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地铁限流是与非:媒体质疑限流和造地铁目的冲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1:48 来源: 《经济》杂志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文/本刊见习记者  康 楠

  一个大城市造地铁, 目的何在 ?

  地铁限流目的又何在 ?

  这两个目的是不是有冲突 ?

  11月1日早8时许,北京地铁10号线双井、国贸等多个车站的进站口显示牌上打出了“本站限流请按顺序进站”的字样。由于10号线芍药居站屏蔽门故障,地铁运营方采取了进站、甩站限流措施疏导乘客。

  11月3日,北京地铁5号线列车在北苑北站车门被挤坏;4日,地铁1号线列车在万寿路上行站台车门被挤坏;15日,地铁10号线列车在劲松站出现折返道岔故障;18日,地铁2号线列车在长椿街站出现制动故障。

  11月以来北京地铁故障频发,地铁运营方采取了各种限流措施疏导客流高峰,以减小安全隐患。对于北京地铁乘客来说,“被限流”早已不新鲜,而且越来越常态化。

  限流进行时

  北京地铁表示,限流只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实施:高峰时段进站频率过高的车站、遇某一时段客流激增的车站,因线网故障造成站内客流淤积的车站。

  目前,北京地铁公司采取的站外设围挡、分流、截流、甩站等限流措施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

  11月15日,地铁10号线列车故障。当日上午,国贸站不仅限制地面进站的客流,同时限制1号线乘客换乘10号线。与此同时,芍药居和太阳宫站成为临时终点站,所有乘客都要在这两站下车,换乘其他地面交通工具。

  地铁八通线四惠东站是早高峰时段采取限流措施的车站之一。《经济》记者发现,八通线换乘1号线的换乘通道筑满了围栏。限流时段,原本只有不到十米长的换乘通道被关闭,乘客被疏导到围栏围成的通道。通道几经曲折,每走半圈循环一次。如此一来,换乘的时间会延长五六倍。

  与此同时,为限制客流,四惠东站的列车在早高峰时段的进站停车时间比平时大大缩短。车站工作人员孙先生告诉《经济》记者,高峰时段列车只停靠4-5秒钟就关闭车门。

  另外,甩站限流也是重要的限流方式之一。针对节假日地铁客流高峰,及运营中故障处理甩站措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实行。随着地铁客流的逐步增加,甩站限流逐渐普及到早晚高峰时段。乘客李小姐告诉《经济》记者,“天通苑北站等客流大站几乎逢早高峰就会限流。5号线几乎天天都甩站,有的时候还会连续多站甩站。10月份的一次甩站一直从崇文门甩到蒲黄榆。”

  限了还要限

  北京市将地铁承载警戒线定为承载能力的七成,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公布的数据,目前超过警戒线的车站有37座,部分车站并未采取限流措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北京市近期制订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除对地铁的安全管理基本要求、流程等作规定外,并拟规定一旦地铁站的客流达到或超过承载力的七成,就须限流或封站。北京市质监局就此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已于11月18日结束,这意味着地铁限流范围或将扩大。

  此外,11月15日开始至明年3月15日,北京地铁进入冬季运输阶段,期间地铁运营方将严控客流。

  伤不起的限流

  “每天排队多等几分钟,早上就要早起几分钟。”北京的地铁让人又爱又恨,限流虽然保障了乘客的安全,但也招致了乘客的误解与不满。

  乘客小张乘1号线上下班,四惠东站的围栏限流通道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走在绕来绕去的通道里,前边的人走得太慢,通道又这么窄,你想走快点也走不了,心里着急呀!”

  “凭什么甩站?我上班迟到了谁负责?”小王告诉《经济》记者,地铁甩站突如其来,甚至不提前通知,“别提了!11月3号车门故障那天我就在车上,途中广播突然通知下车清人。所以乘客全部被滞留在北苑路北站。但是看得出,因为工作迟到,好多人的心情都不是很好,包括我自己。挤地铁的人,伤不起!”

