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内忧外患 面临成长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20:09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温艺晗 北京报道
提起阿根廷,让人不禁会想起那个见面时拥抱、亲吻双颊,平时喜欢吃烤肉、喝葡萄酒,把奶酪当做零食的热情奔放的民族。但近日,这个国家遇到点麻烦,它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先说内忧,6月5日,阿根廷四个农业团体宣布,从当天起进行为期一周的全国性罢工,停止谷物、奶制品和肉类产品交易,以抗议阿根廷地方政府提高对农业用地的税收。
再说外患,今年4月份,阿根廷宣布对其最大石油企业雷普索尔-YPF公司实行国有化,由于这家公司由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尔控股,因而阿根廷此举引发西方舆论的非议。美国国会的一份提议案认为阿根廷的国有化措施系“非法行为”,呼吁美国政府联合欧洲国家将阿根廷“踢出”二十国集团(G20)。
农业团体全国性罢工
记者从相关媒体了解到,6月5日,阿根廷农业团体罢工的导火索是阿根廷农业大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决定调高对农业用地的税收,当地农民决定实施罢工进行抗议。抗议行动随后蔓延到阿根廷其他农业省份,并最终演变为全国性的农业罢工。
记者了解到,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全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脉,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业区,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为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河流湖泊众多,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最主要的河流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国土南北狭长,有3600多公里,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属亚热带气候,降水较多,中部和东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严寒的极地气候。
阿根廷国土面积278.04万平方公里,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万公顷(其中可耕地为2500万公顷,多年生作物用地2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8%;长期牧场14210万公顷,占51.2%;森林和林地5910万公顷,占21%。灌溉面积为169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6.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0%,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4%。人均拥有耕地0.76公顷,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为21公顷。
早在16世纪末,阿根廷已有了小麦、稻谷、果树、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产品的加工作坊。18世纪,潘帕斯草原的肥沃土地和天然牧场日益受到重视,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从19世纪70~80年代到本世纪30年代,阿根廷农牧业蓬勃发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同时,随着欧洲对畜产品需求的上升,养牛业和养羊业迅速发展。1878年阿根廷开始出口小麦,之后农牧产品的出口持续增加。
阿根廷国土面积的55%是牧场,是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
玉米的主要产区在潘帕斯草原,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玉米的播种面积在30年代达到顶峰,战后逐渐减少。由于单产提高较多,总产与30年代基本持平,某些年份甚至略有上升,2006/07年播种面积为358万公顷,2007年产量为2180万吨。
小麦是阿根廷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在拉丁美洲居第l位。小麦产量中通常有一半以上供出口,其余供内销。潘帕斯草原区,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适宜,是小麦生产和出口的基地,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万公顷上下,产量在1982/83年度达到1500万吨的高峰,2006/07年度产量为1460万吨。
阿根廷的四大油料作物中大豆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自70年代以来,大豆的种植迅猛发展,面积由1970年的3.77万公顷扩大到2007年的1614万公顷。2007年大豆总产量达4748万吨,在拉美仅次于巴西,列第2位,在全世界居第4位。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圣菲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科尔多瓦省,其产量占全国的90%。
据悉,阿根廷四个主要农业团体是在6月5日当天举行联席会议后宣布了罢工这一决定的。阿根廷农业联合会主席爱德华·布兹指出,农业是阿根廷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阿根廷联邦和地方政府不仅不扶持农业生产,反而不断增加农业赋税,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此次调高农业用地税收,将使阿根廷农业生产再次受到打击。
布兹表示,在为期一周的罢工中,阿根廷农业部门将停止所有谷物、奶制品和肉类制品的运输、交易和出口,农产品交易市场将彻底关闭,但他们不会切断全国的公路进行抗议。
遭遇“外资寒冬”
4月16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名为《阿根廷石油主权》的法案,称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唯一一个无法掌控和管理自己自然资源的国家,因此她要求尽快“收回阿根廷的石油主权”。
其第一步就是向其国内第一大石油企业YPF的第一大股东、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强行收购YPF的51%的股份,以实现对这家企业的控股。
根据该法案,被收购的股份将按照51%和49%的比例分给阿根廷国家政府和该国几个出产石油的省份组成的“联邦石油生产省份组织”。这项法案在阿根廷议会得到了绝大多数议员的赞同,很快得到了通过。
这一事件,直接让处于冬季的阿根廷遭遇到了严峻的“外资寒冬”,因为有迹象显示外资正在出逃阿根廷。目前,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1:4.46,但在黑市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5.20,而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操作转移外汇的美元兑比索实际汇率则甚至已经超过了1:5.7。黑市外汇价格的大幅上涨,这显示外国资本已经开始出逃。
记者了解到,发生此次事件的原因是,近几年来,阿根廷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逐年下降,不得不每年进口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气。在2011年,能源的进口额甚至已和阿根廷贸易顺差规模相当。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和阿根廷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是分不开的。
在阿根廷国内,成品油长期维持在42美元/桶的低价,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此外,阿根廷政府还对油气出口征收高达40%的高额关税。这样的政策使得许多外资觉得在石油勘探和开采等上游领域的投资并不合算,而通过直接进口原油进行加工继而进行成品油销售的利润则更加有吸引力。
这种情况让阿根廷政府十分担心。尤其在去年在阿根廷Vaca Muerta地区发现了大量页岩气资源之后,阿根廷政府其实已经下决心改变原先的能源政策,将石油资源的生产和经营收归国有,解决该国的能源危机。
而阿根廷石油政策调整之后的一个重要转变,是该国政府和企业要在石油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石油企业将成为阿政府重点遏制的对象。
此次国有化YPF的事件无疑向向外界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外资可以在阿根廷进行石油开发活动,但政府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可以制定一切“游戏规则”,哪怕是极其不公平的规则,甚至还完全有可能在日后“翻脸”撕毁合作协议。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阿根廷也有不少投资,中海油拥有阿根廷第二大石油企业泛美能源20%的股份,而中石化也在去年以2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阿根廷子公司的全部股份及其关联公司。但是,阿根廷在石油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外资这种微妙的态度,中国企业仍需仔细斟酌考量。
或制约阿根廷发展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阿经济压力下民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抬头表示担忧,冒着外国投资者信心减弱的危险,阿根廷YPF公司国有化的做法是个“错误”,“我们应该对此引以为戒”。佐利克表示不赞成政府以民众主义和保护主义手段缓解经济压力,他说国有化“是不应该有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顾问托马斯·赫尔布林也表示批评,认为这会影响阿根廷的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欧洲之声也报道称,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对16日阿根廷宣布决定将YPF石油公司国有化“深感失望”,称将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支持该事件中西班牙的立场。在与德国总统高克(Joachim Gauck)的会见中,巴罗佐强调不应伤害商业环境,而需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途径。他希望阿根廷当局能够“遵守国际承诺和义务”,包括阿西两国之间就投资保护签订的双边协议。欧委会已经向阿根廷政府转达不满,认为这向国际投资者传达了“非常负面的信息”,并将严重伤害阿根廷的商业环境,制造其他公司“法律上的不安全感”。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将向阿根廷贸易部长写信表达严重关注。欧委会已经取消原定于4月19-20日举行的欧盟-阿根廷混委会。
有分析家认为,阿根廷的此举可能会吓跑外国投资者,导致西班牙政府采取报复行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YPF在纽约的股价下挫21%,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市的股票在下跌2.4%后停牌。预计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将失去其现有股权的一半,而非全部股权。而根据分析师的估计,YPF的51%股权的市值在5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