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核电重启是利益使然 普通电站年利润7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7:46 来源: 新财经作者:李好 林石
2012年5月,从挪威到纳米比亚,从反应堆设计到铀采矿企业,全球核电行业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中国的消息。
中国核电产业巨大的影响力使其决策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国界。世界各大反应堆产商和非洲的铀供应商们都指望能通过中国市场抵消在世界其他地方遭遇的经营窘境。国内的核电企业也不例外,从核电政策调整之日起,A股市场核电板块就遭受了全线重挫。
5月31日,低迷许久的核电行业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这一天,《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获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这意味着全球规模最大的核电建设即将重新开启。与此同时,曾引起巨大争议的内陆核电站也重新提上日程,各地政府开始重新争抢“内陆第一核电站”的称号。
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清洁能源,对于发展核电,中国高层一直慎之又慎。但是,中国核电重启背后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是能源短缺,是减排压力,还是利益使然?
核电发展计划或缩减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前,中国政府一直看好并大力支持核电产业的发展。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发生,使一些国家开始“闻核色变”。意大利和瑞士先后宣布将全面放弃核电,德国预计在2022年关闭所有核电站。中国则和美国一样选择了观望。去年3月,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并对全国核电厂进行全面检查,自此核电业的未来走向扑朔迷离。
5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被认为是核电重启的第一步。在国务院通过《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后,核电将正式重启。
我国为何重启核电,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中广核集团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核电专家冯毅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发电结构中,核电目前占比较小,火电发电占比高达70%以上。近几年,受电煤供应等因素的影响,缺电形势呈现更为复杂的态势。冯毅指出,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能源问题突出的国家,我国不可能彻底放弃核电,核电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业内已形成的共识。
在核知识、核理念、核基础单薄的中国社会,核电行业每一步的发展都颇为艰辛,一名资深核电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但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碳减排承诺和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发展核电、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成为唯一途径。目前,中国的人均用电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要使人均用电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量将增至目前水平的四倍,那将快速耗尽国内的煤炭供应。按业界之前的测算,即使采用天然气、太阳能等其他绿色能源并缩减核电发展计划,要达到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8700万千瓦。
国务院新通过的规划已经缩减了核电发展计划,中国工程院在5月29日召开了一次核能研究课题组研讨会,建议我国在2015年核电总装机约4000万千瓦规划的基础上,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达到6000万~7000万千瓦,新建约3000万千瓦。按照目前国内100万千瓦的机组平均造价150亿元计算,这预示着未来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元。未来十年,核电行业将真正迎来爆发性增长。
利益使然
核电是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一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核电站有着极强的运营盈利能力。以2006年和2007年为例,核电系统利润率达到27%,2007年中广核系统的核电站净利润率达到26%,而相比之下,火电的净利润率不到10%。与火电站相比,核电站的优势还体现在每年的运行小时数可达7000小时,远远高于火电站的4800小时。
核电站被称作“印钞机”是有原因的。专家分析,核电站前期投入很高,但后期就是零投入,目前一家普通核电站每年的利润可达到70亿元。核电站的运营人员一般都有平均二三十万元的年薪。2011年5月,审计署报告指出,中核集团违规向职工发放各类购物卡共计3228万元,同时将4827万元技术酬金收入,违规用于发放奖金。
政策对核电行业也颇为保护。目前核电上网电价(平均0.43元)高于火电的上网电价(0.38元),除此之外,国家鼓励核电站享受第一个5年返还75%、第二个5年返还70%、第三个五年返还55%的税收优惠政策。
核电重启的背后有地方政府的重要推动。核电站和核电产业园区的涌现,被认为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到沿海的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再到中西部的湖北、江西,全都将核电产业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就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无法忽视核电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所带来的大好机遇。解决就业、拉升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地方政府意味着政绩。建一个核电站需要数千亿元的投资,对于地方政府这都是利益。
即使是核电停止审批期间,被认为是第一批内陆核电项目的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咸宁核电站对于“内陆第一核电站”的追求从没停止过,这一称号曾被上述三个核电项目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此三方均已具备核岛负挖条件,万事俱备,只欠“审批”。毕竟,成为内陆第一家核电站,不仅具有示范作用,也会有政策优势,这使得三地政府对之趋之若鹜。
最被公众熟知的是负面新闻缠身的江西彭泽核电站,今年2月,其曾被爆出民意调查弄虚作假、人口数据失实、地震标准不符、环评报告严重掺水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安徽省多名政协委员也提交提案要求停止建设该项目。尽管如此,6月4日,关于多家上市公司增资江西彭泽核电项目的公告,让外界了解到项目厂址的“四通一平”工作已基本结束,项目正在政府部署下有序进行。但彭毅告诉记者,核电重启沿海肯定先于内陆,“十二五”期间彭泽项目获批可能性较小。
