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轮科创财务数字被曝存重大疑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14:20 来源: 中国网

  在查阅金轮科创的财务资料时,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金轮科创连续三年合并报表上的收入和成本,均低于母公司报表的收入及成本,难道除了母公司以外的子公司近三年的收入成本均为负数?另一方面,合并报表上的毛利却又大于母公司单家的毛利数字,说明子公司这三年间的确获得了销售利润。如此矛盾作何解释?除此之外,公司三年间的原料采购,用不同口径算出的数字差异巨大,究竟是事出有因,还是另有玄机?

  罕见报表数字:合并报表收入成本小于母公司单列

  根据金轮科创的招股说明书,本次上市主体的股权结构极为简单。从组织架构图中可以看出,母公司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有3个100%控股的子公司:南通金轮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金轮研发”)、金轮针布(白银)有限公司(下称“金轮白银”)和金轮针布(南通)有限公司(下称“金轮南通”)。其中,金轮研发主要业务为技术研发,金轮白银和金轮南通负责产品销售。

  根据金轮科创披露的2009至2011年的财务数字,记者对比了合并报表上的财务数据(含金轮科创、金轮研发、金轮白银和金轮南通4家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数据(仅含金轮科创1家公司)。从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连续三年合并报表的收入成本数字均低于母公司数字,难道四家公司合起来的收入和成本反倒不如一家公司?除母公司以外的三家公司,其收入成本难道为负?印象中上述情况似乎极为少见。为谨慎计,记者查阅了最近上市的数家公司,包括同为制造业的炬华科技、纽威阀门等招股书,这些公司的合并报表上的历年收入成本均大于母公司的数字,更不要说是连续三年了。

  就此问题,记者向国内某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会计师进行了请教。据其分析,由于合并报表中存在集团内部交易抵消的情况,如果是母公司当期销售货物给子公司,且这部分货物期末没有售出的情况,则合并的收入成本有可能小于母公司单列的收入成本,但这种情况实际审计中比较罕见。不过对于金轮科创而言,此次的情况异常之处在于,尽管合并报表的收入成本小于母公司单列,但是合并毛利却大于母公司的毛利。会计师认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公司以亏本价格向子公司进行货物销售,这显然违反正常的商业逻辑。至于具体的情况如何,还需要公司进行详细解释才能明了。

  采购金额之谜:两种口径计算结果大相径庭

  在金轮科创的招股说明书中,分别列出了2009至2011年的主要原材料/能源采购单价及数量,以及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和比例。记者根据其原材料/能源的采购单价及数量算出当年采购金额,与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和比例推算出的当年采购金额相比发现,两个数字存在重大的差异。

  如附表所示,三年间两种口径算出的采购金额差异都在30%以上。以2011年为例,当年按项目统计的采购金额为13,203.39万元,而根据供应商采购比例推算出的采购金额却高达20,295.07万元,两者相差34.94%。由于公司在招股书中仅指出供应商采购金额为不含17%的增值税,但对于原料采购单价是否含税则并无指出。假设原料采购单价含税,则上述34.94%的差异将会扩大至44.4%。

  根据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产品简介和存货-原材料的报表注释,我们可以发现,上述的采购项目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原材料种类。那为何还有如此大的差距?也许公司在明日面对发审委审核之际,需要对此进行详细解释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