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下粮仓看中原—— 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综述

2011年06月15日 11:27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作为产粮大省的河南,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1/10,其中夏粮产量约占全国1/4。保证粮食丰收,关键要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耕地作保障。自1999年以来,河南共投入资金185亿元,整治土地1400万亩,新增耕地330多万亩。

  在河南采访时,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没有土地整治,难有粮食产量连续5年破千亿斤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进入6月,正是开镰时节,河南由南到北,麦浪滚滚,满眼金黄,一片丰收景象。虽然今年河南普遍遇到干旱,但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5月15日,在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万里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张大卫副省长说,河南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 2009年,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将土地整治列为全省八大提速工程之一,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12年来,河南通过土地整治所增加耕地多于同期建设占用、灾毁等原因减少的耕地。这些年,虽然全省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增长,但耕地面积一直保持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水利设施建设,在近年的抗旱保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土地整治,不仅使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而且使农村废弃的建设用地和零星分散的边角地得到了重新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实现机械化耕作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项目区内的林木覆盖率普遍提高。开封、新乡、安阳等地通过建设田间林网,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洛阳、南阳等地通过缓坡地综合治理,增加了田间蓄水量;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种植了大量护坡植被,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12年来,河南省通过土地整治,惠及1000多万农民,新增耕地可以满足近300万农民耕种,农民工从土地整治项目中获得的工资性收入约18亿元。一些项目通过归并零星散乱的村庄,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之路。为此,河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个方面突出问题,积极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力争整治基本农田1000万亩以上,新增的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确保每年补充建设占用耕地30万亩以上,并进一步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土地整治作为坚守耕地“红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强化项目管理,狠抓措施落实,持续推进规模化整治,在提高耕地产能、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土地整治真正成为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富民工程”。胡锦涛、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过河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土地规模化整治为农业现代化导航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陈治胜告诉记者,针对以往农村土地整治中规模小、资金散、效果差、规模效益难以显现等突出问题,2008年初,河南厅提出了“统一规划、集中布局、规模整理、分步实施”的土地整治基本思路。省政府发文要求全省以县市为单位,在政府主导下组织编制土地整治五年实施方案,基本农田示范县市整治规模在15万亩以上,项目集中连片程度明显提高。

  针对部分地方整治积极性不高、项目建设进度慢、资金长期滞留等现状,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与省财政部门共同建立了省、市两级土地整治项目库,其中省级入库项目规模在100万亩以上,市级在10万亩以上,确保资金向有资源、有业绩、有积极性的地方投放,实现资金集中投入、土地规模整治、效果集中体现,凸显土地整治的综合效果。

  土地整治中,突出了统筹谋划,把土地整治工作放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比如,考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公路建设相衔接,做到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与田间路尽可能一致;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避免重复投资;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项目区基础设施与村庄基础设施尽可能统一,减少资金和土地浪费,实现多元化整治目标。

  土地整治项目充分尊重民意,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使用当地劳动力,让农民在项目实施时就能得到收益。还要让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督,使农民放心。邓州市按照“4+2”工作法(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开展土地整治,群众十分满意,项目区以外的农民也纷纷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安排项目,开展土地整治。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陈新中说,2009年,河南厅开始筹划建设河南历史上最大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该工程预算投资52亿元,整治规模348万亩,涉及南阳、新乡两市五县。目前,该工程第一年建设任务接近完成、第二年任务开始实施、第三年任务开始规划设计。2011年初,河南厅又启动了豫东平原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拟建规模500万亩,计划投资65亿元左右,涉及开封、商丘、周口三市九县,目前正在按照集中连片的要求进行选址和论证,争取第一年建设任务秋收后开工建设。

  两大工程建成后,将对河南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设计新增粮食产能10亿斤,豫东平原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计划新增粮食产能12亿斤,两项合计占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河南省增产155亿斤任务的14%。同时,每年数亿元的投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让土地整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亮点

  在采访中,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文茂林说,近年来,河南厅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国策省情和土地整治政策为重点,在做好群众普及工作的同时,着重加大对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与。

  同时,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围绕农村土地整治,密切关注舆情、引导舆论。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土地规模经营、征地补偿安置、宅基地管理、集体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以及违法违规用地等相关热点问题,精心策划、主动回应,通过媒体宣传政策、通报情况、解答问题,加强正面引导,促进工作开展。比如,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关掉污染源,开出新良田”、《人民日报》刊登的“拆除八成黏土砖瓦窑——整理复垦农田13万亩,相当于为11万多人夺回口粮田”等报道,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营造了保护耕地的良好舆论环境。

  河南厅负责人说,该厅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全方位、多视角、有声势的集中宣传,树立新形象,提升社会认知度,让土地整治工作成社会关注的一大亮点。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