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年终专刊:希望就在春天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1:3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文/本报编辑部

  2011年金融危机再次发酵,国际市场动荡一波数折,全球经济复苏遥遥无期,美国公共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欧元区随时会酝酿新的不安,新兴市场复苏虽令人振奋,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威胁远未解除,金砖四国们依旧戴着镣铐跳舞,世界已是沧桑巨变,时代更把中国推至更大的舞台。

  2011年也是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最复杂多变的年份:外需凋零、内需疲弱;人口红利告竭致使用工成本急剧上升,信用紧缩民企求贷无门、高税负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稻草,国进民退企业投资步步惊心,限购等政府有形之手层出不穷……

  如果真如经济学家们的预测,2012年注定不平静,欧债危机过后,下一轮美债危机将更加波谲云诡,一切已暗流汹涌,新旧世界经济格局转换的车轮滚滚不可逆,或许此时已唱响欧美经济霸权的挽歌,但在此之前,中国既需要韬光养晦,更要锐意进取,谋求经济寒冬的生存之道。世界已危如累卵,中国内部不及时调整,持续高增长或许将是幻觉。2012年世界经济格局会如何变化?中国将如何发展?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的机会在哪里,风险在何处?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会得到解决?本期专刊,我们特别邀请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官员、企业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这些意见领袖的观点不一定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但一定会有助于大家的思考。

  作为与中国的企业共同成长已经27年的财经媒体,本报经历了中国经济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诸多企业的荣衰。正因为如此,我们笃信中国企业定能熬过寒冬,甚至借此危机脱胎换骨。回首近三十年经济发展史,中国企业早已历经劫波:上世纪90年代,民企野蛮生长、国企步履蹒跚,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大量企业陷入危局,痛定思痛后,长期规划、持续投入纳入企业竞争战略,中国现代型企业就此萌芽;中国初入世之际,担忧企业难以抵御外部竞争之声不绝,十年间虽有众多民族企业倒闭,但更多的本土企业乘开放之势迅速做大做强,尤其是在互联网等国际竞争一度胶着的领域,中国企业已凤凰涅    ,占据了核心市场,与世界接轨的企业文化、企业家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因此滋生、繁衍、结果。

  即使在内忧外患并重的2011年,我们也依旧看到那些制定了有远见的竞争战略的优秀企业,逆势而上,正变得更强大、更优秀,也看到了企业家精神的彰显、企业信心、公益参与和社会认同完美的融合。这将是危机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财富。在本期专刊中,我们也回顾了《中国经营报》和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历程。回顾这些正是要说明,中国优秀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都经历过险恶的环境和市场的动荡,唯此,他们才更健康,更有活力。

  展望2012,凭借广阔的经济腹地、灵活腾挪的经营策略,即使外部环境愈发恶劣,中国的企业亦当可绝境逢生,平安涉险。我们不是政策制定者,无法改变游戏的规则,更不是预言家,能提前知晓世界的繁复嬗变,也正因如此,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的企业行动起来,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或许希望就埋藏在2012年的春天里。

  是为本期专刊开篇语。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