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沦为股东提款机

2011年06月21日 04:11 来源:信息时报

  

A股沦为股东提款机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就在诸券商齐唱底部就在眼前之时,产业资本、国有股东等却在加速套现手中股票。数据显示,今年A股日均减持数量在4亿~5亿元左右。市场人士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持续升温,银行借贷无门,倒逼股东们无奈选择在低位套现。

  减持潮出现特别是国有股减持的再次汹涌,使得A股市场沦为了产业资本的“抽水池”。而在产业资本、国有股东套现冲动之下,股市继续下行的风险依然巨大。

  产业资本套现急不可耐

  就在诸多券商齐唱底部就在眼前之时,产业资本却在加速套现手中股票。与此前创投等财务性投资者唱主角有所不同的是,在这次的减持潮中,控股股东当仁不让地扮演了关键角色。

  中兴通讯近日遭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减持套现12.55亿元,刷新了深交所单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的新纪录。但减持可能尚未结束,中兴新表示,未来连续6个月内减持的股份将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意味着未来仍有减持的可能。

  蓉胜超微也在一周之内两次遭到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连续减持,两大股东6月15日和17日两次减持,减持量达到了700万股。按大宗交易平台数据来看,其套现金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

  事实上,以上两家公司仅是近期产业资本减持较为典型的代表。在大盘破位下行之时,上市公司却频频遭遇股东减持。财汇金融分析平台数据显示,自5月20日以来,共有120家公司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金额达108.22亿元。如果从单周数据来看,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数额也在加速扩大。仅以上周而言,大宗交易涉及公司就多达49家,成交股数为2.22亿股,环比分别大增两成和六成。

  与此同时,即使大盘跌跌不休,折价交易的现象却日趋普遍。上周大宗交易平台成交价平均加权折价率为5.44%,环比扩大60%。其中溢价成交的股票仅有3只,而且溢价幅度均不足1%,环比大减近三倍。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当属长信科技,该股在6月14日出现两笔高折价交易,折价率分别高达18.19%和14.99%,而当日该股却是以10.01%的涨停价报收。

  回顾此前大盘位于2900点左右的5月初,大宗交易平台还是整体保持溢价成交,产业资本套现的急迫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国有股东开足马力减持

  除了控股股东们减持不手软之外,还有一类减持方在此次套现潮中更引人关注,即地方国资控股的国有股东。华新水泥6月17日公告,在6月8日至6月15日期间,公司股东华新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其代为持有的国家股932万股,套现2.04亿元人民币。这并不是华新水泥的国家股首次被减持,自今年5月24日以来,该股东代为持有的国家股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已连续两次减持,累计减持1842.2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28%,套现金额达5.9亿元。华新集团表示,国家股减持的股份总数将不会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华新集团仍会继续减持所代持的华新水泥国家股。

  加入减持行列的还有建行。狮头股份昨日公告称,截至6月14日,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1150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减持价格区间为8.15~13.63元/股。减持后,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持有公司股份1587.67万股,占总股本的6.9%,由原来的第一大股东变更为第三大股东。建行同时表示,减持股份是为了处置抵债资产,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

  除此之外,武汉控股、锌业股份、*ST河化、国风塑业等公司均遭到国有控股股东的持续减持,其股东多是国资委控股的公司;而京能热电、西藏发展等十多家公司也遭到非控股的国有股东抛售,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和猜测。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最近接触的希望减持的股东里,国资国企的“大小非”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最近两三个月,地方国资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动力非常大。中投证券根据上市公司的减持公告和均匀减持模型测算表明,5月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股东共减持5亿股,环比大幅上升108%。从被减持上市公司的股东性质来看,国有股东减持占比约为55.4%,这一比例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

  套现潮源于资金紧张

  一般来说,减持潮大多出现在股市上行区间,是个股见顶的征兆之一;而在股市下行区域,通常以增持为多。然而此次,随着指数渐行渐低,几乎所有的券商都认为股市已接近估值底,产业资本为何会在黎明之前开始恐慌,不仅加大折价力度同时还加大抛售力度?

  从西藏发展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自西藏发展披上稀土光环之后。其在二级市场上颇受资金青睐,在大盘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仍然异常活跃。然而,公司的两大股东对其发展似乎早已丧失信心,自去年8月开始,公司控股股东西藏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西藏国资公司便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而相比控股股东的闷不吭声,西藏国资公司在今年1月披露的权益报告书中就明确表示,减持主要为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的状况,并不排除此后一年内继续抛售持股。

  产业资本特别是国有股东的套现,与近期中央准备清理2万亿~3万亿元的地方债务危机是否存在关联?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从逻辑上来看,这种关联存在的可能性并不小。广州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持续的加息以及准备金率的调整,再加上中央收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使得地方政府在建设资金方面的压力尤其大,而中央三令五申持续推动的保障房体系建设,让这一领域的资金需求更为艰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保证资金来源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说是有2万亿~3万亿元,但其实不可能所有都得到清理,真正缺的可能就是几亿或者十几亿资金,地方财政可以通过调节其他方面的资金来处理,而股市是最快的。”

  远有基建,中有保障房,近有地方债务危机,在处处缺钱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会不会继续减持国有股套现?“调结构在我的理解,就意味着结构性的减税以及转移支付”,国元证券某分析师表示,中央如果要大力度的进行“调结构、促民生”,那么国有股减持尽快提上日程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央前几年基本上完成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而下步的建设,如社保、产业升级、三农等等,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从哪儿来?国有股的减持肯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至于什么时候减、减多少,这就看各地怎么决策了。”

  机构论市

  资金大撤退或继续压制A股

  减持潮特别是国有股减持的再次汹涌,对A股的影响不可小觑。虽然也有乐观者认为,近日发生减持的国有股不少属于地方国资委控股的财务投资者,并不能完全代表地方政府的意图,但仍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忧虑。

  据媒体报道,今年A股日均减持数量为4亿~5亿元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抽水机。而原本就受到中小板、创业板大小非巨大减持压力冲击的A股,在国资国企股东套现冲动之下,继续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从昨日市况来看,沪市成交额661.45亿元,为本轮调整以来最低,也是首次跌破700亿元,市场人气之低迷和资金面之紧绷可见一斑。

  华讯投资昨日盘后表示,股东减持意愿强烈,对当前疲弱的A股市场的资金面形成不利影响,后市继续下跌的风险偏大,投资者应注意风险。而金百灵投资也表示,在资金供给乏力的同时,市场上的资本撤退依然有增无减,这无疑会强化当前市场存量资金对A股市场未来资金面紧张的预期。不论国资委为何减持,短期内必然对股价造成冲击,大盘或再考验2600点支撑。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