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忧外患”倒逼外贸政策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22:0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孟卓报道

  3月15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余本林在“扩大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我国外贸将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贸易摩擦将成增多趋势。而产业升级受外部打压增多、出口环境的趋紧以及国际战略压力的增加则是“外患”的重点。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产业政策也成为了贸易摩擦中各国的关注焦点。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张晓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还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反倾销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不过,随着入世15年的即将到来,2015年中国将摆脱当前的局面,有些专家认为,2015年后中国经济的贸易摩擦将会缩减。其实不然,因为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反补贴越来越多。而目前,中国正处在这一“青黄不接”的时期,所以才会出现像2011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表现低迷,需求不振的处境。张晓涛表示国际市场表现低迷,特别是欧盟区内两大主要国家法国和德国经济发展低于预期,以及欧盟区内制造业呈现出萎缩趋势,必然会导致中国外贸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减弱和购买率的下降。

  同时,对于国际舆论在宣传中国方面,从“威胁论”转向“责任论”。张晓涛认为,目前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处境与80年代末日本的处境相似。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将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格局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其他贸易体的不同反应。国际社会自然会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同时肩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提出类似债权国的问题,给予更高的要求。不过,中国经济人均占有量与总量的不平衡这一不争的事实,必将导致中国“不堪重负”。

  有专家提出,影响中国外贸走向的除了“外患”,更主要的是“内忧”,其中,就业问题、居民收入问题和贸易顺差问题尤为突显。

  对此,张晓涛逐一分析道,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而劳动密集型出口存在着差距大、水平低、机构差等一系列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城镇就业特别是结构性就业问题和就业矛盾表现出的局部不足,以及局部过剩的问题,必将直接影响那些对就业不利的产业和企业。因此,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导致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企业也就不得不提高出口成本,而进口产品价格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势必会对购买率产生影响,而居民收入和购买率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最终也就直接作用于外贸。

  根据2012年一季度及三月份的外贸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贸易顺差6.7亿美元,其中三月份同比增长7.1%,当月贸易顺差53.5亿美元。而二月份中国外贸曾出现近10年来最大的单月逆差,数值高达314.9亿美元,但三月份及一季度又一举扭转了前两个月颓势。

  对于中国外贸的跌宕起伏和贸易顺差问题,张晓涛表示,实际上,月度的差额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因为,个别月份的单月逆差,可能是受到国内政策和国际经济起伏的影响,应以长期的年度数据来看待中国外贸走向。不过,贸易顺差必将导致人民币升值。单纯地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的并不是好事,因为,这必将导致异国货币升值和贸易摩擦的增多。

  张晓涛最后指出,面对我国外贸的“内忧外患”,改变外部条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内部的调整,应从财政和政策及金融政策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要调整税收政策。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和民营进出口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