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信贷增量反转难解资金饥渴 货币再松存悬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9:45 来源: 《财经》杂志

  【作者:《财经》记者 董欲晓 刁晓琼 】

  以速度换质量,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并抑制来势凶猛的通胀是此轮信贷收紧的出发点。当前这些目标尚未胜券在握

  10月末开始,市场资金紧张局面趋缓,反映资金供给的票据贴现利率实质性下降,松动迹象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主要地区票据贴现利率一路攀升,并于10月初一度达到12%-13%高点。10月末开始这一利率迅速下滑,根据中国票据网数据,11月中旬主要地区票据贴现利率已降至7%-8%的水平。

  市场资金面暂时松动,除了与票据业务受到监管层控制,还与银行10月末突然加大放贷力度有关。

  据了解,10月末各大国有银行接到监管层默许,对四季度第一个月的额度普遍放大。由国有银行总行下达给分行的放贷额度变成“允许提前发放11月贷款”。这种做法被认为不直接冲突信贷额度管理,能灵活收放。

  “实际上,11月贷款仍然按照年初的额度在发。”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说,“不出意外,12月也不会有监管收紧,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全年的信贷额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11月银行信贷发放量不可能低于10月份,看高可达6000亿元。此前交通银行报告预测11月新增信贷额度在5500亿元-6000亿元之间,属市场中的保守估计,但已明显高于三季度月均额。

  1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因此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将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央行再次释放微调信号,市场认为未来可能在公开市场操作、银行信贷管理甚至存款准备金率上出现松动。

  信贷小幅放松

  年初至今,信贷管控格外严格。前三季度国内新增信贷5.68万亿元,按照3∶3∶2∶2的传统放贷节奏,则四季度的额度剩余1.42万亿元。但今年的情况将大有不同。

  年初持续的货币收缩造成社会资金面普遍紧张,并在中小企业、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等领域出现拖欠和跑路事件。监管层注意到资金危局,最终三季度达成“微调”的一致意见。不仅国有大行获得宏观调控部门的默许大幅发放贷款,四季度面临严峻吸存压力的股份制银行,也得到监管层电话授意,允许在“百亿”规模内有限上浮。

  已大面积停工的铁路项目,则获得了包括国开行、工行、建行和邮储等银行的应急贷款,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

  11月初,民生、兴业、浦发等银行先后得到银监会批准发放小微企业金融债,总规模达1100亿元。招商、深发展等银行也已申请等待批复。

  据了解,小微企业金融债所筹集资金发放贷款不占信贷额度,亦不计入存贷比,因此其大规模发行会增加银行放贷总额。这是国务院10月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新政,以及银监会10月下旬发布“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补充通知”后的迅速体现。两文发布后小微金融债审批进入了超常规的快速通道。

  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称,对金融债发行暂无额度控制,“只要符合条件就会获批”。而据公布数据,目前排队申请小微企业金融债的总额接近2000亿元。悬念在今年四季度可投放市场的金融债资金规模。综合各种宏观政策微调信号,交银国际李珊珊认为,四季度新增信贷投放量可能扩至6100亿元。

  瑞银认为,由于此前银行表外融资受到严格控制,因此11月-12月,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可能获得更大空间。

  今年初四大行制定的信贷额度为工行8800亿元、建行7500亿元、农行6200亿元、中行6000亿元,该额度约相当于全年信贷增速的12%。微调后,各家大行今年信贷增速普遍达到14%-15%,国内信贷总量最终可能达到年初计划的上限,即7.5万亿元。

  社科院金融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微调只是为解决铁道部等大企业项目资金清偿问题,其中包括拖欠工人工资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应付账款等,货币再度大幅宽松的可能性很小。

  难解资金饥渴

  虽然不同层面的资金松动暂现迹象,但是彻底缓解资金大旱的“甘霖”并未到来,悬念仍在12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目前宏观调控当局采取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针对小企业等领域适当增加信贷投放的政策,究竟有多少见效尚难判断。

  “整个社会的资金链都紧张,最极端的表现在没有话语权的小企业身上。”一位江浙一带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说,“如果从整条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注入资金,会缓解链条中的各个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数是大中型企业。但如果从小企业端注入资金,则效果可能要打折扣。”

