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8日 07:18 来源: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张子宇 实习生 郭东霓
持续发酵的窃听丑闻,将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及其媒体帝国置于舆论的显微镜下。
过去数十年一直活在他阴影之下的英语媒体发起了猛烈的道德讨伐;政客们也急于撇清和他的联系,尽管他们大多是默多克宴会中的高朋。英国执政和在野的两党领袖大卫·卡梅伦和埃德·米利班德都对“莫卧儿王”(西方用此形容默多克的权力)抨击甚猛。
这种发展令人吃惊,默多克的传媒帝国过去之所以如此坚不可摧,一大秘诀在于他和政治的紧密联姻,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将一些国家玩弄于手腕之中的能力。
在卡梅伦就职首相的数小时之后默多克便被邀请做客唐宁街10号,“他们问我是否愿意从后门进去,”默多克后来透露,“我就按照吩咐做了。”
这样的“后门”,默多克已经享用多年,而且不仅仅在英国。
“无冕之王”
上世纪20年代,时任英国首相的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Baldwin)曾发表过一句名言—他将媒体不负责任地行使权力的做法,形容为“娼妓的特权”。但这还不足以概括默多克的政治影响力。
在涉足报业之初,他与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从极其亲密到反目;到了1980年代,他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已无人可与之匹敌,每一位政府总理都是“他的朋友”,他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1986年,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即由当时的总理霍克为他打“前站”。
在印度,默多克雇用了高级印度公务员,坚持不懈地游说政府。他在印度的首席执行官拉迪坎特·巴苏,以前是新闻部官员和国家广播电台台长。在短短10年间,默多克的StarTV已经成为印度第二大电视媒体。2003年,其旗舰频道StarPlus已经在印度有线电视节目中占据了最受欢迎电视节目中的50个。
1980年代,正是默多克出版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一书的英文版,使后者在西方声名鹊起。这换来了默多克下属的卫星电视在苏联的落地。
唐宁街“风见鸡”
不过,默多克在英美两国的经历,才真正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权谋术。
在2010年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在各项民调中均领先于已经长期执政的工党,政论界也一致看好保守党,但保守党党魁卡梅伦突然犯下一个致命错误,他接受了在电视上举行公开辩论的邀请,结果在和工党候选人的对决中被驳得灰头土脸。这个转折虽然没有让工党最终咸鱼翻生,却也使保守党后劲全无,只赢得一个和自由党联合组阁的结局。
议会制的英国和总统制的美国不同,之前并没有电视辩论的传统。卡梅伦硬着头皮上阵让人费解。观察家TimMontgomerie一语道破,“你们想起来天空电视台那些关于电视辩论的广告轰炸吗?”是的,卡梅伦不得不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参加天空电视台举行的辩论会,虽然这是下策,不过也比得罪天空电视台背后的默多克强。
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默多克在英国的势力之大,他对于英国政治家们的影响之深。默多克在英国政界的布局,可以追溯到他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结盟。默多克把他的触角伸向英国之际,正值战后工党黄金岁月末期。默多克和他所控制的《太阳报》主编拉里·兰博都不喜欢工党,两人都认为,詹姆斯·卡拉汉的工党政府是一个大灾难。
1978年,有人建议兰博说:“除撒切尔夫人外,别无选择。”但默多克很担心会失去工党的读者群,他曾经打电话问兰博:“你仍然支持那个铁血女人吗?”兰博坚定了默多克的立场,他了解到,撒切尔夫人成为保守党领导人之后,接受了一些顾问的意见。这些人认为,《太阳报》、《镜报》和《每日邮报》这些流行报纸,在对选民的影响方面,远远大于那些严肃的报纸。其中《镜报》一直是亲工党立场的,所以有人建议她做一做《太阳报》和《每日邮报》的主编的工作。
