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债务危机持续恶化 谁能拯救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9 10:34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面对还在恶化的欧洲债务危机,对于是否救助欧洲,中国必须慎重、务实

  记者 李航

  欧洲急需走出泥潭的动能,然而它来自何方?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经济低迷,自顾不暇。尽管9月18日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在欧盟财长会议上表示“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欧洲克服挑战”,但从欧债危机爆发至今,美国几乎未提供任何直接的帮助,近日美联储的“扭转操作”反而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会伤害欧洲经济。

  同时,欧亚大陆东面的日本,其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失去的十年”后遗症,今年又遭遇海啸地震袭击,目前正处于重建期,加上其国内政治环境、社会因素较为复杂,使日本也无心西顾。

  发达经济体各有各的不幸,新兴经济体能否发挥作用?

  西班牙《拓展日报》认为,由新兴市场拯救欧洲将是命运的一次有趣转折,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次明智抉择。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之间的鸿沟正日益缩小,今天的新兴市场站在前所未有的强势地位参与谈判。

  但美国投资专家阿伦·格威茨对金砖国家是否愿意为整个欧洲的利益冒险一搏表示怀疑。他认为,金砖国家一定会更多地购进德国债券,而不是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或爱尔兰的债券。

  阿根廷《号角报》则指出,金砖国家对欧洲实施金融干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金砖国家集体救助欧洲并非易事。金砖国家并非同质化的国家联盟,各国之间差异很大。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将希望寄托在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中国。一些曾经经常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挂在嘴边的西方媒体,悄悄改变了报道中国的角度。如今,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救助”成为与“中国”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中国需慎重

  最早传言中国购买意大利债务的是英国《金融时报》。该报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正在与意大利官员就大量购买该国国债进行磋商,该消息一度成为当日尾盘时段全球市场交投的重要线索。市场一直担忧希腊债务危机将达到“白热化”状态,如果中国投资者最终能够出手相助,则将缓和外界对愈发疲软的欧洲国债市场的担忧情绪。

  然而,在近日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华盛顿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表示,在近期与中投公司的会面中,意大利并未提出请求中国购买国债的要求,此次会面只是一次财经对话,涉及内容与其他国家所谈内容没有太大区别。

  面对还在恶化的欧洲债务危机,对于是否救助欧洲,中国必须慎重、务实。

  9月24日,周小川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秋季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第一步要看欧元区国家能否落实7月21日欧盟峰会的决议,现在部分国家还在讨论,还要通过一些程序来作出决定,在此之前,中国可以研究,但不好说下一步怎么办。

  周小川说,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作用及其规模是否可以扩大,都需要欧盟和欧元区来研究,中国不好在欧元区作出决定之前说有什么选择。上海证券胡月晓认为,对中国而言,即使海外发生危机,中国也不需要率先行动。

  欧洲和美国即使发生衰退,对中国最大的冲击就是,货币政策扩张之后,货币会冲到中国来,而中国资本项没有开放,对大规模的冲击,在制度上就把它隔绝了。

  反过来,如果他们发生衰退之后,中国国内的资金往外流的话,现在有一个很有效的对冲工具,就是刚才说的下调准备金率,完全可以对冲掉外流的资金。所以,即使未来明年海外的经济不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是有限的。中信证券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对实体经济领域冲击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通过贸易渠道向中国传导会有时滞;日本灾后重建和对新兴经济体贸易的高速扩张弥补了欧洲需求萎缩,欧债危机影响尚未在中国总体出口增速上完全体现。

  数据显示,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占比约为20%,根据欧元区OECD领先指标的走势及与中国出口增速的关系判断,未来中国的外需将承受更大压力。前8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仅增长18.5%,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增速。

  最优方案与条件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微博)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最优方案是购买国债,但要欧洲接受一定的条件。如果欧洲不肯接受合理条件,那么次优方案是坐视其危机升级,因为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猪5国”在欧盟经济和对华经贸中所占份额有限。即使“欧猪5国”真的陷入主权破产,也不可能将中国拖垮。

  关于具体条件,他认为必须确认的是,要确保欧洲债务的偿还能力,从根本上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的风险。欧洲人必须对其政府财政、福利体系开展伤筋动骨的改革。导致财政和主权债务危机的过高福利,在危机国家是人人有份。一些“欧猪5国”民众因财政紧缩政策而发生的大规模骚乱,以及今年春季法国民众因政府推行必不可少的福利制度和退休制度改革而发起全国性骚乱,外部债权人因此对欧洲人消除债务危机根源的意志表示担心,不能不要求欧洲债务人拿出实际行动让人们相信其改革的决心。

