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4日 09:22 来源:中国经营网
长江告急,洞庭湖见底,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编者按/ 历史上“十年九涝”的长江流域迎来了罕见的大旱之年。长江告急,洪湖、洞庭湖干涸见底,长江持续放水无法有效改善下游干渴症状,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几番争吵,关于三峡与大旱的因果关系仍难有定论,《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三峡这个难解的课题,长江流域的大旱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治理问题:为何到了河断流、湖见底的时候才着急,此前数月的持续少雨为何没有引起警觉?为何我们的大江大湖都成了“蓄水池”、“水袋子”,一装就满,一放就干?长江流域为何没有战略性的、系统性的管理?
大旱:长江治理“断流”
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大片湖面变成了“草原”,郁郁葱葱的芦苇和杂草一眼望不到边,零星散落的水滩边有不少人在放牛。大量干死的鱼虾躺在龟裂的湖底,无数条搁浅的渔船被烈日炙烤开裂。
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远比想象的更要严重。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气候反常,洪湖、洞庭湖地区降雨量严重偏少之外,当地政府对旱灾估计不足、两湖水利设施不到位、上游河流沿途抢水等原因也直接导致着此次异常严重的旱灾。
“汛期”无雨
根据岳阳市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数据,5月24日城陵矶水位为23.86米,比历年同期偏低3米,低于引长江水灌溉的标准。截至5月19日,岳阳市面上平均降雨为232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61%。
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程刚向记者介绍,洪湖今年遭遇的旱情70年一遇,从1月21日到5月21,洪湖降雨量仅为144毫米,同比去年减少549毫米,是1942年洪湖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降雨量。
连续3个季度的少雨,原本400平方公里的洪湖,已经缩减至目前的250平方公里,而位于洪湖上游的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的核心水域面积减少了85%。“这还是5月22日降雨之后的状态,随着气温升高,面积还会缩减。”
5月26日,记者在洪湖城区北边的湖边看到,堤岸斜坡上标注水位的标尺已经全部露出水面,整个湖面已经变成了无数个小水洼组成的沼泽地,大大小小的渔船搁浅其中。
按照洪湖湿地保护的规划,沿岸向湖心推进两公里的区域属于生产生活区,经营水产养殖的渔民均在这一区域,旱灾发生后,很多渔民采用抽水的方式将湖中水道(生产区域内专门用于走船的通道,相对较深)内的剩水抽到养殖区,以减少养殖损失,即便如此,也没有形成大面积的水域。
记者从实地获得的信息显示,目前洪湖的平均水深只有15厘米,最深处不到1米,当地渔民说现在一只小船只能上一个人,多了会搁浅。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洪湖上游的洞庭湖地区。
5月24日晚,在岳阳楼西边不远处的岳阳市民本广场上,参加健身娱乐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人径直走到防洪墙外的滩涂地上散步。“岳阳楼前的这一片是古湘江航道,水比别处深,如果往湖中心走,就已经旱的不成样子,你看现在坐船去君山的人都少了,因为离岛很远就要搁浅。”记者在君山游船码头处得知,由于水浅,船只靠岸已经不方便,更多的人会选择陆路前往君山岛。
受限长江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到汛期,上游的补水都汇集到洪湖,导致防洪压力大,而旱季,洪湖只能靠天吃饭。”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程刚介绍,洪湖是四湖流域外通长江的出水口,但由于长年以防洪为主要任务,抗旱能力不足。
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的洪湖与长江仅隔一道长江大堤,中间有电排站调节进出水流,但此道闸门只能在丰水期发挥作用,也就是当地称之为“灌江纳苗”的引长江水换洪湖水。41234>>
长江告急,洞庭湖见底,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按照正常年份,早在三四月间,长江上游的“桃花汛”就应该使洪湖上游的螺山水位达到25米以上,从而具备“灌江纳苗”的自然条件。但今年大自然似乎与洪湖开了个玩笑,“桃花汛”爽约,至今螺山水位只有22.53米。而在此前的3月份,洪湖还按照“惯例”向长江排过一次水,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汛期腾出库容。记者在采访中碰到很多受灾的渔民,他们至今对上述“放水”行为耿耿于怀,认为当地政府基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国家防总以及地方防总的旱情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初开始南方五省市的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都偏少近4成,而湖北、湖南更是偏低约6成。
历史上洪湖为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最末端,如今四湖中的三湖和白露湖已于上世纪60年代消失,现存的长湖和洪湖依然灌溉着这片粮食主产区,但由于人口的增加,水域面积的减少,近年来,除了汛期,长湖的水基本上起不到给下游的洪湖补水的作用。
除此之外,位于洪湖北面的东荆河与西面的四湖总干渠也是洪湖的补水通道,但由于处于流域的末端,每到旱季,上述两个通道沿岸的县市就会将上游来水“抢”完。
程刚也表示,由于今年整个流域的降雨偏少,长江上游和洞庭湖都处于干旱状态,致使长江洪湖段水位达不到从长江自然引水的条件,只有当螺山长江水位达到25米时,洪湖的两座引水涵闸才可发挥作用,但5月25日,螺山水位为22.53米。
