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梅新育:资本市场正在透支中国消费概念

2011年06月10日 00: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普拉达(Prada)、新秀丽(Sam sonite)、蔻驰(Coach)之类海外奢侈品牌,到周大福这样的中高档珠宝连锁店,再到凡客诚品这样走价廉物美路线的服装网购企业,境外资本市场正在掀起中国消费概念股热潮。目前境外拿中国消费需求作噱头筹备上市的公司已有15至30家。所有这些公司都把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增长预期作为其最大卖点,可是,这样的集中上市热潮,是否表明资本市场正在透支中国消费概念?

  不错,中国消费市场绝对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增长速度更是全世界经济大国之最。2000-2009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依次为9.7%、10.1%、11.8%、9.1%、13.3%、12.9%、13.7%、16.8%、21.6%和15.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43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为105413亿元;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8%。

  笔者计算整理了建国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截至1992年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批发和零售业收入总额相对于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以此衡量中国企业获得的国内、国外市场相对规模大小,发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出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轨道,中国国内批发和零售市场对出口的相对规模不断缩小,2007年达到81%的建国以来最低点,2008年开始逆转,2009年这一比例再度回升到100%以上,实现了重大转折。中国正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力争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依靠消费拉动,这一转型进程理所当然还会助推国内消费增长。但在狂热驱动之下,无论如何高增长的行业都可能赶不上资本市场价格的飙涨,中国消费概念股可能正在走上这样的覆辙,西方市场泛滥成灾的流动性又为过度抬高股价创造了基础。

  深入分析上述中国消费概念股,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推销中的泡沫成分。普拉达、新秀丽、蔻驰之辈不都正在把中国市场当做最大卖点吗?问题是中国消费可持续增长只能立足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两极分化之上,而奢侈品消费主要源于富裕群体,让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其结果必然是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不如整个消费增速。而且,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爆发式膨胀中相当一部分是灰色收入群体乃至黑色收入群体的炫耀性消费,由于促进社会公正的努力会减少“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灰色收入,普拉达之辈更不能指望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消费增长与中国整体消费增长同步。

  目前中国企业的通病是重视“包装”胜过夯实业绩基础,以至于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境外上市中国企业为此陷入诉讼泥潭,遭遇做空狙击,正在筹备境外上市的其它中国公司会不会重蹈覆辙呢?企业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境外投资者与境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又比境内投资者更为突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抬高股价的诱惑实在太强烈,企业创始股东和经营者们能抵抗住这种诱惑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