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普通蔬菜冒充有机食品 消费者难辨真假

2011年06月13日 11:15 来源:财新网

  中国有机食品的产量供给及质量保障,是否又是一个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

  【财新网】(实习记者 王莉)都是黄瓜或小西红柿,贴上了“有机”的标签,价格便翻升数倍至十多倍。但居民付出的价钱是否货真价实,财新记者采访发现,这有赖供货商的自律及监管的全过程,而这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6月10日,财新记者在北京一大型超市有机蔬菜柜台看到,打上有机标识的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最多贵出17倍,普通蔬菜的价格连有机蔬菜价格的零头都不到。如,有机黄瓜35元/公斤,普通黄瓜2元/公斤;有机胡萝卜35.8元/公斤,普通胡萝卜2.5/公斤。其他芹菜、油菜、圆白菜等也是类似情况。

  当天,微博(http://weibo.com)上有信息传出:北京小汤山蔬菜基地的运菜车,自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蔬菜基地对普通蔬菜进行挑选、清洗、包装后,打上“有机食品”字样供货给超市。

  财新记者致电一家小汤山特色蔬菜基地——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电话的办公室人员并不愿意回答该加工基地的有机蔬菜来自何处,也不能提供生产基地的具体地址、规模、产量等。当记者说到消费者怀疑市场上部分有机蔬菜假冒时,该工作人员以开会为由挂断了电话。

  基地同样设在小汤山的另一有机蔬菜加工商在电话中对记者称,“我不好评价其他厂商的情况。但普通消费者没有好的办法去辨别有机蔬菜的真假。有机蔬菜企业的认证每年做一次,对供应给超市的有机蔬菜做检测则是抽检。市场上大概一半有机蔬菜可能是普通蔬菜冒充的。”

  有机产品是指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它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目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称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认证,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所做的认证每年一次,印在有机蔬菜包装上的追溯认证码是有机蔬菜的主要保证。

  超市对摆上柜台有机蔬菜的把关,也主要看蔬菜生产加工企业是否获得有机认证。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一名人士对财新记者称,“有进超市的蔬菜商反映说,超市对有机认证书期限查得较严,过期一天都不行。所以,进超市的这部分蔬菜商来做认证比较积极。”

  在有机蔬菜的包装上,通常设有一个认证码,按照这个认证码能查询到蔬菜的生产农户地点等信息,但财新记者所调查的某大型超市内营业员表示,超市并没有配备这种查询机。

  “查询认证码只是摆设,极少的超市才配备这种查询机。”上述有机蔬菜加工商称。

  一年一次的认证如何保证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在全年都按照认证抽样期间的标准约束自己?超市查询机配备的缺少,认证码追溯系统的不完善,有机蔬菜认证追溯码的约束是否有力?

  目前中国对有机产品的认证依据200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财新记者在国家认监委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目前在认监委备案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26家。这26家认证机构已经对全国6600家有机食品企业进行了认证。

  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认证每年一次,内容涉及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以及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进行实地检查评估。

  某认证中心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认证环节过后,并不能保证企业在以后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依然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这就看企业是否守信誉了。”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

  “‘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整体上稳定可靠,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今年5月26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马爱国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表示,有机食品作为“三品一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长,将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

  面对消费者持续攀高的“绿色”、“有机”需求,中国有机食品的产量供给及质量保障,是否又是一个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