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北粮库库存急剧下降 零库存现象出现

2011年06月13日 11:59 来源:财新网

  由于前两年粮食大量外调后,东北国有地方粮库未有效补库,目前东北粮食调控能力正在减弱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部分仓储企业的补库能达到40%就不错了。”“今后万一出现区域性粮食紧张问题,很难及时调运、调控粮食市场。”

  新华社旗下《瞭望》杂志报道称,由于前两年粮食大量外调后,东北国有地方粮库未有效补库,目前东北粮食调控能力正在减弱。

  报道称,黑龙江省一些粮库因无可供调拨的国家临时储备粮而出现库存下降现象,吉林省大部分粮库已经转制,粮食存储能力也在下降,中储粮部分直属库面临补仓困难的情况。吉林市情况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直属库“零库存”的现象。同时,一些国有地方粮库经营困难,不仅职工发不出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设备老化失修等情况也很多。国有地方粮库固定资产可能受到的损坏,将影响到收储能力。

  报道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市场价格上涨快,国家制定的临储粮收购价格吸引不来售粮农民,而缺少银行贷款同时影响了粮库的经营和收储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比较多,收购政策灵活,大批粮源被吸引到了深加工企业。前两年调粮后未及时补库,也加剧了目前库存紧张情况。

  黑龙江、吉林两省一向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其国有地方粮库库存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而粮食问题往往又与通货膨胀、“粮食安全”等问题形影不离。

  新华社此前消息称,中国连续七年实现粮食丰收,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但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是达到5.4亿吨以上。

  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笑然对《瞭望》杂志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十几次出台相关粮食调控政策。比如,取消深加工企业的出口退税、临时取消增值税抵扣、约谈企业不涨价、限制深加工企业收购等措施,还要给中储粮收购让道;但是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部分仓储企业的补库能达到40%就不错了。”刘笑然说,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国粮食长期保持低库存,调控能力将有所减弱,进而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财新记者 徐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