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02:5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7月7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调整今后宏观数据的发布时间和方式。
原本安排在7月15日发布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将提前到7月13日,届时将公开的包含季度和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收入等。
其中,季度和年度的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和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作为最先做出来的数据,提前到季度和年度新闻发布会前。今年二季度的上述数据将提前到7月9日发布。
国家统计局人士对此解释说,数据从生产到发布时间越长,中间环节越多,发布前被泄露的风险越大。“因此,缩短统计数据生产到发布的时间,有利于降低数据被提前泄露的风险。”
本报记者获悉。一般月度CPI数据在下月5-6日上报,加上测算,到8日可得最终数据,以往一般在每月11日公布上月CPI。如果本次6月份CPI发布时间放在7月9日,则数据从生产到发布的时间大为缩短。
统计局人士也指出,部分月度统计数据由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改为网络分项发布。这些数据包括PPI、CPI、工业生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力争在数据生产出来后24小时之内发布。
泄密案或存利益交易
此前不久,统计局爆出数据泄密案,检察机关宣布对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泄密事件的5人进行立案侦查,其中包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孙姓秘书,央行研究局宏观处一位伍姓副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此次调整数据发布时间,与泄密案的查处不无关系。
今年一季度宏观数据在4月15日发布,但是4月14日已经有媒体公布相关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第二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严厉谴责任何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任何违法的行为都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北京京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梁炎廷告诉记者,目前数据泄密案也只是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进行调查,则说明本次的数据泄密,只是一般保密数字,并未上升到国家机密,否则安全部门需要介入。根据他的分析,过去多年来在统计局数据发布前,总是有各种数据提前被准确“预测”或者发布,这些数据提前泄露可能存在利益交易问题。如果这样,最后处罚的可能不只是渎职的问题,而要根据泄密获得的利益大小来定罪。
CPI最容易预测
尽管国家统计局改变了数据发布时间,但是如何区分数据泄密与常规的数据预测,仍是一个问题。
尽管5月底就有机构对5月份进行了准确预测,但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6月14日发布5月份数据时称,5月份的数字并未泄露。“我也确实发现有些机构预测得挺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事实。”他说。
记者发现,最早在5月25日,兴业银行的鲁政委发布预测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为5.5%。此后,5月30日、6月2日、5日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宏源证券的房四海,高盛的乔虹也给出同样的数字。
由于6月5日之前,地方CPI数据尚未上报,也没有测算。所以5月份CPI数字属于预测准确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如果能准确预测CPI之外的数字,则可能存在问题。
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房四海告诉记者,因为根据农产品价格指数,再考虑价格翘尾因素,每月算出物价涨幅数字,八九不离十。
“但是有时不仅物价,工业、投资等多个数字均被提前公布,甚至精确到小数点,这肯定不是预测了,而是有人提前获得了数字。”房四海说。
在大部分机构准确预测到5月份CPI时,对于工业、外贸出口、投资、信贷等数据则没有一个机构预测得很准。即使是一直对CPI预测比较准的高盛,对于5月份进口增速预计只有26%,与实际数据差2.4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告诉记者,外贸的波动比较大,预测准确的难度大一些。不同数据的预测要求不一样。比如CPI预测不能差一个百分点,差零点几个百分点就算成功。同样,GDP的预测也不能差一个百分点以上。
但是投资和外贸的预测与实际可以差几个百分点,“这也算是成功的预测。”他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