  梅新育指出,中国即将迎来入世十周年,中国也早已被人们称作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赢家,但在直面入世挑战而开展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国一度付出了千万人下岗的代价,为消化如此众多的下岗人员花费了几近十年时间。欧洲债务人与其无谓地抱怨中国“友善勒索”,不如认真思考能否从中国这里学到什么。

  “作为对中国援助的报答和交换条件,欧洲应该显著减少对中国货物、服务、资本与人员流动的歧视性待遇;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减少对中国货物的贸易救济措施,修订其歧视性、过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救济规章;在大型招标项目中消除针对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的歧视性条件;减少对中国投资的政治性干扰;落实国际法准则,给予普拉托、埃尔切、巴黎等地华人、华商、华资企业更公正合理的国民待遇,保护在欧华人华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这些都是可供欧盟及欧洲相关国家实施的选项。”梅新育说。

  西班牙已经提出,希望中国企业参与该国高铁项目和港口建设,央企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土木)正与西班牙铁路管理公司商谈;英国政府也已经表示欢迎中国为英国高铁项目提供融资,然而中国希望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工程建设公司、高铁设备制造公司都能赢得公正合理的市场准入机会。这样做固然有利于中国,但也只有这样,东道国才能得到最优的融资、建设、装备组合,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

  他认为,在某些政治经济深受欧美影响的第三国市场上,期待中国提供救援的欧美国家不应采取旨在排挤中国企业的政治行为,而应当运用自己的这种影响力,与中方一起,协同东道国政府维护第三国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秩序。

  为了改善财政状况,欧洲重债国家大规模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已经势在必行,而且不止一个重债国家瞄上了资金充裕的中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政府均已同中国政府接洽,希望中方并购、参股其石油天然气、电力、航空、铁道、邮政、金融等战略性企业,有分析人士认为意大利等国也未必不会步其后尘。

  梅新育认为,只要符合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国对一切可能都持开放态度,相关国家需要确保向开展尽职调查的中国投资者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需要“摆平”其国内相关利益集团,以避免这些商业交易被人为政治化,需要确保中国投资者在帮助其战略企业渡过难关之后不会被卸磨杀驴。

  “与此同时,有关重债国家的不少相关民间企业也会寻求出售其国内外资产以摆脱困境,其中有一部分资产无疑会成为中国投资者竞逐的目标。而为了保证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对陷入困境的外国企业在华子公司,中国政府也肯定会推动有实力的投资者接盘。对这类正常的商业交易和政府行为,希望美欧不要将其渲染成中方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他说。

  欧洲需自救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部分中外专家认为,欧洲债务问题的解决,短期内要看希腊第二轮救援计划能否如期顺利执行、EFSF救助基金能否扩大,这些手段就实质而言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安抚市场的权宜之策,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经济条件及财政政策趋同和一体化。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欧元区建立之时并不具备统一货币政策所要求的经济状况趋同条件,正是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导致了危机救助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博弈、救援计划的难产和欧债危机反复。

  此外,欧债问题还源于货币政策的统一和财政政策分散的矛盾,因此欧债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欧盟财政政策的协调和统一,“欧盟联合债券”则是欧洲财政统一化的雏形构想。

  有专家指出,要么建立退出机制,要么建立高度整合的共同财政,并以此为基础发行统一公债,但可惜两者目前都不在欧洲领导人的选项之内,德国、法国尤其反对后者,毕竟在上交了货币权后继续上交财政权,似乎意味着主权实体的名存实亡。欧洲目前选择了阻力最小的中间道路,即实施激进的财政紧缩,但这种逆经济周期的紧缩政策,势必带来经济低迷和税基不足,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

  有分析人士认为,欧债危机的治本之策在于走向财政联盟。

  中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欧债一个可行的解决框架是,通过某种财政纪律约束和财政整合机制,催生出欧元债券,先建立财政初步的整合、共同发债的复合框架,而后再倒逼欧元区财政、税收全面整合的机制,从而建立一个与欧元货币体系相协调的统一的财政体系。

  建立财政联盟意味着边缘国让渡部分财政主权,核心国强化其对欧元区的经济主导权。8月21日,德法宣布将于2012年初制定企业税率计划,向市场释放出核心国意欲整合财政的积极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财政联盟可以为欧元区打开光明之门,但注定不是一条平坦大道。

  2013年是决定欧债演进方向的关键年份:EFSF将向欧洲稳定机制(ESM)过渡,德国也将迎来政府大选,2013年之前,如果各国仍无明确财政整合时间表和制度性突破的框架,则欧元区可能爆发系统性危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