同样,洞庭湖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湖北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因此洞庭湖的水位受长江来水和四大湘水的影响很大。
今年由于水位低,长江“四口”无法给洞庭湖补水,而持续的干旱也使来自四大湘水的水量大减。同时位于洞庭湖下游的城陵矶与长江相通,却源源不断地向长江泄水,因此洞庭湖的水在旱季变得越来越少。
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林荡对记者表示,一旦整个流域都发生旱灾,作为蓄水池的洞庭湖很容易“受伤”,从“四口”来的水会被沿途争抢,“洪涝灾害的时候,人家会争着往洞庭湖排水,洞庭湖易涝易旱。”
“围坝”抢水
为何到了河断流、湖见底的时候才着急,此前数月的持续少雨为何没有引起警觉?洞庭湖和洪湖水利部门给出的解释都是长江水位达不到引水的要求,而提灌泵站的设计标准又缓解不了旱情。
而更大问题还在于,上述地区长期存在旱季从长江引水难的问题,但因为干旱发生的几率远远小于洪涝的几率,因而各地重视防洪堤坝和排水设施,极少关注引水设施。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某受灾严重的乡镇竟然没有一台像样的引水设备,而已有的引水设备需要定期维修养护,这些也往往不被重视。在旱情告急的时候,有的村子不得不集资临时置办汲水设备以应付水稻播种。
正常情况下,如果长江水位达不到涵闸引水的条件,要想从长江引水就只能使用提灌泵站,让长江水越过长江大堤进入洪湖。
但现实的状况是,目前在整个洪湖135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只有叶家边一个固定泵站,流量为每秒1.8立方米,只能用于4万至5万亩农田的灌溉。虽然洪湖市已经临时增加了33台水泵,将总流量提升到了每秒9立方米,但相对日益严重的旱情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据程刚透露,按照四湖流域规划,洪湖一直缺少总流量为220立方米的排涝设施,而一套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至150立方米的提灌泵站则能完全解决洪湖目前的旱情。
“现在螺山每秒流量在13000立方米,而我们只需要按照每秒100立方米的量提水,就能完全解决洪湖的缺水问题,洪湖的水再通过水渠分散,整个地区的干旱就都解决了。”
但上述两项水利设施的预算分别为4亿元和2亿元,对于财力并不雄厚的洪湖来说,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4<<1234>>
长江告急,洞庭湖见底,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此外,洪湖市原有的8座引水涵闸在1998年被封堵,也为此次引水设置了障碍。当地官员告诉记者,由于隔着长江大堤,小型水泵很难将水提高足够的高度,如果有足够的引水涵闸,即便不能自流引水,也可以通过在涵闸外围坝,再将远处的长江水抽到坝内,让其自然流入旱区,从而减少抗旱的成本。
为何在过去10多年里没有人对封堵引水涵闸提出质疑,当地水利专家的解释是,洪湖的水利设施主要考虑排涝,对干旱的预计不足,当地的抗旱标准是10年一遇,而今年的旱灾是70年一遇,洪湖的抗旱水利设施显得捉襟见肘。
无法有效利用长江水,当地的抗旱就只能消耗内湖、内河的剩水。
5月25日,记者在洪湖湿地生产区看到,大大小小的围堰分布在已经干涸的湖面上,养殖户都争先恐后从那条走船的水道里引水,当地官员告诉记者,这种做法会很快将水道里的水抽干,到时候就完全无法进湖了,“但也没办法,我们也不能看着他们的虾蟹完全干死。”
这种划分区域,将已经存在的水保护起来,不让外流,以保证自己用水的抗旱方式在当地称为“围坝”,许多人也会想方设法从外面抽水进“围坝”,实际上就是在“抢水”。
事实上,从整个江汉平原来看,洪湖湖区的特大干旱,也与这种全局性的“抢水”有关。今年遇旱,所有来自上游的河流都被当地人筑坝截流,最后流到洪湖的水所剩无几。以洪湖西北面的东荆河为例,汉江水在潜江市进入东荆河河口的流量为每秒5.2立方米至23立方米,但经过潜江、仙桃、监利3县市之后,基本没有水进入洪湖,洪湖在旱季完全没有上游补水。
两湖流域的水利发电站也加入抢水队伍。宜昌市夷陵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奇告诉记者,作为宜昌市的主要水源,黄柏河沿途东支西支小型水利发电站共26座,一部分以私有或合资股份为主,划归各个乡镇政府管辖,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所以很难真正约束小水电站私自拦水发电。
洪湖与长江仅一堤之隔,在三峡放水后,长江洪湖段水位也有所上涨,但洪湖依然干渴,洪湖的渔民望着满江的水东流去,却无可奈何。
灾情简报
时间
2011年4月份以来
范围
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达到1954年以来最低。
特点
一、持续时间长。
二、农作物、养殖业损失严重。
三、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
影响
长江部分航道水位跌破15米枯水线,上千万亩禾苗枯萎;湖北1300座水库低于“死水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43.4%。5省有329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50.6%和24%。
九龙治水 长江流域管理协调是难题
访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秦尊文
此次大旱充分暴露出了长江流域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为此,民间呼吁给长江建立一个统一的管辖机构,摒弃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秦尊文认为,“当下长江流域的管理难题还在解决协调问题,一时间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管辖不太现实。我国的流域管理目前缺乏的不仅仅是法律规定,也缺乏一个合理的机构构架。”
长江流域管理须统一协调规划
《中国经营报》:此次长江流域实施的应急抗旱调度体系被很多人质疑不够系统,一些地方的水利干部建议,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江全流域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目前长江全流域的抗旱防汛体系怎么样?
