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发商拆招"一房一价"

2011年05月31日 22:13 来源:法治周末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寄予抑制房价畸形上涨厚望的"一房一价"政策在执行中却屡遭开发商架空。对策已出,政策又该如何应对

  法治周末记者 黄希韦

  珠江国际公馆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的新盘,这里距东三环国贸21公里,主打小户型房。虽然目前周边环境还有点儿荒凉,配套也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售楼小姐高举的打折优惠招牌还是吸引了不少人。

  "我们现在主推36号楼,虽然实行'一房一价'政策后我们申报的是每平方米1.9万元,但现在我们降低了装修成本,您1.5万元左右就能购买。"李姓售楼小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然而,购房者却高兴不起来:打折后的价格也不低啊。

  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一房一价"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作用到底在哪里,难道只是个摆设

  事实上,政策的制定者---发改委也坐不住了。

  5月27日,北京市发改委宣布,将开展"一房一价"执行状况检查,违规者将被处以每套5000元的奉。

  ◎ 下有对策之一:"阴阳两价"

  珠江国际公馆目前开盘的有3栋楼,其中,热销的是36号楼,32号楼和35号楼却相对冷清。

  售楼小姐告诉记者,这3栋楼的户型都是一样的,但是价位却有相当的差距———36号楼每平方米1.48万元起价,而且有“买1万送3万”的优惠,持优惠单可以在选房时立减3万;32号楼、35号楼也在卖,但价格没有优惠,完全按照“一房一价”的公示价格卖,即每平方米1.9万元。

  当记者以购房人身份询问36号楼为何低于“一房一价”公示的价格,并表示担忧质量问题时,售楼小姐解释道:“我们是去除了精装修,才降低了成本,但质量同其他两栋楼都是一样的。”

  按照5月1日国家发改委实施的“一房一价”政策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规定,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价,商品房经营者明码标价对外后,可以自行降价、打折销售,但不得随意涨价,若涨价必须重新申报。

  广大购房者一度以为这一规范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的政策施行后将能够使得新建商品房的市场价格更透明、更公正,能防止房价的随意上涨。

  不过,“阴阳两价”现状让他们很是迷茫。

  “我们想买32号楼的房子,但是现在不打折,按照‘一房一价’走的价格远高出市场价;36号楼打折,但是打折后的价格也不低。不知道开发商在玩什么猫儿腻。”和记者一同排队看房的季女士言语中尽是无奈。她发现,“一房一价”政策不但没有起到限价的作用,反而成了高房价的借口。

  北京房地产业市场资深分析师徐海伦对此却不觉奇怪。“这是开发商的营销新招。”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诚如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此前对“一房一价”政策的预料:这一政策也将被市场化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现状着实令人遗憾:开发商在明码标价时已经留足了自己赚钱的空间。陈国强告诉记者:“‘一房一价’政策已遇到了部分开发商的规避,比如明码标价时把价格定得高一些。”

  ◎ 下有对策之二:人为减少供应量

  《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走访的另一处新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是位于通州梨园小街的华业东方玫瑰。

  该新盘的营销策略同珠江国际公馆似有异曲同工之处。

  记者发现,华业东方玫瑰共有5栋住宅楼(A4、A5、A6、A7、A9)总计1478套,全部取得了预售许可证。其中,A4和A9都是毛坯房。但奇怪的是,自从4月29日开盘至今,所售房源全部集中在A4一栋楼中,其余4栋楼均无人问津。

  王姓售楼小姐介绍说,目前主推A4号楼,也只有A4有优惠和样板间,其他几栋楼都没有优惠,而且只有户型图没有样板间。

  当记者问其他楼盘为何没人买,王姓售楼小姐说:"A4有九七折优惠,能省好几万;其他的楼没优惠,而且没有样板间可以直观地看。大家都想等折扣嘛。"

  这似乎又架空了5月1日的"一房一价"政策。该政策明确规定,开发商必须一次性公布全部预售房源。初衷是保证房屋供应充足,以防造成短缺假象。

  "但如今,表面上供应量大,但市场上真正的供应量却被人为减少了,我们怎么能安心选房"购房人杜先生质疑。

  他担心,这一政策不仅不能真正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不能从本质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而难以保证购房者的知情权。

  徐海伦则坦言,用这招,开发商可以控制节奏,一栋一栋地卖楼。"'一房一价'规定敞开卖,这是开发商不情愿的。"他说。

  这也是发改委的担忧。

  "一房一价"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的实践表明,北京、广东等地的开发商均已发明出一系列"对策"来应对"一次性公开"、"涨价申报"等政策。

  谈及对"一房一价"政策实施情况的检查内容,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检查"虚假折扣、虚假优惠,或者利用虚假信息、模糊语言、容易使人误解的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行为,以及其他违反明码标价规定销售商品房的行为"。

  然而,对政策屡屡抱有厚望的购房者们心里还是没底:在房产主管机构无法对商品房的成本进行确切计算之前,谁能保证明码标价的"一房一价"的可信性

  ■ 链接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规定,从5月1日起,一二手房销售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为每套房明码标价,以打击价格欺诈现象。

  "一房一价"是指开发商必须"明码标价",在售楼处张贴每套房产的价格等相关信息,包括基准价、浮动幅度、综合合差价(楼层、朝向、环境等)、销售单价、总价等具体情况,公示后不得擅自上调。且新房的销售价格不经物价部门核准不得销售。此前,国家针对对部分地区、部分房地产项目做了"一房一价"的规定,初衷是保护买房者的利益,使更多的买房者得到实惠,从中受益。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吕亚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法治周末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