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梅林建简易微型公园惠民利民

2011年05月23日 04:41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梁刚强 罗海云 文/图

  一棵村头树,几把青石凳,围坐着下棋纳凉的居民;排排大树撑起一方绿荫天地,老人携儿童随地游戏,居民伴着音乐起舞健身。记者日前来到梅林街道辖区发现,该街道以迎大运办城市为契机,兴建了一批简易微型村社公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绿色休闲空间。

  黄土坡变成了小公园

  记者首先来到梅林新阁社区,这里的社区小公园刚刚竣工就吸引了跳舞、健身、乘凉的居民。这个小公园只有约500平方米的面积,但是功能齐备,健身器材、石凳石桌、跳舞场地都有了。新阁社区工作站站长介绍,这个小公园只投资了不到15万元,主要是将原来裸露的黄土硬底化,再配上健身器材、露天石凳等便民设施。修建工期只有一个月,修建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以便民简易实用为主,充分利用空地大树林荫的现有条件,适当配套。工程没有大开大挖,也没有用大理石不锈钢等豪华材料。

  新阁社区居委会邓主任介绍,这里是原基建工程兵的家属区,社区公共设施是个空白。小公园以前实际是个黄土坡,一到下雨,雨水冲刷的黄泥浆,流到社区四处,有时还堵塞下水道。这次街道办修好了小公园,为社区居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突出生态 便民节约

  梅林社区微型公园规模虽小,却修得贴心便民,让社区居民直接分享到迎大运办赛事办城市的成果。梅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吴游告诉记者,梅林街道13个社区,一些老旧村社配套落后。按照福田区委区政府绿化美化提升项目的总体要求,梅林街道经过普查和精心规划,从4月15日至5月15日一个月的时间,在13个社区修建了一批微型公园,现在已经投入使用。

  微型公园突出生态、便民、简易、节约的理念。街道辖区13个社区的小公园项目总投资为250万元,平均每个社区的总额不超过20万元。每个社区有多个项目点,最小的项目点投资不超过1万元。这些项目新增绿地空间7410平方米,休闲路径2852米,配备安装了相应的娱乐、健身、活动设施。通过建微型公园,社区公共服务补齐了,一批脏乱差死角清理了,社区居民生活便利了。

  用边角地建“袖珍公园”

  翰岭社区的艺丰小区在这次市容提升中也建起了配套的小公园。说是公园,其实就是一栋住宅区一侧的空地建个绿色便民休闲点。围观的一位社区居民说,这是一个家门口的“袖珍公园”,可是用起来贴心舒心。记者看到,这个小公园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地方,但是绿化条件不错,几棵大叶榕参天蔽日,如同一棵巨伞,让健身居民可免阳光暴晒。据介绍,此次公园建设仅作了水泥硬化、配备了适当的石凳、健身设施,补栽了少量速生花草。

  梅林街道办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孙锦生介绍,公园修建过程中,也有人提出要换树,认为原有大叶榕枝叶过于茂盛,根系太发达。街道办主要领导率队走访社区征求居民意见,居民纷纷表示对大树有感情,大树老树还能改善小区生态。为此街道办领导决定,艺丰小区公园项目要保留全部大树,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增加绿量,增加配套。

  保留利用历史人文景观

  上梅林村是梅林片区成熟热闹的城中村,经过设计美化的门楼街景是梅丽路上的一道文化景观。记者看到古色古香的门楼,在一片鲜花盆景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受邀参与监理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上梅林村民、原任党支部书记黄老伯告诉记者,市容提升前,门楼前的铁栏杆成为市场居民晾晒衣被杂物的地方,与主街市容很不协调。现在更新了配套景观,上梅林村的“门脸”更靓了。

  据介绍,上梅林门楼美化充分利用门楼的历史文化内涵,配套上不搞高档奢化,不影响街道行人通行。只是增加少量鲜花点缀,达到增绿增美的效果。门楼景观更新后,与上梅林黄氏文化墙、梅林黄氏龙母宫等景观形成体系,成为居民游乐休闲空间。

  依托大榕树建乡情公园

  下梅林河背村的三角地在此次街道市容提升行动中修起了微型公园,吸引了居民和商业街游人在此歇脚和休息。社区居民郑老伯说,这个小公园是大树“当家”,大树原来的水泥底座残破了,此次铺上木条底座,坐下来感觉舒适。场地上还配上了休闲椅桌,可以下棋玩扑克。

  在修建三角地公园之初,梅林街道办领导提出,这里邻近商业旺街和居民小区,公园项目以补、修、配为主,少开挖,少扰民。原有水泥底座感觉太凉,加上了防腐木底座,老人小孩皆宜。原有的地面遇雨容易滑摔行人,此次换上了防滑面砖。小公园突出大榕树景观,体现乡情风味,其他作为配套。这棵百年大榕树呈伞形,成了凝聚居民的家园标志,也是一个绿色氧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