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1日 02:0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银行赴港发债已然成为了时下“止渴”的最佳途径。
继北京银行(601169,SH)拟在港发行100亿人民币债券的消息公布之后,民生银行(600016,SH)也紧跟其后,宣布将择机在港发行总规模不超过总资产1%的人民币债券计划。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银行拟赴港发债的总规模已经超过800亿,发行的频率不断加快。
低成本融资
“与内地发行债券相比,赴港发债的成本要低上一个多百分点。即使近来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债券利率有所上升,但是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工行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规模较大银行更加趋向于去香港融资。
“银行在香港发债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了,且香港也是目前除内地之外最具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池。”该人士表示,全球企业都愿意将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收取的人民币头寸存放在香港,令香港成为了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中心,间接为银行融资提供了客观条件。
据香港金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增至5100亿,而今年一季度通过香港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占全国人民币结算的80%,今年头4个月发行人民币债券185亿元。
“2010年以前,银行在香港发债的数量不大,频率也不高,一年融资的总额也就在300亿至400亿左右。但是,在今年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后,银行资金紧张,赴港发债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发债的频率也不断加快。”该人士称,发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补充流动性。“今年监管部门实施新监管标准后,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限要求提高至11.5%,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压力。”
扩展海外投资渠道
银行赴港发债间接为海外人民币投资扩展了一条新的渠道。
“人民币在国际化、区域化进程中,扩展人民币投资渠道非常重要。”某证券行业分析师表示,海外人民币存量很大,但是投资渠道却并不匹配。
“一直以来,无论是通过贸易结算还是货币互换流出去的人民币,一般都只能在海外通过存款的方式‘吃利息’。”该分析师认为,这就如同是手里拿着大把的钱,却没有地方去花一样。
据记者了解,2010年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之后,银行在香港发起的人民币债券受到众多机构投资者热捧。尤其是去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的30亿元人民币固定利率债券,总认购金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超额近16倍。
“然而,目前城商行一类的小规模银行很少在香港债券市场分一杯羹。”上述分析师认为,香港市场对内地小规模银行的认可度不够,相比大银行的发债成本要高一些。另外,赴港发债审批的手续较为复杂,历时较长。对小规模银行来说,资金筹集的速度太慢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