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15:25 来源: 法制日报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亮点。
北京
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大力拓展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的互动融合,是北京市打造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一个有力抓手。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巩固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协调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互动融合。
今年北京市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有不少新举措。北京市将加快国家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并扶持优秀民营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骨干文化企业。此外,要完善财税、融资等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与资本深度对接。
北京市文化局负责人表示,北京既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又是世界驰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多业态发展独具优势。目前北京市全年文艺演出约19000场,其中旅游类剧目约7400场,占三分之一强。北京市文化部门今后将与旅游部门联手推动旅游演出市场开发,使旅游演出场次占到全市文艺演出市场的二分之一。
上海
海内外文化人才近悦远来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在转制文化企业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和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
“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上海市市长韩正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引述的一段古文,引起了上海文化界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种种迹象表明,“十二五”期间,上海在推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将着重于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在吸引海内外文化人才近悦远来,服务于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的基础上,上海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在具体操作上,上海提出要用好文化人才发展资金、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文教结合工程、演艺工作者联合会等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优秀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名家大师。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辛丽丽说:“我们要潜心下来集中培养一批文化人才,创造条件让文化人才安下心来搞创作、献身艺术。”她还建议,上海在文化建设上要“学会和国际对话”,加大艺术市场开放力度和从国外引进人才的步伐。
浙江
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十大计划”,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到2015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比2011年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
浙江省将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文化产业“122”工程,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中,“122”工程指的是浙江将着力培训100家重点文化企业、2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助推20家文化企业上市。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是中外闻名“钱塘潮”的观潮胜地,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故里。“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一基地依托盐官古城,总规模占地约两千亩,初步规划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中国武侠(金庸)博物馆、武侠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影视文化名人名企工作室等若干主题板块。
记者从盐官景区管委会获悉,短短两个多月,已经有37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注册登记,落户盐官,总注册资本达1.14亿元。春节刚过,又有不少影视公司前来咨询注册。这个乾隆皇帝4次造访过的江南古镇,正因新兴的影视文化产业焕发生机。
湖北
重点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新年伊始,长江传媒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的“第一股”,这也标志着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印刷复制、会展博览、动漫游戏、杂技、广告等文化产业,重点支持省广电网络、知音传媒等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其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旅游、科技、教育等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拓展文化产业空间。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将做大做强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扶持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文化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孵化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文化企业达2.5万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文化企业达到50家,资产和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文化企业达到6家至8家,培育1000家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2015年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以上。
据悉,继长江传媒成功上市后,知音传媒、广电网络等文化企业集团正在创造条件谋求上市。
甘肃
发展有民俗特色的文化产业
今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谋划一批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并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支持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砖雕、葫芦雕刻、唐卡制作、花儿会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发展,打造一批体现甘肃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在甘肃省庆阳市,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不仅是革命老区庆阳市的名片,也是庆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和实践,已形成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民俗文化产业。
庆阳市目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已形成260多家企业,有15万从业人员,产品超过6000多种,产值达到了6.3亿元。
目前庆阳市已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储备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民俗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全市有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剪纸、雕塑等专业村276个,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产业基地39个,形成了龙头带动、乡镇联动、村组联营、户户相帮、连片开发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采写记者:赵仁伟、许晓青、仇逸、俞俭、冯源、卫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