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杜秀珍:四步曲领舞苏南

2011年05月30日 22:55 来源:粮油市场报

  叱咤风云的“女粮官”,凭着对粮食工作的热爱,创新发展,打造出了一条“从田间都餐桌”的行业产业链,奏响了华丽的“四步曲”,也把精彩的舞步舞向了粮食系统的最高领奖台。

  □本报记者  胡增民 实习生 周营莉

  她,一位不辞劳苦,常年奔波在粮食经营第一线的女“粮官”,一位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的职工典范。她,就是获得“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江苏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总经理——杜秀珍。

  初识杜秀珍,是在今年5月初江苏省粮食局召开的全省粮食系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坐在粮油市场报记者前方的她,穿着红色的上衣,中等身材,皮肤白皙,一直很安静地坐着,偶尔的谈话也显得很温和。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你根本不会把她与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那个雷厉风行的“女粮官”联系在一起。

  江苏省粮食局局长王元慧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杜秀珍当选全国粮食系统劳模是名至实归,她是江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乃至全省粮食行业的杰出代表。”

  无独有偶,张家港市粮食局局长孟波在《生命在平凡中闪光》一书的序言中则写道:“一个好的领导能带好一个团队。张家港粮食购销总公司的发展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公司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杜秀珍总经理的好的领导。”

  拼命“女粮官”

  1979年8月,18岁的杜秀珍怀着对粮食事业的憧憬和向往,进入粮食部门工作,从此一干就是33个春秋。期间,她做过基层员工,也做过粮管所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生怕落后于他人。

  2001年,张家港市粮食系统进行全面改革,曾经的梦想被打破了,曾经的铁饭碗被砸碎了,杜秀珍没有气馁,她带领5名下岗职工组建了东莱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当年第一季夏粮收购入库量就名列全市前茅,职工收入也明显增加。原本以为,从此可以安安稳稳地过踏实的日子了。可正当公司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2002年6月,杜秀珍又被聘为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总经理。

  面对选择,亲人劝她,老母在乡下,丈夫在乡镇工作,小孩在乡镇读书,他们都需要她的照顾,而且,市区没有住房,必须每天来回奔波,去总公司工作,太累了。朋友劝她,总公司是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老总上面还有领导,老总说的话不算。不仅如此,经营好了是她的功劳,经营得不好,就是她的责任,去总公司工作太难了。同事们劝她,去了不仅收入大大减少,而且自由度大大降低……

  面对亲朋好友、同事的善意劝说,杜秀珍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接受了聘任,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

  杜秀珍走马上任后,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她经常把休息日当工作日,把节假日当奉献日。在粮食收购季节,杜秀珍常常夜不成寐,她的心里时刻牵挂着粮食的购销、安全、质量、盈亏。

  作为老总,她永远比别人想得多,想得早,想得深,想得透,而且,要做得比别人多得多。在粮食收购高峰时期,她经常带头冲锋在第一线,同事们已经记不清她多少次带病坚持工作了。每当胆结石发作,钻心的疼痛折磨得她浑身冒汗,脸色发青,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才不得不挂上几瓶盐水休整一下,没等彻底恢复,她又拔下针头,继续冲向收购现场。

  2004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已经7点多了,劳碌奔波了一天的她再次来到了东莱粮库,收购现场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她一面用嘶哑的嗓音指挥入库,一面推来磅秤,亲自司磅。深夜11点多了,大家劝她早点休息,她却笑着说:“大家不是都在干嘛!”语言不多,平淡无华,但了解底细的同志都知道,她是在做了胆结石手术还不到一个月的情况下就同大家一起挑灯夜战呀。

  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公司干部职工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走田头,跑场头,挨家挨户上门摸情况,做工作,到当年12月底,共收购本地晚粳稻1007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2.4%,占全市入库晚粳稻的38.5%,在粮食收购历史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2003年10月,粮价触底反弹,一路攀升,作为销区的张家港市更是粮源紧缺,供应告急,粮食人都四处奔波,打探消息,杜秀珍更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地联系、沟通、协调。

  天道酬勤,幸运之神降临给了时刻有准备的人,杜秀珍在业务洽谈中得知一个消息:黑龙江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晚粳稻出售。她立即向市局领导作了汇报,赶赴黑龙江联系。多日的劳累加上第一次坐飞机的她出现了晕机,黑龙江恶劣的天气,更让她身体严重不适,她呕吐、头晕目眩,但已经顾不了这些,她马不停蹄地赶往黑龙江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谈判。

  为了确保粮食质量,她还亲赴粮库查验粮食,并且要连夜去,不作任何停留,不浪费一点时间。汽车在白茫茫的北国崇山峻岭中穿梭,杜秀珍紧张得不能小睡一会儿以弥补透支的体力,她紧张的不是道路的危险性,而是粮食质量究竟如何。经过取样确认稻的品质没有问题后,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但对方公司提出立即支付货款的要求,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杜秀珍第二天立即返回张家港筹集资金。

