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申虹投资被曝债务逾期 打响地方债坏账首枪

2011年06月30日 15:37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29日,据香港媒体报道称,上海市政府辖下一家从事地产及公路建设的城市投资公司,从本月开始无法偿还银行流动贷款,要求银行延期及转为固定资产贷款,被指变相拖债。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上海申虹投资被曝债务逾期打响地方债坏账首枪

  上海申虹投资被曝债务逾期

  6月28日,上海银监局就上海主要的地方融资平台之一——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贷款一事召开协调会。消息人士透露,该平台公司已有近10亿元流动资金到期,部分出现逾期。

  但此案症结并非是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是地方在清理融资平台过程中,发现申虹公司将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违反银监会2010年出台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

  目前在银监局协调下,上海主要的银行针对申虹公司组建两大银团贷款以实现整改目的,其中之一规模达到85亿元,预计另一银团贷款规模与此相当。

  “由于银团贷款还未放款,旧贷款已经到期,中间的时间差导致了部分贷款逾期。”申虹公司一家债权银行人士透露。

  6月28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情况良好,运行正常。”

  陈启伟表示,目前,上海市所辖城投公司的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情况正常,对于有关城投公司将流动资金贷款转为固定资产贷款,他称这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

  但申虹公司的情况并非个案,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建设,正在逐渐形成潜规则,而其中借新还旧的流动性风险尤为突出。

  上海力驳城投拖债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称,媒体报道一家上海城投公司停止向银行偿还流动贷款,并向银行要求拉长还款期等报道严重失实。但从银行了解到,上海申虹投资公司的流动贷款的确需要展期并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

  “目前,上海市各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表示,“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情况良好,运行正常。”

  这一系列传闻与澄清的发生离不开一个大背景:近日,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万亿元。

  尽管“坏账”、“告急”这样耸动的字眼被指“严重失实”,但随着上海近年来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各级融资平台的经营和债务情况依然成为外界聚焦之所在。

  港媒:上海地方债告急

  据香港信报报道,上海市政府辖下一家从事地产及公路建设的城市投资公司,从本月开始无法偿还银行流动贷款,要求银行拉长还款期,以及把该笔款项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即变相拖债。但报道没有透露该公司名称。

  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说法,该城投公司在2008年底至2009年间,以进行基建为由,大量对外发债及以向银行贷款,当中包括资产抵押贷款及流动贷款。有关贷款年期分别为3年、5年和7年,因此今年开始有第一批贷款到期。

  该公司本月未能如期还款,向银行提出以旗下政府大楼及公路等资产为抵押,转换为固定贷款。但政府大楼和公路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没有现金流,对银行而言根本没有价值,银行亦不可能把政府大楼充公变卖,因此这变相是向银行拖债。

  消息还指出,除了上海,其他城市的城投公司已出现类似情况,且很可能更加恶劣。

  据有媒体近期报道,云南省一家负债近千亿元的公路城投公司,早前向银行发出违约通知函,表明无力还款,后省政府介入,要求该公司撤回违约通知,并向银行承诺会透过增资、垫款及补贴救助该公司,卒达成债务重组协议。6123456>>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根据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 109.51亿元,占62.62%;担保责任的23 369.74亿元,占21.80%;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 695.66亿元,占15.58%。在这些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 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

  报道引述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的观点,中央政府若不介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10万亿地方债务中2.5万亿元可能成为坏账,银行将是最大受害者,内地银行业的坏账率或提升6个百分点。

  高盛高华亦发表报告指出,内地银行业在2013年的坏账率可能高达8%。

  为什么逾期?

  申虹公司的背后,是大名鼎鼎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下称“虹桥枢纽”)。该工程是世博配套工程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罕见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于2010年3月16日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项目占地26.26平方公里,接近澳门的总面积。

  申虹公司是2006年上海市政府专门为建设虹桥枢纽而成立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三大股东为上海机场、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占股分别为40%、30%和30%。

  为了建设该工程,申虹担负了艰巨的投融资任务,“申虹目前的银行贷款达到100多亿。”申虹公司一家债权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而在浦发银行2008年的年报中,申虹公司位居前十大贷款客户之列,贷款余额14.65亿元。

  其中,流动资金贷款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申虹公司负债总额为174亿元,其中专项应付款40.08亿元,短期借款额却高达124亿元。

  大量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被用于项目建设——在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过程中,这一问题逐步暴露。银行人士透露,监管层认为,贷款的期限与项目建设期限明显不匹配,这种操作不合规。

  2010年银监会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禁止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新规要求贷款人按照合同约定认真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

  因此,这些流动资金贷款势在必改。按照银监局的相关要求,大额贷款应该组建银团贷款。为了替换这些流动资金贷款,上海主要银行针对申虹负责建设的十多个项目,分别组建了两大银团贷款,其中一个规模达到85亿,期限10年(不含宽限期),一年还本息两次。另一个规模预计与此相当,甚至可能超过85亿元。

