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米机械:走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

2011年05月11日 23:57 来源:粮油市场报

  □本报记者 付嘉鹏 赵阳

  “我们的成套加工设备均引进日本佐竹,加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记者了解的多数大中型大米加工企业中,设备或成套引进日本佐竹,或核心设备来自佐竹。

  作为稻谷的种植大国及消费大国,我国还难称得上是稻谷加工设备的制造大国。

  跨国公司纷纷进驻

  稻谷是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丰富的稻谷资源为我国稻谷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010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个,年生产能力9463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

  庞大的市场容量,吸引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的进驻。

  上世纪90年代,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的机会,成功向我国推销了数10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1998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

  创办于1896年的日本佐竹株式会社,专业生产谷物加工机械,冠以“佐竹”商标的调质干燥机、农用仓库、自动谷物分级筛、组合砂辊碾米机等出口到130多个国家,谷物加工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随后,日本佐竹又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事务所。

  国内稻谷加工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并没有因为世界先进技术的进入而停滞。

  在湖南澧县出土的彭头山遗址中,记者看到了稻谷加工用的石磨棒、石杵,湖南皂市也曾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这充分说明我国稻谷的加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历来重视根据国情研究开发稻谷加工技术装备。

  20世纪50年代,清理筛、去石机、“59型”谷糙分离溜筛等机械的出现;20世纪60至70年代,日产30吨和50吨成套组合碾米设备、平转谷糙筛、重力谷糙分离机、喷风米机、大米抛光机、大米色选机、谷糙分离设备、白米整理设备等设备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大米精加工及米质调理技术、糙米流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稻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技术研究的完成。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设备技术的诞生,都可以显示出我国对于稻谷加工技术研究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稻谷的加工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候,国外的资本和国内的民营资本开始逐步进入这个行业。”一粮机企业的负责人说。

   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的成立,成为国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开端。

  有业内人士认为,佐竹的到来,迅速提升了我国稻谷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建设投资。

  同期,瑞士布勒集团、日本金子农机、日本安西公司以及韩国大原等国外企业也纷纷来到国内推广产品。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民营资本进入稻谷加工机械生产领域,不仅丰富了稻谷加工机械装备的种类,更为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

  国内其他行业机械厂商和民营资本如牧羊集团、湖北银泰集团、浙江耀江集团等,就是乘此东风开始进入稻谷加工装备生产行业。

   随着民营资本进入稻谷加工机械生产领域,原国有粮机厂开始逐步转让给民营资本。这些粮机厂自主开发了多种新型装备,在大中型稻谷加工厂普遍推广应用的主要装备有立式碾米机、低温升碾米机、大米抛光机、大米滚筒精选机、大米色选机、重力谷糙分离机、糙米精选机、大米保鲜包装机、米糠膨化机、低破碎提升机、配米装置等。

   然而,面对技术开发能力超前的跨国企业,我国土生土长的稻谷加工机械企业,资金薄弱,研发能力差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稻谷加工业必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

  “今后要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精加工,重视加工过程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米糠等副产品制油等多种用途,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碎米深加工、大米添加剂及稻壳、米糠综合利用5类系列产品方向发展扶持合理规模企业发展。”上述专家说。

  国家粮食局相关官员表示,要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分离技术,开发稻谷精深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技术,应用信息和自动化等技术,开发研制一批先进的稻谷加工装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