  千方百计筹到了货款,她又立即返回黑龙江,最终谈妥了生意,签订了合同。这是张家港市历史上单笔外购粳稻数量最大、路途最远、运输最难的一次经营活动。从得到消息到商谈到筹集货款到最终签订合同,整个过程仅仅用了5天时间,如此的办事效率,就连黑龙江米业方面的人都为之震撼。

  工作还仅仅只是开了个头,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顺利地运回本地,她先后数10个日日夜夜吃住在东北,带头到发粮现场,指挥和参与粮食发运工作。零下20多度的气温,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但杜秀珍忘记了严寒与不适,在密山、连珠山粮库的打包备栈处,在海伦粮库的发粮现场,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

  北国的严寒,南方去的男同志都难以承受,何况是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女同志呢。丈夫最了解妻子的身体,常常在电话里问她:“药吃了没有?”“身体怎么样?”但她总是若无其事地安慰丈夫说:“放心吧,没事”。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历时9个多月,在她的带领下,大家历尽千辛万苦,顺利完成了2万吨东北粳稻发运、接收、储存、销售任务,为全市粮食安全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5年,张家港市遭受台风、高温、病虫害严重侵害,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障地方粮食供应,她又带领同志们走南闯北,组织外购稻谷13000多吨,及时超额完成了2万吨晚粳稻地方储备粮的吸储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华丽“四步曲”

  保证地方粮食安全有效供应,是粮食购销总公司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总经理,她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她时常对员工说:“粮食安全就是我心目中的重要砝码。”为了当好后勤,保证张家港市“两个率先”目标的早日实现,在全力建设粮库的同时,又投入700多万元,新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日产大米100吨的大米加工厂。

  随着各种配套设施的到位,张家港市的粮食安全保供体系基本形成,一个集收购、储备、加工、销售与一体的现代化粮食龙头企业也初露头角。粮食购销总公司的资产从2002年的5800多万元猛增到了现在的2亿多元。企业的经济效益年年大幅攀升,实现了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了张家港粮食事业的兴旺,杜秀珍无时不在思考如何把购销总公司做大做强。她开拓创新,力抓“收购、基地、创牌和订单”,努力奏好“四步曲”。

  收购是基础。她提出立足本地,扩大外购的工作思路,为掌控本地粮源,她创新收购模式,采取由购销总公司扎口,委托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的方式。她善于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定价,果断决策。她勤于强化服务,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积极调动了农民售粮的积极性,减少了本地粮源的外流,两季粮食收购总量连续名列苏州第一。

  基地是保证。为加强南北产销对口衔接,弥补本地粮食缺口,保障供需平衡,杜秀珍和粮食局领导一起四处奔波、实地考察,积极引导和组织区域内大型企业与黑龙江及江苏省盐城、宿豫、泰州等粮食主产区签订粮食购销协议,并在省农垦新洋农场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生产购销基地。

  创牌是活力。杜秀珍深知品牌是企业成长的“生命之源”,她高瞻远瞩,创立“润众”品牌,新建了“润众米业分公司”、润众粮油配送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配送。如今,“润众牌”大米作为安全放心的优质大米品牌,走入了千家万户。

  订单是特色。杜秀珍创新思维,先后与武育粳水稻发明者江祺祥、中粮集团、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尝试“龙头企业+基地+订单”的合作种植模式,不断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全市整个稻谷产业链的升级,也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在“四步曲”的基础上,杜秀珍又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3万吨仓容,改建3万吨仓容,解决了仓容不足的矛盾。同时,又马不停蹄地建立了军粮代供点和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并在市区、乐余、锦丰等中心镇建立“放心粮油”配送点。

  公司陆续兼并了8个粮库,目前拥有中心粮库3个,不同等级码头8个,各库点配备了环流熏蒸、空调保粮等先进的现代保粮设施,所建仓容获得中央、江苏、苏州储备粮代储资格,乘航粮库201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现代化管理,杜秀珍打造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行业产业链。

  坚守结硕果

  杜秀珍,不会说豪言壮语,但每次谈到工作,她就脸上放光,如数家珍,娓娓而谈,又毫不拖泥带水。说了就做,定了就干,工作肯定要做的,要做就要做好,做出成绩来,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

  公司实行聘任制,30多名员工,都是从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的分流人员中竞聘上岗的,干部没有铁交椅,职工没有铁饭碗。杜秀珍对各部门、各岗位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从总经理到员工均实行年薪制,没有固定工资,每月只发基本生活费,年终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确定收入高低。针对实际情况,她先后建立了涵盖粮库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杜秀珍建立了各类设备管理和操作规程、工作方案及作业流程。

