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老品牌饮料争相复出前景难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8 11:06 来源: 新金融观察

  简介“2004年,作为国内第一款碳酸饮料品牌的‘崂山可乐’复出;2010年,‘天府可乐’欲借助‘商标权之争’重塑形象;2012年年初,‘北冰洋汽水’摆上北京街头……毋庸置疑,每一个老品牌饮料的复出,必然有一番热闹,但更让人关注的是,曾经辉煌的它们还能否梅开二度。

  老品牌饮料争相复出前景难测

  ‘健力宝’、‘崂山可乐’、‘北冰洋汽水’、‘天府可乐’……上世纪,它们作为饮料品牌行业的引领者,曾家喻户晓,然而市场变化莫测,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外资企业的蜂拥而至,其也随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停产、重组或倒闭。

  2004年,作为国内第一款碳酸饮料品牌的‘崂山可乐’复出;2010年,‘天府可乐’欲借助‘商标权之争’重塑形象;2012年年初,‘北冰洋汽水’摆上北京街头……

  毋庸置疑,每一个老品牌饮料的复出,必然有一番热闹,但更让人关注的是,曾经辉煌的它们还能否梅开二度。

  新金融记者 柴刚

  北京报道

  能否找到那个味儿

  3月8日下午,北京大兴。

  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北冰洋公司)大门前,有些冷清。

  “在小店里见过(北冰洋汽水)。”一名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说,在他的记忆里,已经10多年没有喝过北冰洋汽水了,前段时间曾在小酒店里见过其身影,才知道这一品牌重新回到市场,但没有买过。在他看来,每瓶2.5元的价格有些高,购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市场成熟品牌更为划算。

  北冰洋公司宣传部胡海升向新金融记者介绍,248毫升的北冰洋汽水目前市场售价在2.5元/瓶,加上瓶子则在3.5元/瓶至4元/瓶之间,月销量5.8万瓶,销售比预期的要好,主要消费目标群体是北京市场的80后。

  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老品牌饮料,北冰洋汽水自复出的消息传出以后,便受到了业界及北京市民的广泛关注。

  “北冰洋”之名始于1951年,当年北平制冰厂开始生产汽水,延续至今,该企业成立于1936年。上世纪80年代,“北冰洋”品牌进入鼎盛时期,到了90年代中期,市场突变,迎来了外资企业合资潮,北冰洋汽水也被裹入其中。1996年,与百事可乐成立合资公司,而北冰洋品牌却逐渐消失了踪影。“街边小店摆放着一坨硕大的冰块,用以冰镇汽水,店主有节奏地摇晃着厚厚的玻璃瓶,‘砰’的一声,带着一股白烟,汽水瓶子被打开……”则成为“北冰洋”留给北京市民的永恒印记。

  2011年,双方合资合同到期,中方收回“北冰洋”品牌,由新成立的北冰洋公司运作其再上市。“(北冰洋公司)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胡海升说,最大的股东是北京市一轻控股公司,占68%的股份;同属一轻系统的北京义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入股25%;剩下7%由其他公司和个人入股。他进一步介绍,北冰洋汽水复出,北冰洋公司首先打出的是怀旧牌,唤醒消费者永恒记忆,引发消费。为测试消费者对北冰洋汽水重新上市的反应,北冰洋公司做过四次试销,2011年11月初,首批试销汽水到达北京市福长路的义利面包店。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早在四五年前,社会上就出现了呼唤“北冰洋”重现市场的声音,而推出北冰洋汽水只是公司重新打造“北冰洋”老品牌的第一步。公司总经理李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北冰洋汽水复出是该品牌复出的第一步,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随后将逐步把北冰洋冷食生产权收回,视发展情况再将罐头食品重新推出。

  即便复出多日,在北京各大超市却见不到“北冰洋”的身影。胡海升坦言,北冰洋汽水复出,仍旧采用瓶装,走传统营销模式——进小店铺,不走超市,而瓶装的瓶子还要进行回收,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大市场。

  看来,复出一段时日的北冰洋汽水,要找到当年的那个“味”,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纷纷复出为哪般

  老品牌饮料复出,北冰洋汽水不是第一家,更不是最后一家。

  早在2004年,倒闭的崂山可乐在沉寂10多年后,在青岛复出。

  据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崂矿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3月25日,崂山可乐同时出现在青岛2000多家门店的货架上,就在当天,崂矿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健康型崂山可乐下线。

  “销售目标是立足青岛,面向全国。”3月6日,崂矿公司相关人士向新金融记者介绍,凭借感情牌和独特的“健康型”卖点,复出的崂山可乐一炮打响,刚上市就供不应求。复出当年,崂山可乐销量突破30万箱;2005年,崂山可乐的销量又递增了257%,现在仍处于市场快速拓展期。

  另一个老品牌饮料天府可乐地处西南,曾被誉为“一代名饮”,却命运多舛,与百事可乐有着近20年的恩怨情仇。

  1994年1月18日,天府可乐与美国百事正式签署合资协议,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外方占60%股份。在当时合资潮大背景下,这场看似美好的跨国婚姻,却让天府可乐陷入一场噩梦——“天府”品牌被雪藏了。2008年10月,中方开始以公函方式讨说法,直到后来双方对簿公堂。

  据媒体报道,2010年12月,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品牌之争首轮获胜,百事可乐停止使用并返还配方及生产工艺等资料。现任总经理钱黄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只要把核心技术拿回来了,天府可乐有望在一年后重出江湖。”余音还在耳边,随着喧嚣散尽,至今仍处于寂静,但天府可乐的再次复出却成为众多当地人的期盼。