  他的理由是,目前除了个别银行在专心琢磨“小企业金融服务之道”,绝大多数银行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信贷风险控制技术,难以大面积拓展相关业务。

  在该分行新增的信贷额度中,名义上大部分“发放给了小企业”,但“小企业”标准仍然是“自己定”,没有执行工信部标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新增贷款发放给了最急需贷款、且定价合适的大中型企业。

  据了解,10月银行发放企业中长期贷款迅速增长了2370亿元,9月仅有750亿元,其所占份额较之前几个月再度攀升。连平表示,这可解释为对于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投资加快,其中不排除地方政府项目,以及保障房建设。

  福建石狮市工商业联合会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当地中小企业的贷款仍然相当紧张,主要原因除了银行贷款有限,还由于上下游大企业的资金紧张,延迟支付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加上产品库存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经营窘困。

  在他看来,目前社会资金的紧张局面并没有缓解,甚至在恶化。“我们最盼望的是明年初上下游大客户资金相对充裕,我们可以拿到应收账款。”他也悲观地认为,如果过不了“春节这一关”,则更深的中小企业危机会蔓延开来。

  银行方面,则苦于没有掌握小企业的信贷技术而无法施展拳脚。

  目前,江浙一带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9月,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浙江分行(主要为温州分行)小企业不良贷款增加3.36亿元,导致该行全行不良率首次环比上月上升0.04个百分点,达到1.03%。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放贷也有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危险,而且这种危险还在上升。”一位国有大行江浙分行人士称,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正面临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微调后的银行表内信贷可能暂时获得扩张空间,但总的社会融资额正在不断收紧。自三季度以来,监管层对表外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产品频频打压,通过表外渠道变相发放贷款的规模迅速萎缩。

  瑞银11月15日报告预计,2011年社会融资总量可能会从2010年的14万亿元降至12万亿元。

  货币再松悬念

  “货币当局之所以采取诸多‘解旱’行动,部分原因是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减缓,国内通胀压力有所放松。”标普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认为,但是未来通胀如何发展,政府放松货币政策的步子有多大都有待进一步统一意见。就现在而言“难言整体信贷政策转向”。

  明年初将是关键时刻。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期盼年初直接或间接获得信贷投放资金,房地产相关贷款于明年年初集中到期后,大小房地产相关企业将面临银行是否继续放贷的关键选择。但与此相对的是,此轮货币紧缩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结构调整,有效抑制通胀目标尚未胜券在握。

  以速度换质量,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并抑制来势凶猛的通胀是此轮信贷收紧的出发点。“如果再次大幅度放开信贷闸门,虽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注定要承担更大的信贷投放风险,这是在开倒车。”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说。

  目前能间接反映银行业信贷投向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并升至历史高位,多家银行该数字高达70%以上。此类贷款多发放给大中型基建类、融资平台项目。而银行相关领域和行业的贷款集中度也在迅速上升。就铁道部贷款而言,其集中度在多家银行超过15%的监管红线。而房地产行业、基建项目的集中度虽然被尽量美化但依然高企。

  “对单个企业的风险控制银行已经有了路数,但是对于系统性的宏观性的风险,银行相关准备是非常单薄的。”一位国有大行风险部负责人说。

  重回宽松货币的可能性很小,刘煜辉认为。在他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由财政政策决定,财政政策早已于今年6月-7月开始转为中性。包括铁路大面积停工、保障房进度参差不齐、平台公司资金补给紧张都是财政收缩的表现。

  与此相伴是财政盈余达历史高位。今年1月-10月中央财政盈余达1.33万亿元,超过过去五年最高值。但政府的财政支出态度则相当谨慎。

  收缩财政,减少政府投资活动,进而解决投资拉动经济造成的种种弊端是业内普遍认可的经济转型的必然之路。但是要付出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也必然昂贵。其可能出现的烂尾工程,以及银行坏账上升等风险也让决策层忌惮。

  “尽管如此,如果重新放开货币闸门是不现实的,”刘煜辉认为,不论是经济活力的可持续性,还是可能再度高企的通胀形势,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对消费以及民间经济活动资金的抽血问题,都不允许政府更加深入地主导经济活动。而采取适当措施,比如支持房地产行业整合、中央动用长期信用帮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都可能为经济转型争取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