秦尊文:这次大旱暴露了地方在抵抗大旱能力上还存在缺乏统一调度、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也明确表示,大旱当前,除了长江上游干支流电站水库要统筹调度外,中下游各地抽取水也要有序进行,不能出现“抢水”导致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一方面长江上游干支流大量的水电站蓄水、放水仍处于无序状态;另一方面中下游大量挖砂使河道深切,对沿江地区的引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近年来各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涵闸泵站老旧,沟渠於塞严重,江中有限的水如何到农民田里,成为一个大问题。和防汛一样,长江流域的抗旱,三峡水库要听从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的统筹调度。4<<1234>>
长江告急,洞庭湖见底,流域内居民无能力抗旱,质疑和指责一起指向长江流域的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
《中国经营报》:现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管理体系究竟是怎样的?担负长江流域管理职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是如何统筹协调工作的?
秦尊文:目前能够对长江实施管理的部门包括水利部、环保总局、建设部、农业部、发改委、交通部以及卫生部等十几个部委,还包括沿江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委里,水利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是水污染防治的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负责城市供水、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农业部的职能是面源污染控制、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国家林业局负责流域生态、水源涵养保护与管理和湿地管理;国家发改委参与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平衡农业、林业、水利等发展规划与政策;交通部负责内河航运、船舶排污控制;卫生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标准。
除了这些涉水部委,长江流域性机构有5个,除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还有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由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双重领导)以及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
由于职能设定问题和权限有限,长江水利委员会、部委和地方间显得角色无力。2002年,《水法》重新修订,明确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现实是两者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地方往往处于局部利益和短期政绩,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上很少考虑流域内环境和生态问题。
当下,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作用主要是做岸线的利用、水利设施的建设和防洪。
管理体制最重要的是加强合作
《中国经营报》:这些年很多官员专家学者也在呼吁重塑长江的管理体系,建立更高级别的统一机构管辖,原因是什么?现在有了哪些努力和变化?
秦尊文:长江流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复杂性。这些部门的职能虽然相对独立,但总还是在一些领域中有所交叉。正是这些交叉的职能比较容易产生冲突。
多年来,中国的体制是条条块块管理。在防洪的角度上,这种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现在从综合管理角度看,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创造一种好的机制和体制使各条各块能够统筹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难题。这些年,专家学者官员都在呼吁,长江流域的问题不是管理问题,根本上是协调问题。对于长江流域内的发展和环境问题,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但是具体怎么做呢?是做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还是曾经说过的“大长江委员会”的概念?我认为,包括环保等问题要从现在体制上搞一个统一管理部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下,我认为应该主要加强条块合作,让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加强与省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划清指责,协调发展,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中国经营报》:前几年,媒体一直在报道各个地方和强大利益集团在长江沿岸的“跑马圈水”,导致无序、过度开发、不合理开发等问题。民间说长江水利委员会是“没有委员的委员会”、“只管抗洪防洪的委员会”,是否现在还是这样的尴尬角色?
秦尊文:从国内外的经验看,流域管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水资源利用保护和分配问题,还涉及到流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整体布局、水电和航运总体规划、各利益方的协调与沟通等难题。
西方流域治理过程中都是在严肃法律框架下的协商、各相关利益方的参与机制,以及给予弱势声音充分的表达平台。
长江流域管理机构也应该走向更合理化的未来。我国的流域管理目前缺乏的不仅仅是法律规定,也缺乏一个合理的机构构架。只有在合理的构架出一个流域管理机构,才能真正划分出管理的权限。
这几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职能虽几经变化和加强,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现在的长江沿线,包括水资源本身和水利相关的那些岸边陆地,虽然行政部门定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来管,但陆地上的管理则主要是当地的省市、县的管委在做,由于财政分散,地方政府喜欢搞一些见效快,有收益的项目,这就会对水环境,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压力。 4<<1234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