  在众多复出或等待复出的老品牌饮料中,健力宝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品牌。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CEO于斐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介绍,2011年3月24日,健力宝启动“爱动起来”全国公益活动,借此展开了全国攻势。诞生于1984年的健力宝,凭借当年洛杉矶奥运会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作为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率先为国人引入运动饮料的概念,并随之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成为业界标榜。然而,健力宝随着市场变化,问题频出,在经历2004年“健力宝风暴”后,健力宝逐步失去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他分析称,健力宝借助公益活动,出现在了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中,此前它已在一线城市市场消失多年。

  3月7日,新金融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内看到,健力宝如今的包装比传统包装更加时尚。

  “老品牌饮料是在特殊食品饮料市场环境下复出的。”于斐分析,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规模过分扩张,问题频出,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而对于许多老品牌,均在各自领域引领、影响行业,各有各的精彩,特别是中老年消费群体中,对其存在文化、传统的怀旧情结。他介绍,在上世纪80年,食品饮料企业都很本分,“安全”几乎是约定俗成,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都在外资企业的竞争、挤压下,纷纷倒闭、被兼并、重组等。如今,许多市场资本正是看中老品牌的独特优势,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将其挖掘、重新定位,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斐称,在国内,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老品牌,如今有的已经复出或者准备复出,整体而言,涌动着一股复出潮,而上述品牌则是其中的代表。

  能否梅开二度

  健力宝的复出颇费了一番心思。

  健力宝复出后推出了“第五季”系列产品,产品线几乎涵盖了饮料里面所有品类,并用广告大力推广。在三、四级市场,建起了很多专卖店。健力宝不容喘息,又携带着同样涵盖了果汁大多数品类的“爆果汽”向消费者扑面而来。

  复出的整个过程,健力宝都在急行军,但在姚尧的一份调查中称,北京、上海等一级市场上却见不到“第五季”的影子。

  姚是价值商学院、价值中国网运营副总监。他告诉新金融记者,健力宝推广“第五季”所花费的近1亿广告费几乎全军覆没,而健力宝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以悬念式营销对“第五季”的失败做解释。总体来说,健力宝为“第五季”和“爆果汽”付出了3亿元左右的推广费用,而当时的健力宝资金并不是很充裕,所投入的费用急需要依靠销售来产生利润弥补。但产品缺乏独特关注点以及执行团队、物流、生产等各方面存在不足,最后只是制造了一些行业炒作的闹剧。

  他介绍,回顾健力宝当年的成功,是因为聚焦于橙蜜型饮料的单品成功,因此,即使有能力有资源同时主推多个单品,最佳方式仍然是一个接一个地推,而不是群推。

  “目前来说,都谈不上真正的成功。”姚尧称,操作一个品牌,其效果在3个月内就能显现出来,如销售渠道增加、销量增加等都是其具体表现。目前,崂山可乐仍旧盘踞青岛,北冰洋汽水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而天府可乐至今没有任何动静。

  于斐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以目前的生存、发展状况而言,他并不看好老品牌饮料的复出,其具备了复出机会、环境等,但成功率并不大。在此前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品质好就有市场,而现在不仅要品质好,还要品类好、品相好、品牌好。

  他向新金融记者介绍,思路决定出路,老品牌饮料基本上是从文化氛围中挖掘潜力,但其不具备现代营销的品质,在市场推广中,市场营销渠道相对落后。如今,产品高度竞争,产业高度集中,市场已形成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寡头垄断格局,在这样的经济、产业环境下,老品牌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上,显示了其自身先天不足,即使复出,也会受到市场打压,不能像辉煌时期那样呼风唤雨。   

  一家国内知名饮料行业人士更是直言,老品牌饮料的复出对当前市场格局影响有限。

  崂矿公司总经理刘红梅坦承,目前,青岛依旧是崂山可乐的主打市场,青岛饮料集团下一步将整合资源,扩大崂山可乐在全国的影响力。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复兴起来的老品牌,做好市场调研,在发祥地稳扎稳打,不急功近利,专心致志抓品质抓服务才能真正让老品牌站稳脚跟,使其梅开二度。

  还需新定位

  崂山可乐没有布局全国,但复出之初,迅速被当地市场接受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老品牌复出,仅依靠感情牌是远远不够的。”崂矿公司董事长张正欣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崂山可乐在复出伊始就注重在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上下足工夫。

  在其提供的资料上显示,崂山可乐复出时选择了走健康型路线的战略方向,改变传统可乐“垃圾食品”的既定印象;在营销策略上,依托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销售渠道,崂山可乐“借船出海”,迅速走进超市。同时,利用媒体效应扩大影响。

  张正欣说,老品牌要有“钱”景,还需重新定位。

  作为国内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同样认为,老品牌有前景但不一定有“钱”景。在他看来,要有“钱”景,必须精准定位、精细化模式、精益团队,差异化经营、人性化服务、生动化促销,挖掘内在的品牌价值。

  姚尧告诉新金融记者,一个品牌的成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老品牌饮料有其强烈的民族情结优势,对本土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了解、熟悉,但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70年代以及更早的年代。“需要规划市场战略,重新定位,扩大消费群体。”他说,目前饮料消费群体是80后及更年轻一代,老品牌在唤醒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同时,再适应、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在姚看来,本土品牌关键是缺乏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营销手段杂乱、不成熟。老品牌饮料复出的第一步营销很关键,如果走不好,反过来对其伤害更大,可采取战略性区域市场模式,先巩固本地市场、再开拓新市场,而这是任何一家公司走品牌之路的必经过程。而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资本运营者,挖掘饮料老品牌,可转化营销渠道,突破老品牌走老路,在红海中寻找一片蓝海。

  让饮料行业颇为兴奋的是,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到了发力的时候。

  “这对投资老品牌饮料的实体经济来说,是一针强心剂。”姚尧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