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增速放缓有利于抑制通胀加快转型

2011年06月07日 03:09 来源:金融时报

  李倩

  记者李倩端午节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引发了市场一片议论。经济出现滞胀?会不会“硬着陆”?通胀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经济增速放缓能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走向如何?这些疑问表明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

  从经济数据看,PMI环比回落已成事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也都将小幅回落;从物价角度看,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

  “近期由于CPI构成要素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起彼伏,使得短期内CPI上涨幅度难以有效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同比还会再次创出新高。预计在物价高点出现之后,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应该会有所回落。但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加上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维持高位,使得下半年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有较大不确定性。”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判断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放缓,另一方面物价却出现反弹,因此“滞胀论”和“硬着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观点。

  实际上,在对5月CPI普遍看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通胀压力也会减轻。与此同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何况,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5月份PMI虽然有所回落,但52.0%继续保持在了50%以上。从走势上看,持续的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增速呈平稳回落态势。”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当前经济可能正进入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平台期”。这种变化意味着,前期的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未来经济可能温和减速,这将为未来一至二季度内通胀的回落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由此将可避免“滞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认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处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中国经济不会在2013年之后出现“硬着陆”。

  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为9%,三季度环比增长仍会趋弱,年中通胀触顶时将达到5.5%至6%,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反弹。未来经济将“软着陆”,在紧缩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随着通胀压力缓解,激进的紧缩政策也会消减,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再度加速。

  鲁政委也认为,紧缩有效,温和减速,不是“滞胀”,不会“硬着陆”。当前的经济减速,总体仍然温和,“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而“滞胀”则是指经济增速下落到“萧条”的水平上而物价依然高企,当前经济增长即便减速也仍在景气区间,此时称为“滞胀”并不严谨。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有利于未来物价水平回落;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感觉压力不断增大,也是控制通胀预期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他预计,6月份仍存在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6、7月份可能继续加息。

  对于未来政策走势,唐建伟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他说:“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最近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都强调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此看来,“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短期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下半年回落趋势不改。目前经济的合理适度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紧缩政策滞后效应还将继续显现。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回落仍是可以期待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