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食品价格主导当前物价上涨

2011年05月18日 15:37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本轮物价上涨是流动性充裕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从CPI的各个构成部分来看,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 唐岫立 曹 静

  2010年下半年以来,通胀压力逐渐凸显,CPI步步升高,同比涨幅屡创近年来新高。目前消费价格上涨中,食品价格起主导作用。今年前3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11%和11.7%,分别推动CPI上涨了3.2个、3.5个和3.7个百分点。防止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本轮物价上涨是流动性充裕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从CPI的各个构成部分来看,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推动C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输入型通胀因素明显。美国、欧盟、日本相继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2010年以来已经上涨30.4%。NYMEX原油价格再次突破100美元/桶,最高已经涨至115美元/桶;黄金价格2010年以来已上涨38%,今年年初以来已上涨7.2%;与2010年初相比,LME3月铜期货价格最高涨幅达35.8%,目前价格有所回落;LME3月铝期货价格2010年以来已上涨17%。国际市场上大多数粮食品种价格飙升,且震荡剧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2010年全年上涨了47%,近期有所回落,当前小麦收盘价为7.7美元/蒲式耳(5月10日),相对于2010年年初上涨43%;玉米价格为7.1美元/蒲式耳,比2010年初上涨72.7%;稻谷价格先降后升,现在又进入下降区间,当前价格为14美元/英担,与2010年初基本持平;大豆价格基本上一直呈上扬趋势,近期震荡剧烈,年初以来最高价格为14.6美元/蒲式耳,5月10日收盘价为13.4美元/蒲式耳,比2010年初上涨28.9%。同时,我国钢铁冶炼原材料铁矿石50%以上依赖于进口,铜冶炼的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达70%,50%的原油消费量依赖于国际市场,食用油原料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70%,棉花的进口量更是占全球外贸交易量的30%,这些原材料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价格低于国际市场。随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市场商品涨价势必会推动我国物价的上涨。

  二是我国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主要体现为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提高。从劳动力成本来看,2010年以来,各地掀起的涨工资浪潮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直接推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2010年有29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24%。同时,医疗、低保以及失业保险的日臻完善也间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2010年,全国企业养老金平均提高10%,失业救济金标准平均提高10%。从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来看,受土地征用费、使用费的提高影响,农地供给减少,农租地费用翻番上涨。农产品属于价格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土地价格上升势必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运输等经营成本大大增加,特别是前期柴油供应短缺,拉闸限电现象严重,也推动了部分商品生产和经营成本的上升。

  三是流动性宽裕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此外,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量的迅猛增加,更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本轮物价上涨主要体现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必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这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我国支农惠农的政策取向。从这一角度看,此轮物价上涨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二是房地产价格受调控政策抑制,上涨速度放慢。三是全球工业品产能过剩,工业品定价受制于国际需求不足的压制。四是我国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旺。但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一方面部分食品受游资炒作,价格过快上涨,超出了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过于宽松的国内外流动性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供求矛盾是我国农产品涨价的主因

  全球农产品供需有缺口

  从国际市场看,全球小麦、玉米供需出现缺口。2010年全球粮食总产量21.8亿吨,总消费量22.4亿吨,供需缺口为6126万吨。分品种看,小麦总产量6.45亿吨,消费量6.65亿吨,缺口为2000万吨;玉米产量8.14亿吨,消费量8.4亿吨,缺口为2600万吨;稻谷产量4.52亿吨,消费量4.52亿吨,供需基本平衡;大豆产量2.56亿吨,消费量2.55亿吨,供需基本平衡。总体来说,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大体平衡,但小麦、玉米有缺口。

  全球主要粮食产地自然灾害频发

  小麦主要产地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以上5个地区产量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50%以上。玉米的主产地是美国,2010年产量3.2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8%,其中饲料消费1.32亿吨,工业用途(主要是燃料乙醇)1.6亿吨,5000万吨左右用来出口。其次是中国,2010年产量1.7亿吨,占20%。另外,与美国的9.66吨/公顷的产出相比,我国玉米单产相对较低,为5.56吨/公顷,仅为美国的58%。稻谷80%产于亚洲,我国产量占全球的30.7%。大豆的主产地是美国(占35.1%)、巴西(占27.1%)和阿根廷(占19.2%)三个国家,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近年来主要粮食产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2010年的俄罗斯持续高温干旱引发多次森林大火,引发了全球小麦价格的飙升;巴西近年来暴雨、泥石流成灾,推高了当地大宗商品价格;澳大利亚遭遇200年一遇的巨大洪灾,直接造成小麦的减产(澳大利亚小麦总产占全球3%,其中80%左右用于出口,占世界贸易量的10%,是全球重要小麦出口国之一)。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肆虐全球,未来全球粮食市场不容乐观。

  我国农产品需求增长迅猛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大增。我国粮食稳产,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扩张迅速,居民肉食(5斤粮食转化为1斤肉)及其他副食,如酒的摄入量不断增加。二是北方地区冬季对瓜果菜需求旺盛。近几年,海南冬季瓜果菜需求表现出“南稳北凸”,即南方省份销量稳定,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销量大幅增长。如北京新发地市场海南瓜果菜销量2003年为13万吨、2007年为30万吨、2010年增加到60多万吨;西安欣绿市场2010年海南瓜果菜销量40万吨,同比增加一倍;沈阳、哈尔滨2007年海南瓜果菜销量为8万吨,2010年为23万吨。三是粮食深加工快速发展拉动原粮价格上涨。一方面,近年来,受行业高利润的驱动,深加工得到了迅猛发展。如3.17吨玉米可加工1吨酒精,盈利高达1600元/吨左右,远高于玉米原粮的出售盈利;另一方面,政府对粮食深加工行业有政策补贴,更是加大了深加工的利润空间,如生产1吨酒精,政府补贴1400~2000元;另外,粮食深加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加工能力或超过产量、或相当于产量。如大豆深加工的加工能力为1.1亿吨,而实际仅生产3800万吨。四是传统粮食种植收益低降低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与经济作物相比,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收益低,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以橡胶为例,种植橡胶的收益是2739元/亩,而种植水稻的收益仅为410元/亩。近几年的天然橡胶、2010年的蔗糖价格猛涨,农户甚至将水田部分或全部改种经济作物。此外,由于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民惜售。五是部分食品受游资炒作,价格过快上涨,超出了合理水平,更是加强了人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

  多措并举

  确保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充分供应。正视我国粮食农作物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单产提升空间有限,人口增长、工业加工等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着力扩大供应能力,提高粮食使用效率,缓解供求矛盾。一是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包括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农用农机产品的供应,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扩大冬季蔬菜的生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三是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速生、高产农作物生产规模,在土地面积不增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总产量。

  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的食品供应问题。食品价格较快增长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更大,可考虑采用“食物券”、基本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力度。另外,在控制物价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通过损害农民收入来降低农产品价格。

  加大流通环节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一方面财政出资扩大农产品仓储(冷库)、交易市场的建设规模,保证农产品交易方便,有充足的库容量,以实现更高的库存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农产品运输通道政策,减免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公路收费。避免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出现大量新鲜农产品运不出来的浪费现象。

  鼓励和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增加总量的同时细分粮食市场管理,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较为紧缺的农作物生产,丰富和优化国产粮食品种结构,以满足居民对粳稻、优质麦等高端粮食不断增加的需求。

  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粮食生产用电需要。加快清理违规建设的玉米乙醇加工项目,控制玉米深加工发展规模。■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统计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