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进口战略的体改梦想

2011年05月24日 18:47 来源:法治周末

  进口、出口是各国贸易战略的两翼,一国经济想要展翅翱翔,缺少任何一只翅膀都不可能腾飞。

  进口战略的实施难度要远高于我们长期倚重的出口战略,其所涉及的是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黄希韦

  5月1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为促进贸易平衡,目前要增加贸易进口。

  在我国致力于减少顺差的大背景下,海关总署4月份的数据令人沮丧:4月,我国进出口299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15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8%。4月份的出口创历史新高,但是进口增速回落,出口增速仍快于进口增速,单月再现贸易顺差。

  对此,姚坚表示,扩大进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长期看,进口会持续发展,商务部会在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来促进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大框架下,持续不断采取政策。

  进口障碍困扰民企

  做了几年的进口轴承代理,李峰没有收获到预想的快乐,日渐微薄的二级代理利润让他感慨“还是做出口好啊”。作为天津市澳联博进口轴承有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一度为进口产品赚不了多少钱而苦恼。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可谓李峰们的领头人。由于长期关注货主和二级代理商的进出口业务运行情况,蔡家祥能掰着手指向记者数出一大堆问题:物流成本高、税高、限制多……

  就拿物流成本来说,国内93号汽油近8块钱一升,而美国仅6块多钱,在我国平均工资水平为美国的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我国进口商难说能挣到钱。

  “还有路桥费,偶尔还有高额奉,对进口商、代理商重复征税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进口一批货之后,除去高关税,企业还需负担高额的国内转运、分拨成本……”蔡家祥理解为何民营企业更乐意做出口,而对进口的热情一直不高。

  “商务部注意到民营企业的进口很少,比例很低,占到15%左右,但是出口比例很高,占到33%。”姚坚在发布会上提供的数字映射了我国进出口商业形态的鲜明对比。

  对此,蔡家祥有自己的总结:“民营企业不愿意通过进口的方式来经营,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市场中存在诸多不利于民营企业进口的因素。”

  他的想法是,进口战略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创造条件。目前,要注重对民营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因为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和经验方面与跨国公司存在很大差距,这是一场不同量级的“拳击赛”。

  国内体制亟待改革

  全产业链水产龙头企业国联水产进出口部经理张红英是一级进口商。她感到幸运的是,在水产进口领域,其所在地区———湛江的海关部门、经贸部门一直给予极大的支持,进口环节如海关检验检疫等的便捷、高效让她工作起来倍感有劲儿。

  水产品之外的产品进口则是另一番境况。蔡家祥讲述了铁矿砂进口的例子:由于属于指定经营产品,进口环节的审批手续就较多,银行服务、税务服务……而在这背后,是加强管理和放松管制之间的矛盾。

  姚坚直言,我们贸易进出口过程中的环节仍有较大的改革余地,这也是国务院最近抓扩大进口的重要内容。这涉及到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出口主要由商务部来推动,进口却没有一个部门代言人,部门之间协调和沟通非常不足。有些部门会更强调放松对进口的管制,有的部门则会强调加强对进口的管理;有的部门要求提高竞争的程度,有的部门则会要求增加保护的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举例说,有的部门希望大量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初级产品以保障充足供应;有的部门则担心油价高涨、部分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高涨和价格波动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风险,涉及到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物资,应慎重进口;还有的部门则警惕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冲击,或严防垄断部门借战略进口之名,行市场垄断之实。

  何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进口战略的实施难度本就远高于出口战略,应该有一个类似中枢系统一样的政府部门,让它来负责和进口战略相关的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对话,因为过度管制会损害效率,而对外开放又会引入外部风险。

  如何处理好引进竞争和国内保护的关系,无疑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国际环境亦需净化

  除了呼吁国内体制变革,姚坚在发布会上重申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便利化。

  “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是一个影响到美国对中国出口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美国对于20大类、将近3000个物项的出口,认为是军民两用品的出口,可能会涉及到军事,完全是冷战思维框架下制定的政策。不仅如此,还把中国排在倒数第二组,也就是D组,实施极为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都是中国扩大进口中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二战后,出于意识形态、军事安全等方面考虑,美国开始通过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限制苏联、东欧以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进口。长期以来,美国更是对中国实施歧视性的出口限制,如2007年,美国商务部专门抛出对华出口限制新规定,31类新增产品出口中国需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而美国政府官员也曾公开表示,与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目前,出口到中国的许可申请,美国政府的审批时间一般为3个月至1年,有的更长,比对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明显苛刻。

  “美国对中国实行苛刻的出口限制政策,是担心出口产品和技术提升中国的军事实力后,会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但这无疑阻碍了正常的贸易。”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丽英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欧盟也是如此。虽然中国企业多次表示希望从欧盟进口高科技零部件,加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但在对华高科技出口方面,欧盟以担忧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为由,至今仍未取消长达21年的对华武器禁运。

  “扩大中国进口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美国和欧洲要进一步放开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而我国政府也应通过对话、外交等途径,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张丽英说。

  姚坚表示,双边的贸易便利化,是对中国下一步扩大进口的重要影响因素。他透露,为了让中国企业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政府层面上会进一步推进中国和有关国家的贸易、投资协定谈判。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吕亚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法治周末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