  很多公司实施上班打卡考勤,对于迟到的员工,公司可能会以扣工资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惩戒。“我们公司不扣钱,但是迟到的影响不好,让人很心虚。”乘客朱小姐告诉《经济》记者。

  限流措施确实有效地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对于部分乘客来说还缓解了拥挤。但是,对于不幸成为“被限”对象的上班族来说限流就显得有些不公平。地铁10号线限流当日,站内很多乘客烦躁不安,限制进站措施甚至招致骂声,更有甚者不顾劝阻直接翻越围栏进站。

  不得不限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挤地铁。举头望明月,低头挤地铁。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挤地铁。少壮不努力,老大挤地铁。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要挤地铁。生当作人杰,死亦挤地铁。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挤地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挤地铁” 。民间高手,总能将一切平庸诗意化,调侃中不得不让人感慨的是:造就乘客创作灵感的地铁到底有多挤?

  早高峰时期,地铁1号线大望路站,去往苹果园方向的站台上,候车线两侧的乘客将队伍排成了三四列。尽管疏导员声嘶力竭地引导大家排队,但等到列车进站,队伍就变成了无序的人群,下车的乘客还没完全下车,候车的乘客就迫不及待涌向车门,推推搡搡,上不去车的乘客不甘被拒之门外,拼命地往车厢里挤,乘客被车门夹住是家常便饭。

  被挡在门外的乘客等待下一辆列车驶来,旧剧重演。而车内的乘客往往抓不到任何扶手,被挤得背靠背,肩顶肩,甚至汗流浃背,面容疲惫地挤在难以转身的空间里近乎窒息,因拥挤引发的乘客之间矛盾不断。

  市交通委的数字显示:按北京目前常住人口1800万至2000万的保守估计,目前每天的出行人次已达到3000万到3500万。目前来看,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所属的12条线路平均每天的客运量已经超过了550万人次。

  不仅在全国,北京地铁运营效率在世界上也算遥遥领先。近5年来,北京地铁连续17次提高运力,缩短发车间隔,高峰时段,北京地铁的发车间隔不足两分钟。即便如此,地铁仍然难以承受与日俱增的客流,目前多条线路的运力已达极限,过度拥挤的车箱环境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一旦事故发生,大批乘客的疏导也是一大难题。此时,限流就显得势在必行。

  地铁1号线疏导员朱大爷告诉《经济》记者,四惠东终日客流量大,尤以早晚高峰为甚。“如果不缩短开门时间,大家都挤进车厢,肯定可以把车厢挤满了,那下一站的乘客想上也上不去了。我在这里工作两年了,以前这里连护栏都没有,有时早上站台和通道挤满了乘客,十分危险。”

  就目前来看,限流是不得不为的办法。

  限流何时休

  一个大城市造地铁,目的何在?地铁限流目的何在?这两个目的是不是有冲突?

  北京的交通拥挤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限购、限号、限牌,修路、架桥、延长公交的运营时间和里程、增加站点和车辆,为缓解拥堵,北京市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治堵的北京却依旧令人一声叹息。发展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有效措施,于是,北京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于是,大批乘客扎进了地铁,结果呢?地下越来越挤,路上依旧堵。

  问题是,乘客该如何应对“被限流”引起的不便?

  对于高峰时段长期采取围栏疏导分流措施限流的车站,通常乘客会多等上5到10分钟,上班族只能早起早行。而对于客流量大、不定期采取甩站、封站方式限流的车站的乘客来说只能自认倒霉。

  造地铁的目的必然是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得不承认,限流措施确实造成了出行阻碍及时间的浪费,将“被限流”乘客推回路上拥堵。

  但是,想远离这种困境似乎有待时日。

  就北京地铁的现状来看,北京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为0.27公里/平方公里,而在发达国家大城市,这一密度可达到1公里到2公里/平方公里。

  当然,北京市的地铁建设进程还在进一步加快。8号线二期北段和9号线南段年底将提前开通,6号线一期和10号线二期明年也将提前开通。到2012年,这4条城区线路开通后,本市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400多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轨道交通里程的增加必然引起客流的增加,地铁是否会陷入更大的拥挤呢?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