  不过在贷款替换过程中,却出现了“时间差”问题。为将流动资金贷款统一为银团贷款,申虹原来的贷款实行暂时“冻结”,也就是不能借新的,也不用还旧的。而组建银团贷款的银行需要确认各自的份额,还要办理各种手续,“银团贷款已经签约了,但土地抵押手续还在办,因此第一批放款还没开始,预计6月底应该能放出来。”

  由此,申虹公司出现了部分贷款逾期的客观结果。“不过监管层认为,这部分逾期不作为不良资产处理。”一家股份行上海分行高管表示。

  贷款方式变更:抵质押物来源存疑

  “主要是将原来的流动资金贷款规范成项目贷款。”上述银监部门的知情人士表示,根据银监会此前下发的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将过去企业“拆”流动资金贷款“补”中长期贷款的现象进行规范,无论是流动资金贷款还是项目融资,均强调“专款专用”。

  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 (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际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称。6<<123456>>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资料显示,去年年底,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了融资平台贷款的五级分类规则。其中,贷款项目自身经营性现金流不足、需主要依靠担保和抵质押品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如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同时,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融资平台贷款一旦发生本息逾期,应将该借款人所有同类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对逾期六个月以上仍不能支付贷款本息的,应将该借款人所有同类贷款至少归为可疑类。

  本周一,审计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清查报告,截至去年底总额达10.7万亿元,占GDP的27%,而来自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4.96万亿元,由于政府对该类贷款不一定有担保责任,而抵押品质亦成疑,被视为最大的计时炸弹。

  短贷长投潜规则

  上海申虹公司不过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最新一例。

  此前,媒体曝出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近千亿贷款“违约”风波。但建行总行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危机已经解除,“可以正常还本付息了。”

  一家国有大行授信部负责人称,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即从2011年开始,原先地方融资平台惯用的“短贷长投”手法正浮出水面,而监管层命令禁止平台贷款“不得新增、不得展期、不得借新还旧”的要求,使得平台贷款出现了“逾期”苗头。

  埋下这一“祸根”的恰是,2008年底四万亿投资计划掀起的信贷狂潮,而在2010年银监会监管贷款用途流向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尚未出炉前,大量的流动资金贷款被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与目前的银根收紧相比,2009-2010年信贷宽松的时期,可谓冰火两重天。借用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的话说,整个2009年,信贷市场供大于求,在银行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博弈中银行多数处于下风,“银行得求着企业拿贷款,而且还要比谁的利率低。”

  对企业而言,这种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财务成本。将一个10年期的项目贷款分解为10个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其财务成本则大大下降。目前短期贷款,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贷款利率6.31%;而中长期贷款五年以上,则达到6.80%。

  “一年期贷款下浮10%,与5年期贷款利率下浮10%,显然前者对企业的压力要小很多。”申虹另一位债权银行内部人士分析。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前两年信贷大跃进时期,银行也默许了这种行为,上述人士说,“像申虹这种公司,本身流动资金需求不会很大。其实银行心里也清楚,那么大量的流动资金,肯定是用于项目建设。”

  这种看似“没错”的形式,却存在隐忧。

  进入2011年,当第一个还款高峰到来时,原先投向固定资产的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来源就成了问题。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对此并不乐观,“不少城投公司短期内不大可能产生像样的现金流,只能靠借新还旧的方式渡过难关,甚至正常利息支付都出了问题。”

  一旦出现偿债压力,银行能做的就是把抵押拿在银行手里。至于借新还旧,可操作的就是,用一笔固定资产贷款来替换此前的流动资金贷款。

  不过,借新还旧是被明文禁止的。此前银监会要求,对于到期的平台贷款本息,一律不得展期和以各种方式借新还旧。

  而在上述发生在云南的债务违约风波中,最终也是政府出面才使平台公司转危为安。据相关债权银行透露,云南省政府的举措包括,每年向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增加3亿元资本金,同时让财政厅向该公司借款20亿元用于资金周转。

  走近申虹投资

  昨天,一篇题为《上海城投拖债,地方坏账告急》的报道引发外界关注,报告称“上海一家从事多项业务、主营地产及公路的城投公司,本月起停止向银行偿还流动贷款,并向银行要求拉长还款期,以及把该笔款项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6<<123456>>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陈启伟当天在上海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特意澄清道,该报道严重失实。

  “这篇报道里面涉及到的所谓上海的公司,我们也向相关部门做了了解。”他说,上海市所辖城投公司所有银行贷款还本付息情况正常。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相关负责人昨天也对媒体回应称,上述报道提及的“上海城投”并非该公司。

  近日,随着审计署关于“10万亿元地方债”数据的公布,各级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的“基本面”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另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投向中,市政建设所占比例超过36%,交通运输近25%。