一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核电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是“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式,依靠核电站的盈利获取继续发展的资金。如果弃核,这意味上万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数十万名从业者要重新安置,核电装备企业要死掉一大半,核电行业科研机构每年几十亿的科研经费势必也会大幅削减。
因此,去年5月核电审批搁置后,重启的操作其实一直在幕后有条不紊地推进。除了地方政府,电力巨头是最不愿看到核电无限期搁置的。国内的三座内陆核电项目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前期已投入近百亿元,有中核集团、中广核、中电投三大巨头牵涉其中,包括湖北能源(000883,股吧)、深南电A等多家上司公司亦有投资参与。
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莫过于中核集团。该公司通过中国核电这一平台将核电业务打包上市,目前IPO环保初审意见已经过关,拟募资1735.24亿元,内陆核电投资是否会打水漂也必将影响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此外,五大电力集团中介入核电最深、唯一拥有核电开发控股资质的中电投集团,以及华能、大唐和国电三家不具备核电开发控股资质而试图通过走参股路径进入核电领域的发电集团,也是核电重启的受益者。
核电安全再考量
中国核电的高速发展态势,在世界核电发展历史上可称史无前例。但中国的核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足够支撑这样快的发展吗?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曾在多种场合反对“核电大跃进”,并数次炮轰彭泽核电项目,他指出,在未解决热污染和后期废料处理技术前,内陆不应建核电站。
核电专家冯毅则认为,核电的危险被放大了。他指出,福岛核事故后,政府组织核安全、地震、海洋等方面专家对全国所有运行、在建、待检的核电机组进行了综合检查,检查结果是风险可控,安全受保障。他向记者强调,中国发展核电具有后发优势:“福岛核电站已经到了运行40年的周期,但我国的核电站投入运行都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建设标准是最严格的,采用的技术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从核电起步到现在,中国未发生过一起因辐射致死或导致致命疾病的事件,这都证明了核电的安全。”
至于核电废料处理,冯毅指出,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采取的是拉到西北、华南地区的废物库进行处置的方法,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目前采取的是通过中间储存池进行冷却处理的方法。发展核能最重要的是做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但是如何运行、关闭处置库,如何评价在一万年乃至百万年尺度下处置系统的安全性能,依然是尚待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
除了核安全,中国核电行业还有太多问题要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在“中国科学和人文论坛”上这样总结我国发展核电面临的挑战:“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对核电长远发展目标和路线图的论证还不够深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没有协调配套,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完善。”
除了有待攻关的技术问题,政府的核安全监管体制也处于职责交叉和划分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2008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之后,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分为两家:一是国家发改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负责核电管理职能;另一个为工信部管理的国防科工局,负责除核电外的核燃料循环和核事故应急。日本核事故后,又增加了新的职能部门管理核电: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的一个司拆分为三个司,国家能源局增设核电司。
在这样的体制架构下,中国的核行业发展主管部门能保证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但缺乏有效监管能力。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核安全项目研究员李晶晶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的一大教训,就是国家核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她的建议是将核安全监管职责从环保部中剥离,建立类似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独立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机构,以此保证核安全监管体系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发改委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则告诉记者,国家高度重视核电的安全问题,目前的体制架构可以对核电行业进行尽职、充分的管理、监督。
1500亿的大市场
福岛危机后,国内核电发展政策调整,在这样的压力下,核电设备企业新增订单急剧下滑,有的企业国内订单甚至为零,A股市场核电板块自那时起全线重挫。核电项目的重新开闸对于核电设备企业可谓重大利好。业内估计,至2020年,核电行业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超千亿元的巨大蛋糕。除设备市场,核电站建成后,设备的维修、检修都需要各种服务,这都为国内的厂商提供了发展机会。
记者了解到,6月以来,核电设备厂商又重新活跃了起来。越来越多嗅觉敏锐的浙江民企已经发现了核电行业的商机,开始为相关项目生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核电辅助设备,如阀门、风机、承压容器等。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坏消息是全球核电装备的产能存在过剩现象,国内核电市场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有国外巨头的全面进入。核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核电设备研究、制造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许多高附加值的核心设备如数字化仪控系统等仍依赖进口。尤其在目前国务院提出的“最先进技术和最严格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核电设备的国有化率可能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同时,核电项目的招标都有系列化的趋势,招标的项目都是一系列的产品,所以,兼有核电研发、设计、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才会赶上这一波核电发展的浪潮。
和其他央企老大哥相比,中国的核电产业有着更浓的计划经济痕迹。英国《金融时报》在近日撰文提醒,试图分享中国核电蛋糕的投资者应该谨慎,对于中国核电来说,最大的风险是透明度。长期以来,核电产业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的特殊性,行业发展处于垄断状态,市场化程度不够高。这也使得投资者面对这一诱人的市场有些望而却步。
但不管怎样,中国核电重启的闸门正在缓慢打开,没有人敢漠视这个庞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