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家宝:中国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2011年07月18日 18:06 来源:财新网

  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总体上看,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财新网】(记者 于达维)7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这篇文章,是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节选。在文中,着重提出了当前科技体制上存在的三大问题:

  其一,是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由于管理体制和评价导向的原因,许多科技人员还只求论文、样品,目的是评职称、晋级。

  其二,是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不合理,造成体制分割,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并存,资源利用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由于部门之间在科技决策上协调不够,造成许多领域重复投入、分散投入,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在一些战略方向性和关键共性领域,往往不能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

  其三,是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不少研究领域,中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处在研究工作一线的高水平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温家宝指出,总体上看,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主要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基本上处于前沿跟踪水平,真正由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向很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

  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温家宝指出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对中国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

  包括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继续推进科研机构改革。

  在科技管理体制上,一要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厘清政府和企业、市场的职能分工,把政府职能重点放到制定规划和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二要建立科技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建立跨部门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科技部门、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和监督。

  他着重指出,科研经费部门管理,科研活动分割封闭,也是滋生经费管理和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和考核,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三要加快建立科研设施和科研信息社会共享机制。他提到,欧美等国家都有系统的科技报告制度,把国家支持的科研活动产生的资料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共享。

  例如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报告、商务部PB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报告和能源部DOE报告四大体系每年公开科技报告60多万份。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年代起就呼吁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迄今进展并不顺利。

  温家宝说,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科学普及的民族,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

  根据7月13日科技部公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希望到2015年将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高到5%,仅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温家宝认为,总的看,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他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