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14:37 来源:南都周刊
打小时候开始,Apple家就没断过牛奶。可是这几年,为了找一瓶放心的牛奶,这位主妇都快绝望了。
Apple三岁的儿子吉吉已经开始跟着大人喝常温奶了,对这位连盛奶都要用量杯精确用量的妈妈来说,找一盒放心奶的确是头疼事,而吉吉在美国长大的小表哥霈霖则从没遇过这些担忧。
记者_胡雯雯 摄影_孙海
上世纪80年代-1999年:
“屋仔奶”时代
从小时候开始,喝牛奶的记忆就一直伴随着Apple。她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喝本地产的“屋仔奶”(尖顶方盒巴氏灭菌乳)。那时牛奶还是个比较奢侈的营养品,一般家长只舍得让孩子喝,给他们补充营养,有奶喝是件很幸福的事。而广州市面上流行的都是本地牛奶品牌,比如“香满楼”、“燕塘”、“风行”之类,几乎见不到外地牌子,更别提进口洋奶。
1999年-2008年:
举国齐喝常温奶
慢慢地,Apple发现身边的人都开始喝上了伊利、蒙牛常温奶,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天天喝点纯牛奶,似乎成了一种健康的时尚,而它们也占据了大超市和小卖部的牛奶货架,非常容易买到。电视上也都是它们的广告。
“跟以前喝的巴氏奶相比,这些常温奶不用冷藏,储存方便,味道还很香浓。”于是Apple也开始跟上了喝常温奶的流行步伐,一喝就是几年。
2008年-2010年:
矮子里挑高个儿
2008年,席卷全国、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Apple这才意识到,这洁白无瑕的牛奶里居然藏着这么多猫腻,自己和家人不知不觉已经当了几年的受害者。“从那以后,我见到伊利、蒙牛的货架就恶心,再也没买过。”
让Apple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那些问题奶,可以用浓香的口感迷惑自己那么多年,难道香浓不是质量高的代表吗?针对某奶企广告上宣扬的“闪蒸技术”(让牛奶更加香浓),她开始做功课了:“闪蒸牛奶”,这项所谓先进的技术,上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了。原本是为了除去超高温灭菌奶加工过程中掺入的水蒸气,以及去除奶中的异味而使用的。我国乳企移花接木之后,就变成了增加牛奶浓度的法宝。但闪蒸的另一个作用是,会将牛奶里能挥发的气味物质都带走,包括异味和“奶香味”。这就势必要加入纯牛奶香精,才能做到“又浓又香”。
Apple后来到处打听,什么牛奶靠得住?一位在“利乐无菌砖”行业工作的朋友向她透露,要喝就喝广州本地的某品牌。他经常接触各种品牌奶的检验指标,发现广州市的牛奶质量普遍都过得去,而该品牌又是里面分数比较高的。“没办法,尽管对国内的奶质还是不放心,但起码要在矮子里挑高个儿吧。”她重新开始“帮衬”本地产的鲜奶。
巴氏灭菌奶保质期很短,因此Apple每次都会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尽量买当天产的。但问题还是出现了。有回在一家超市买的几盒巴氏奶,全都在保质期内,但打开一看:里面的牛奶都变成豆腐花了,气味闻着也不对。
仔细一对比,Apple发现牛奶屋买的奶从没出过问题,有问题的都来自超市。巴氏灭菌奶并不是无菌奶,它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奶一定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而且只能保存3~10天,否则容易变质。“我常去的牛奶屋,每天出货量很大,新鲜奶一运来就会放进冷藏柜;而有些超市呢,运输过程中有没有保温就不知道了,而且上架的时间和过程都比较长,中间哪个环节都容易出现高温的问题,就算牛奶还在保质期,也可能已经变质。”从此她学乖了,除了看牛奶的生产日期外,还要留意店里的冷藏设施是否到位,运奶车有没有冷藏柜,出货量是否够大,等等。
2009年-2011年:
爱上进口常温奶
巴氏奶的保鲜期毕竟太短,很难坚持天天购买。时间长了,她有些怀念喝常温奶的日子。
朋友建议她去专卖国外商品的超市看看。 “德国、法国、新西兰原产的常温奶都有,尽管价格比国产奶要贵些,但我们每样都买了,回家一个个对比。”
跟国内常温奶一样,进口奶都采用利乐无菌砖包装。而它们的营养标签上除了常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外,有些还专门注明“无防腐剂”或“无人工激素”等。“国外的质量标准体系比较可靠,怎么也会比国内的强吧?”
“国外品牌且不说牛奶质量是否就一定好,但它们至少保持了一个透明度,能让消费者比较清楚自己买的是怎样的产品。”这是她坚持买进口牛奶的原因之一。
但是,她对国外品牌的信任度也仅限于此,一切都要等时间来验证。她现在不会只认一个品牌了。“国外牛奶牌子现在越来越多,能换就尽量换吧,谁知道哪个品牌哪天又出什么事呢?”
跟定居美国的姐姐聊起牛奶,她觉得有些羡慕。美国主流鲜奶也分巴氏奶和常温奶,价钱从3美元到6美元一加仑(约等于3.7升)不等。最贵的“有机牛奶”,是要通过相关机构严格认证的,口感和营养都最好;次贵的则遵循了比较严格的生产方式,比如“无添加激素”、“不含防腐剂”等,在包装上都有注明;而最便宜的鲜奶,配料表上也会将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东西一一标注上,而不像国内的常温奶一样,统一写个“生牛乳”就算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