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意外降息练兵利率市场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20:05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中国央行的“突然袭击”给全球金融市场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6月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次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十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利息减少250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3年半来央行首次降息,也显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刺激经济的决心。

  同时,这一意外之举为最近活跃的金融市场再次注入一剂强心剂,中国将提振疲弱的全球经济,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

  6月7日,欧股午盘大幅飙升。资源股全线上扬,英国矿业股也止跌回升。矿业巨头力拓(RIO)股价上涨4%,必和必拓(BHP)股价上涨2.5%,维丹塔资源(Vedanta Resources)上涨2.3%。奢侈品集团博柏利(Burberry Group)股价跳涨5.1%,因瑞士信贷将该股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跑赢大盘”。

  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2%,收报5447.79点。银行股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巴克莱(BCS)股价上涨2.7%,劳埃德银行集团(LYG)股价上涨3.5%。泛欧道琼斯斯托克600指数上涨1.1%,延续了早盘上涨趋势。

  挪威Skagen的新兴市场基金经理克里斯托弗·斯滕斯鲁德表示:“这一举措让我很吃惊,但却非常积极。最近中国当局一直对欧洲的状况略有担忧……但他们正在为全球经济切实承担起责任。”但受中国降息影响,纽约黄金期货价格7日收盘下跌,跌幅将近3%。

  澳新银行(ANZ)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降息举措表明中国央行已经正式从政策微调阶段转向宽松货币政策阶段。”去年中国通胀率一直很高,但目前已经降到接近3%的水平,给央行带来了更多的降息空间。

  除了降息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还将允许银行贷款利率比官方基准利率下浮20%。同时,银行存款利率还可以比官方利率上浮10%。

  “这不仅是为了刺激经济,也是为了让利率自由化,显示了金融改革的强烈政治意愿。”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茉楠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事实上,这次降息是一次“非典型”降息,因为中国央行同时宣布,将存款利率上限增加至1.1倍,同时贷款利率的下浮区间扩大至0.8倍。此前,中国存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作为上限管理,而贷款利率则实行基准利率的90%的下限管理。

  “与此前相比,这次降息举动显得十分大胆而新颖,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判断未来的通胀压力开始下降,但仍然值得忧虑,因此将存款利率的上限提高,以留出治理通胀的空间。”刘利刚认为,同时,中国官方也认为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出现下降,因此将贷款利率放宽下限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投资热情和正回报。

  在刘利刚看来,这样的一种举动也是向利率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可能继续其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探索,但从目前的区间管理来看,留给市场的空间确实已经变大很多。

  从短期来看,银行的利益则可能受到损害,刘利刚认为,这是因为近期的企业贷款需求不足,而银行与此同时面临存款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降息加上放宽存贷款利率管理区间,银行的利差将很可能受到压缩。

  他预计,在极端情况下,银行的利差与此前相比收窄了大约100个基点,而在现实中,银行的利润可能进一步受损,这是因为实际的资金成本可能会高于目前设定的存款利率上限。“这对银行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但从目前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来看,压缩银行利差,可能也是各方能够接受的最佳选择之一。”刘利刚这样认为。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央行选择在这个时点降息,其实也考虑到实体经济的状况,“从4月份的各项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明显的下行压力,而如果企业贷款需求和贷款成本不能被有效压低,中国将面临着经济进一步回落的压力。”刘利刚分析说。

  可以预见的是,本次降息后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出现降低,从目前的信贷规模来看,刘利刚预计,25个基点的降息将至少为贷款方减少1450亿元的利息支出,“这对于整体经济来说,不啻为一个好消息。”

  不过,对于本次降息对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依然没有全面化解张茉楠研究员的担忧。

  在她看来,前两次降准主要针对外汇占款等外源性流动性对基础货币的冲击作用,尽管货币政策放松理论上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刺激内需,但如果从基础货币到货币的派生过程被多因素限制,需求端不振,货币政策传导也会大打折扣。

  “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货币结构出现明显异动。”张茉楠说,4月份M2、M1同比增长12.8%和3.1%,增速环比下降0.6和1.3个百分点,M1-M2负剪刀差继续扩大0.7个百分点,至-9.7个百分点,为历史第二低位,“显示居民储蓄持续上升并且存款定期化加剧,货币活性进一步降低。”

  “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前货币需求变化在供求平衡中占据主导,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信贷增长的最大掣肘。”张茉楠指出,狭义货币量M 1增速自2010年以来持续走低,去年四季度至今M 1同比增速已下滑到个位数,今年1月份和4月份M 1增速均处于3.1%的历史最低水平。

  同时,信贷贷款结构也显示,在总量收缩的背景下,信贷规模增长主要靠短期票据实现扩张。相比之下,中长期贷款占比则继续大幅下滑。

  张茉楠认为,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下降与企业对未来增长预期悲观,长期投资需求下滑以及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意愿与能力的减弱直接相关。另外,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下滑,对银行息差和资产质量构成巨大压力,在存贷比的严格考核下,也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

  “从未来形势看,货币乘数以及外汇占款的平台式下降很可能使M2增速继续下降,整体流动性供应增速也会呈现趋势性下降的态势,然而,政策大规模放松决不允许。”张茉楠预计,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犹存,产能过剩风险积聚,房地产市场反弹蠢蠢欲动之时,政策的调控必须考虑节奏和力度,宏观经济环境并不支持货币政策加大降息力度。

  张茉楠建议,未来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两个矛盾:一是总量和结构的矛盾;二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因此,政策必须创新。

  除了可考虑放松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降低超储率以提高货币乘数之外,央行可以适当放宽贷款利率下浮限制,扩大波动幅度。“贷款利率下浮不仅有益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盈利预期,也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张茉楠如是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