中,美国甚至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谴责中国对稀土的严格管制。
“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已经形成了对中国廉价资源的掠夺惯性。”财经评论人叶檀(微博)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
事件由此愈演愈烈。今年2月,美国彭博社连续发布多篇报告称,美国政府要求相关企业和工会提供中国囤积稀土元素的证据,并称可能提交WTO用以对中国的指控。
不过,各国的抵制最终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以中国对9种原材料(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硅铁、硅化碳、黄磷、锌)采取出口限制政策且对内外资企业进行区别对待为由,将中国推向WTO的被告席。9种原材料中,并不包括一直以来各方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的稀土。
“诉中国9种原材料,不过是瞄准稀土的‘敲门砖’。”商务部人士直言,欧美舞剑,意在稀土。
7月5日,WTO专家组向当事方发出裁决结果,裁定中方涉案的出口配额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WTO的承诺和有关世贸规则,且未满足保护可用尽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等例外条款的条件。
“依据中国2001年‘入世’时的承诺,中国仅可以对列举的84种产品进行出口限制,而被诉的9种原材料中的铝土、焦炭、萤石、镁等均不在列。中国称出口控制政策旨在保护本国环境,但WTO协定中并没有详尽规定环境保护条款。”张丽英解释。
受访的多位专家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中国对于稀土的出口配额制度与此案适用的条款差不多,因此WTO的不利裁决无疑为当事国下一步将中国稀土的贸易政策推上WTO争端仲裁平台铺平了道路,欧美此举可谓“投石问路”。
类似言论不是简单的推测,这从当事方高调的言论中可见一斑。7月5日,欧盟发表声明对裁决表示欢迎,称裁决传达强烈信号,促使各方克制使用不公平的限制措施。卡洛·德·古赫特更加直白地宣布,WTO对此案的裁决将成为日后如何处理包括稀土在内的原材料出口限制的指导原则。
限制出口,中国有理有据
中国是否会上诉,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7月1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WTO是促使中国遵守规则的有效工具》的评论,预计中国可能会上诉。其分析依据是:目前中国的一些部委似乎还在施压并要求上诉,中国政府在对本周裁决作出反应时,多次重申了其环保方面的依据,说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措施与世贸组织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引导资源行业走向健康发展。
事实上,WTO专家组报告公布不到一个小时,中国驻WTO代表团即发表声明称,对WTO裁决表示遗憾,并对专家组不认同中国出于保护资源和人民生活安全为由采取措施的申辩表示不满。
一天之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也公开表示遗憾,并称目前正在评估专家组的裁决报告,将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做好本案的后续工作。而对于是否上诉,他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中国有必要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反击手段,提出上诉。”叶檀说。
在她看来,每个国家都有权利保护自身的资源与环境,而中国的稀土此前10年的恶性出口既压低了价格又破坏了环境,目前整肃稀土出口秩序,正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合理主张,与各国限制珍稀资源、高科技产品出口的行为相比,中国并没有做得太过分,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据。
“对于中国来说,掠夺性开采国内资源的策略不可持续,限制稀土等珍稀资源无序出口是必然之举。”叶檀向《法治周末》记者坦陈观点,“谁也不要再希望中国回到低成本的血汗工厂的老路,既指责中国的低工资、糟糕的环境,又要求中国向全球廉价出口大量资源,两者之间的逻辑断缝,只能说明这些咄咄逼人的国家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中国未来的发展。”
言外之意,要建立中国的市场秩序,争夺稀土出口话语权,整顿稀土资源是第一步,并且还要继续。
北京律师张国磊认为,WTO专家组对于世界贸易规则的解释往往弹性很大,专家组不认可中国的辩解,不排除美国和欧盟政府强势,WTO无奈屈从的可能。
商务部是否上诉或将影响中国原材料日后的出口状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次裁决并非终裁。根据WTO争端解决规则,中国可在60天内向世贸组织上诉机构(WTOAppellateBody,即全球贸易上诉法院)申请上诉,该机构有90天的时间作出最终裁决。若中国不进行上诉或上诉法院维持专家组的裁决,那么中国需取消原材料出口控制措施,否则将在其他贸易领域遭到诉讼国美国、欧盟的报复性制裁。”
产业布局,"攘外"也要"安内"
最具有警示性的结果可从上述美国《华尔街日报》一文的文尾找到:从以往案例的裁决来看,中国并不一定会赢得上诉。
这是否意味着,最终输了WTO官司的中国就必须遵守WTO的判决,取消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或者被动面临多国的报复性贸易制裁?
前者的结果是,中国被迫放宽稀土出口政策,比如取消配额限制、降低出口关税等,继续担负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荷;后者的结果是,WTO取消对中国作出的公平贸易承诺,授权美国、欧盟等国在其他贸易领域如鞋帽、钢材等抵制从中国进口(如对中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等限制措施),我国相关出口贸易可能由此受到损害。
“WTO的裁定一旦最终发生法律效力,一般是会发生上述两个后果。”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向《法治周末》记者确认。
不过,张丽英比较乐观:“结果或许没有那么糟糕。”她的观点是,不管是否上诉、或者即使上诉失败,中国均可继续自己现在的稀土管制政策,因为中国政府确实是出于环境保护而作出的限制措施,“而且,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没那么可怕,万一到时真的报复我们,我们可用其他办法来解决,比如磋商、调解等。”张丽英说。
事实上,中国铁腕扼制稀土出口之举更多的是一种博弈,虽然这在国际上遭遇强烈抵制,但结果并非不尽如人意。
张丽英认为:“中国即使最终输了WTO的官司也没输事儿,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收紧稀土开采出口、遏制稀土贱卖的动作已于事实上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作为进口国的美国,为继续本国重大武器和其他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已被迫重新开启本国封闭多年的稀土矿。”
2010年,稀土行业巨头美国莫利矿业公司(MolycorpMinerals)募股5亿美元,以重启加州派斯山矿,尝试使美国摆脱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在政府层面上,近日,美国众议员麦克·考夫曼则敦促国防部和其他联邦部门振兴美国的稀土工业,呼吁建立国家的稀土储备,同时应“购买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稀土矿产品,从中国直接购买可供5年使用的稀土”。
“我国的价格上去了,美国也被迫开采了,我们在国际上终于掌握了话语权———中国已初步获得稀土大国应有的价格话语权和垄断利益。”她说。
不过,叶檀等业内人士均认为,下一步最关键的是中国应继续调整内部政策,“攘外”也要“安内”。
“由于WTO裁判专家组最核心的观点是中国仅限制出口而不限制本国使用,是不公平的。所以,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在限制别国使用的同时也严格限制本国的使用,更加一视同仁。”张丽英说。
最新的消息是,卡洛·德·古赫特将于本周抵达北京。对于中国稀土出口保持长期关注的他,或将试图进一步说服中国确保稀土资源的自由出口和供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