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23:04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刘翔
14日,5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随之而来。
5.5%,CPI一路高歌,连续3个月突破5%,并一举创下近34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时,1-5月份,CPI同比上涨5.2%,远超今年4%的控制目标,通胀形势越发严峻。
尽管央行随后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从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但依然不改市场紧缩预期。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通胀之所以越发严重,当前的负利率政策难辞其咎,它不仅导致资产要素价格扭曲,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更是中国现在一系列问题的始作俑者。因此,继续坚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未来还要继续加息。
负利率“顽疾”待除
“为了对冲过多的资金,我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一直非常被动。它不仅要央行承担一定的利息成本,还不利于对本来已经稀缺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可以说是用一种错误的政策弥补另一种错误,但短期又不得不这样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冯华告诉导报记者,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21.5%,这有些不可思议,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存贷款利息差太大,低利率导致了经济现象的扭曲。
冯华表示,CPI从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突破5%的警戒线,说明我们正面临严重的通胀形势。从数据来看,不仅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为2.9%,亦达到近10年来的高点。而央行当天就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在情理之中,反映出央行对通胀压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要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几种政策配合,恢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功能,使利率和汇率尽快回到正常水平。就利率来看,他认为目前的正常水平应该在6%-8%,贷款则再高2个百分点。目前可采取非对称加息的方式,存款利率至少应加1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可少加一点。汇率上也应加快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通过消除逆差减轻通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易宪容也认为,我们对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的使用过于迟缓,一再错过改变通胀预期的机会,从而导致了国内通胀压力一直难以得到缓解。
易宪容向导报记者表示,流动性泛滥、银行信贷增长过度最为根本的原因,是银行存贷款的低利率,而这种低利率不仅导致了财富转移及掠夺,也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负利率或低利率效应,从而使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全面改变当前的低利率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上调居民存款利率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他说。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表示,鉴于当前通胀压力很大、银行负利率明显,继续坚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方向仍十分必要,有利于结构调整。
冯华进一步强调,5%的通胀不可怕,关键是严重的通胀扭曲了价格体系,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目前的焦点不是加息加多少,而是要形成一种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找到目前的均衡利率是多少,目前的利率明显被压低。
CPI或冲高至6%
央行13日发布的《2011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5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同比少增1005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1%,与往期相比,货币信贷增速继续小幅下滑。与此同时,代表企业经营活力的5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大幅下降了17.2个百分点。
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陈华认为,M1、M2数据符合当前预期。“目前虽然信贷增速和M1、M2增速都有所下降,但仍然国际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仍有必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4月新增信贷情况来看,今年各月新增信贷额度低于去年同期实际新增量的可能性更大。5月份新增贷款大幅回落,紧缩政策难放松。”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央行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后,在6月或者7月,还可能继续加息。
冯华也认为,虽然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上调,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CPI同比增长或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见顶,甚至有可能到6%左右,随后或将下降。因此,本月或者到7月份仍存在加息的可能。
多位专家均认为,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在减速,但仍保持在较高位置,这不会妨碍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目前无须担心经济“硬着陆”问题。
“对于当前国内通胀压力,要从根本上入手,阻止流动性泛滥,改变当前的负利率政策,全面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让住房市场价格回归理性。这才是控制国内通胀上升的根本之道。”易宪容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