  制度是严格的,但杜秀珍同志关心职工的心是热的。

  公司的员工称赞她既是雷厉风行的“女粮官”,又是热爱群众,关心职工的“老大姐”,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去关爱每一个职工,她亲自为库点人员配备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员工遇到困难她竭尽全力相助;对原单位退休、下岗的同志坚持登门看望,见困就帮,送上一片真情、一份温暖,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她在外面叱咤风云,在家里则是个贤妻良母。为支持丈夫外出学习升造,她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地抚育幼小的女儿,当丈夫突遇身体变故时,她则坚强地陪伴、安慰丈夫,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爱的力量。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杜秀珍,一个平凡的女性,一个平凡的粮食人,用信念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人生的华章,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在杜秀珍的带领下,粮食购销总公司8年间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到2010年末,储粮仓容扩大到6.8万吨;地方储备粮规模从1700吨扩大到2.75万吨;公司资产总额从5800万元增加到2.4亿元;销售总量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33年来,杜秀珍凭着对粮食事业的执着追求,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也由当年的黄毛丫头成长为一名透着亲和力、干练有素的总经理,带领着她的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屡创佳绩。她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个人,苏州市建设现代化农业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劳动模范、十佳服务明星和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透过荣誉的光环,走近杜秀珍同志,感受到的则是她多年磨练而出的独特魅力,而那感染人的魅力之源就是那种对粮食工作持之以恒的热爱。

  杜秀珍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张家港市粮食局党组专门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学习杜秀珍,当好粮食人”活动,并将征文汇编成册,书名为《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张家港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严景阳在“坚守信念谱华章”的演讲中说,一名最基层的粮食人,一位最普通的女性,凭着对粮食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坚守着责任与信念,从张家港飞向了北京,站在了祖国首都的领奖台上。短短的10年,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效益连年攀升,成为粮食系统远近闻名的领头羊、排头兵,这其中凝聚了杜秀珍许许多多的汗水。多少个白天,人们在青山绿水中徜徉,而杜秀珍却奔波在田间小道,多少个夜晚,人们在酣睡中做着美梦,而杜秀珍却为了粮食辗转反侧。丹心似火映日月, 壮志如虹谱华章,这就是杜秀珍最真实的写照。

  严景阳的话岂止是自己在抒发对杜秀珍的情感,而是代表了张家港粮食人的心声。

  人物介绍

  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人,现任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20多次荣获张家港市、苏州市及江苏省粮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

  人物语录:

  1.有职务,就有责任。

  2.说干就干,要做就做最好。

  3.没有责任心的人,就是没有良知的人。

  4.一切法规都要有人来执行,然而再科学的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再完美的法规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5.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6.有得就会有失,责任不容我懈怠。

  对话

  荣誉就像生命

  □本报记者 胡增民 实习生 周营莉

  “民以食为天”,在杜秀珍的脑海里,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怎样多收粮,收好粮是她在工作中一直贯彻的主要思路。面对荣誉,她常说:“荣誉就像生命,要倍加珍惜。”

  粮食工作无“华丽外表”

  粮油市场报:你从18岁参加工作到现在,33年间获得过很多荣誉,作为一个老粮食人,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的?

  杜秀珍: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从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与粮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我从普通的营业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将青春和汗水献给了粮食事业。粮食工作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却值得我们用青春和努力换来“天下粮仓”的平安。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正在发生改变,粮食人要积极挑战自我,不断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绩对我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荣誉既是肯定又是鞭策,市场瞬息多变,我时刻如履薄冰。

  粮油市场报: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你对年轻的粮食人有什么样的要求或建议?

  杜秀珍:我经常鼓励年轻一代的粮食人,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对于总公司的年轻同志,我们制定出了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参加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制度。年轻一代要主动学习把握国家的粮食购销政策;学习如何采取科学的定价策略,争取收购更多的粮食;学习如何把握粮食市场的脉搏,适时轮换销售地方储备粮,确保取得更多的收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容不得半点懈怠

  粮油市场报:有人认为,在中国女人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很多超常的代价,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你觉得是这样吗?

  杜秀珍:我只是个平凡的女人,会生病,也会累,超负荷的劳动,使得我的身体不断“抗议”,我丈夫是医生,每次看到我劳累,都会心疼,但工作没完成,我不能休息,每次吃点药就又去忙了。他时常会怨我、劝我,但我总对他说,再干几年退休了,我就可以整天休息了,到那时,就可以周游全国了。我认为,要干事业,就一定要认真,不干则已,要干一定做到最好。关于代价,有得就会有失,责任不容我有半点懈怠。

  粮油市场报:在同事眼中,你是雷厉风行的“女粮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你是如何定义粮食人的责任的?

  杜秀珍:粮食工作责任重大,应当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既要一丝不苟,严谨慎微,又要雷厉风行,及时落实。要充分认识到粮食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出现半点草率和大意,做到说话有依据,办事讲原则。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粮食的食用安全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不能保障粮食的安全就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把好粮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粮食人责无旁贷。

  放心粮油网“全覆盖”

  粮油市场报:作为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的老总,你下一步的设想是什么?

  杜秀珍:我们打算在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56亿元建设一个仓容5万吨的沙洲中心储备粮库,力争使各项储粮设备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进一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配送中心+连锁店”的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采取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与粮农建立利益共享、分享共担的经营机制。在开发出多元化富硒粮食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功能性优质大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打响“润众”品牌,同时,扩大“润众米业”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已有的收购网点和新投资的门面房,推进全市“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