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保障房质量缺保障调查:偷工减料质量堪忧

2011年07月01日 23:39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提速,其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旗胜家园,用手指轻轻一戳墙壁,灰土便纷纷落下,“墙脆脆”现象严重;广渠家园四栋塔楼均存在漏水情况,“屋漏漏”问题涉及三五百户业主;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500多住户遭遇了墙皮起砂脱落的问题;北京大兴旧宫的明悦湾因质量问题被责令拆除重建;北京翠成馨园部分住户的外墙面出现了开裂、脱落的现象……这些都是曾经公开被曝光的保障房质量个案。

  “时间紧、任务重、利润低是保障房问题频出的三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某国企开发商一位姓马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他们单位今年的地产项目全是保障房,由于政府要求的工期比较短,很多保障房大多是领导直接指着一块地,立马制定破土动工的日期,“好多已经开工的保障房均是顶风作案,其实没有任何的审批手续,大都是一边建一边审批。”

  没有手续就没有监管,一个缺失监管的项目,质量当然难以得到保障。

  质量堪忧

  在此次保障房的建设中,国企开发商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利润低的三大问题,他们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无奈。

  “政府给我们规定的建安成本是1825元/每平米,售价是7000元/每平米左右。”马工程师告诉本报记者,从近几个月的市场行情来看,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涨得非常厉害。粗略计算,光是建安成本这块,就已高达2600元/每平米左右,如果加上小区配套的市政建设,每平米的成本就已经将近4000元。据他透露,其单位今年的建筑任务是100多万平米,全年亏损已成定局。

  时间紧、任务重、利润低,致使保障房建设进入了一个困境。但马工程师坦言,这些绝不是保障房出现质量问题的必然因素,其关键在于施工方。“无论你的成本多高或者多低,施工方都会为了加大自身的利润空间而极力压低成本,偷工减料的行为非常普遍。”他说。

  肖征,从事地产行业十余年,对于如何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驾轻就熟。他告诉本报记者,施工方即便想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也大都不敢改变开发商的主体设计,比如开发商规定支撑大楼柱子的主筋是多粗就是多粗,是什么型号就是什么型号,但施工方有可能通过改变辅料来降低成本,比如把直径为16mm的盘条换成12mm;外墙原本规定贴砖他改为刷涂料;窗户应该是铝合金材质但他给改装成了塑钢;更换水泥的型号或者改变沙石和水泥之间的配比等等。

  这种偷工减料导致的最终结果,轻则影响业主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重则改变房体的抗震级别。据记者了解,保障房的抗震级别跟普通商品房一样,均要求能抵抗八级地震。

  “偷工减料导致保障房质量堪忧仅是这个问题的表象,如果不杜绝层层外包的行为,不光是保障房的质量无法保障,商品房的命运同样如此。”张先生原是某国企建筑单位的员工,2005年跳出国企独立门户成为了一名“包工头”。

  “我挣钱靠的不是施工,而是外包。”这位包工头毫不避讳地告诉本报记者,他名下有一家注册公司,专门用于从建筑公司手中拿项目和签合同之用。拿到项目之后,他留下资金总额的2%-3%后向外分包。“一个项目被层层外包三四次绝对不算新鲜,我遇到过一个项目,被倒手整整20次。”他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层层外包使得保障房建设的管理非常混乱,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张先生告诉记者,项目被层层外包后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局面就很难控制,并且很难找到责任主体,甚至去法院诉讼都找不到申诉主体。

  管理空白是主因

  “偷工减料、层层外包仅是导致保障房质量问题众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还是监管不到位。”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无奈地说,那么多保障房出现了质量问题,最多就是罚点款。

  据记者了解,在西方的很多国家,房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承建公司定会出局,而在中国,出现了那么多“脆脆”、“歪歪”的豆腐渣工程,但却从未听到过哪家开发商因此被取消资质。

  “其实,对于房屋质量的要求,国家和企业都有明文规定和标准,但是否执行,执行的力度如何,根本没有人监管。”肖征告诉记者,他承接了那么多项目,包括去年刚刚完工的一处保障房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者监理往往会把质量要求打印出来交给他们,然后就坐在空调屋里或者玩电脑,或者看报纸,一天到晚要是不吃饭连楼都不下。

  “十几年前,我做监理的时候,单位要求我们每天对施工现场巡视四趟。首先,早上上班时必须先沿着楼转一圈,所有工人干什么活都要做一个统计。然后对于进场的原材料严把检验关,并做抽检试验。之后,午饭之前看工人的进度并记录。最后就是下午和下班两个时间段的巡视,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监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为了节省成本,很多单位都是一个监理跑好几个项目。

  据记者了解,一个10万-20万平米的工程至少应配备土建、砖工、水电三名监理,甚至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监理还应配备一至两名的助手。

  “保障房建设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只有将这种质量问题上升到法制层面,有人付出代价才能控制。”董藩强调。

  本报记者采访时获悉,北京已于近期着手实行了保障房第三方检测制度的试点。也就是在保障房结构工程完工后,由政府主导,从社会上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和抽查,如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间距等。这是在建设、施工、设计和监理等进行验收后,再由独立于开发、建设单位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检测。对于不能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的保障房项目,将不予竣工验收。

  《华夏时报》同主题相关报道:

  保障房政策绿灯频亮8000亿资金缺口谁挑大梁

  减税减出烦恼 高价的保障房

  百亿组建融资平台 北京保障房多头筹钱

  广州保障房融资平台难产背后

  《经济观察报》同主题相关报道:

  需要多少保障房

  保障房开工碰上三道坎

  《中国经营报》同主题相关报道:

  产权性保障房弊端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