  申虹投资工商注册资料所标注的企业经营范围即提及:政府授权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实施专项土地储备及开发,房产开发与经营,商业配套建设、开发、经营,物流、仓储服务,实业投资,物业管理等。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除机场扩建工程、虹桥高铁客运站工程分别由上海机场及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外,枢纽内的其他项目,则由申虹投资全权负责。

  公开资料亦显示,申虹投资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市政府投资、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后并管理这一大型交通设施的运行。

  2006年,《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结构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准,随后成立指挥部负责该项目的正式推进。在建设启动初期,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与申虹投资也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公开资料显示,申虹投资的投资方为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40%、30%和30%。

   上海城投急否拖债

  为此,有业内人士猜测说,其中涉及的公司有可能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为此,上海城投29日表示否认,并称该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与各家银行合作正常,没有出现港媒报道中的情形。

  上海城投总公司新闻负责人周道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报道中提到的上海城投,可能和我们公司的简称重合,但肯定不是我们。”

  与此同时,从接近银监部门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事是商业银行与城投公司之间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重新变更贷款方式的操作,并不涉及地方融资平台贷出事。

  根据城投控股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0年负债总额为131亿元左右,其中流动负债约为85.8亿元,非流动负债约为45.4亿元。

  同时,相关消息指出:“该城投公司在2008年底至2009年间,以进行基建为由,大量对外发债及向银行贷款,当中包括资产抵押贷款及流动贷款。有关贷款年期分别为三年、五年和七年,因此今年开始有第一批贷款到期。”

  而在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的相关公告中发现,城投控股在2008年底至2009年间确有购买资产以及发现债券等方面的公告。该公司于2009年8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核准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20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此后,2009年9月9日,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发行2000万张总额为20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期限为5年。

  昨日上海城投对上述相关报道予以明确否认。周道红再三表示:“我们公司没有报道中涉及的情况,目前我们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资信等级保持在AAA级别,从成立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按期还本付息,和各家银行合作情况正常。”

  同时,周道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强调:“报道中提到的上海城投,可能和我们公司的简称重合,但肯定不是我们。”

  昨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对此事也给予了明确的澄清。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媒体报道有关城投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转换成固定资产贷款,属于当前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中的正常调整,与还贷欠息没有任何关系。”6<<123456>>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4万亿刺激计划后遗症

  按照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

  数据还显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底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

  “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驱使地方债务规模快速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这意味着,国家所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2009~2010年间,近50%的地方债务是新增举债或者用于续建2009年及其后开工的项目。

  审计署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分别设立10家以上。

  据了解,审计署于今年2月底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

  有媒体报道称,此前财政部和银监会曾分别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过摸底,不过摸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面。但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双方拿出的数据差距甚大。

  一位多次参与地方政府相关会议的人士称:“上报融资平台数据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心态很纠结。报多了,怕上面批评;报少了又怕这次如果中央出政策给抹平,吃亏了。”

  而浦发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詹定国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定义,有很多标准,统计有很多口径,也存在许多人为的操作空间。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燃气公司之类借款,再迂回给城投公司输血,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统计数据非常复杂、模糊,对实际情况也不一定能反映清楚。

  此前央行与银监会也有相关的数据公布。

  央行在6月初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及,2010年末各地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外界据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计算,得出其规模上限在14.4万亿元左右。

  而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至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模约为9.1万亿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相比起银监会、央行等部委,市场更愿意相信审计署的数据比较准确,因为前者都是间接利益相关者。

  将迎来第一个还债高峰

  虽然大规模的财政扩张为对抗经济危机起到重要作用,但也给地方各级政府带来不小的债务负担。

  审计结果显示,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指政府可以支配或应该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的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一些地方的债务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审计署发现,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这意味着有近五分之一的市级政府和3.56%左右的县级政府综合财力小于当期债务。

  另一个现象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进入循环举债的周期。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对于10万亿的地方债,今明两年可能迎来第一个到期还债的高峰。审计署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有不到三成的负债要从2013年至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

  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有偿还责任义务负债的约四成在市政建设领域,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有接近五成在交通运输领域中。这意味着,这两个领域如果出现后期经营不善,都将影响政府的还本付息。6<<123456>>

  这是继日前云南高速公路建设融资平台出现“违约”风波之后,又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还贷能力引来的质疑。

  日前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间,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这种情况可能让地方融资平台出现违约境地。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杜征征就认为,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地方土地财政收入,此外不断升息也提高了地方借贷成本,所以中长期看,风险敞口还不好说。

  不过,尽管10万亿的规模已经占到了2010年GDP的四分之一,但大部分的市场分析并不认为这样的债务规模已近危险程度。

  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就分析认为,此前大家一直比较担心,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过高,影响保障房的融资,二是担心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产生。但从这次公布的债务率水平实际处于中等水平,不用过于担忧银行不良资产过快的上升,也为保障房接下来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提供了空间。(编辑:海绵)6<<123456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