这种联盟很快达成,《太阳报》不断地对政府进行讨伐,抨击他们对于劳工过于软弱。例如在1978-1979年的那个冬天,公用事业部门的罢工导致垃圾堆满大街,尸体无法火化和安葬。兰博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作为报纸一篇文章的标题:《不满意的冬天》,用来敲打政府。在1979年5月3日的选举日,《太阳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发表了社论,声称,“这次选举只有投保守党人的票,才是终止骚乱的唯一途径”。默多克对于报纸支持保守党的态度似乎还不太舒服,他要求兰博用“这次”来换掉最初的“今天”一词,也就是说,《太阳报》不是永远支持保守党人。这篇社论强调,《太阳报》作为一份激进的左翼报纸,督促人们投保守党人。
卡拉汉政府垮台以后,保守党重新执政,默多克的媒体自然换了一副面孔,成为铁娘子的吹鼓手。在马岛战争中,他们如同300多年前英西战争中的舆论那样(英国舆论当时大肆炒作一个被西班牙当局割了耳朵的英国船长,有人戏称那是一只耳朵引发的战争)激发英国社会的好战情绪。在“大棒政策”实行期间(即撒切尔夫人强力的私有化政策),曾经的劳工报纸《太阳报》为政府说话,抨击工会的自私贪婪,这让曾经的列宁崇拜者默多克赢得了“英国工人天敌”的称号。
默多克的友谊自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79年是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年,也是值默多克购买《太阳报》10周年。撒切尔寄来一封信,写道:祝贺你们的第一个10年,我相信《太阳报》将在今后的岁月中,在帮助重建我们国家幸福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阳报》主编兰博被授予骑士勋章。至于默多克,他的回报是隐性的,也是巨大的。
忠诚和传统,从来都不是默多克的信条,对于这个被日本媒体讽刺为“风见鸡”(即房上的鸟形风向标)的商人来说,利己才是唯一目的。撒切尔夫人岁月过去后,默多克看到接任者约翰·梅杰无法扭转保守党的式微,而工党在年轻的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迅猛上升。于是他立刻转向工党阵营,信奉实用主义的“新工党”也乐于接受旧敌的帮助。1997年大选中,默多克手下的媒体不遗余力地为工党大造声势,使布莱尔在最后一刻奇迹般地问鼎首相宝座。
事实证明,布莱尔是个不错的“生意伙伴”。默多克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曾下令其属下的报纸调低头版广告价格,英国国会提出要立法抵制默多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时,布莱尔出面了,他使此项立法流产。默多克还鼓动布莱尔通过了于他有利的通信法案,为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扩张铺平了道路。
白宫“挚友”
英国政坛并非默多克仅有的福地,围绕白宫和国会山的角逐背后也少不了这位媒体大亨的身影。仅在过去十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美国政坛至少花费了5000万美元,包括7位数的直接政治捐款,也包括许多向非盈利组织贡献的善款。这些金钱在国会上的两边都洒下了种子。
作为默多克的“挚交”,理查德·尼克松生前出国访问时,常常是乘坐默多克提供的私人飞机。默多克曾表示,他们两人一致的地方是都“以全球眼光看问题”,尼克松是“战略家”,他是“具体行动者”,而新闻传播是“摧毁专制统治最锐利的武器”。
上世纪70年代末,当对中东问题持有温和立场的总统候选人杰米·卡特需要在纽约州击败具有深厚犹太背景的爱德华·肯尼迪时,他想到了和默多克联手。默多克手中的《纽约邮报》派出侦探和狗仔队,热炒肯尼迪的各种丑闻。作为交换,默多克在购买波音客机的合同中得到了美国银行极为优惠的贷款,这件事一度引发国会和舆论的质疑,但是调查不了了之。
但是,国际立场软弱的卡特并不符合默多克的品位,在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转而积极支持里根。
总体来说,默多克喜欢那些保守主义右派政治家—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不过政治信仰不会是钳制默多克的藩篱,他与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有不错的关系。他为美国总统布什的当选出过大力,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也很近乎。两届总统甚至在各自的办公室邀请他共进午餐。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默多克的福克斯新闻网铆足了劲儿为美国政府摇旗呐喊,使布什在战争期间维持很高的民意“票房”;而美国政府和五角大楼里也心领神会,随时准备对默多克投桃报李。有人说,在利用政治为商业利益服务方面,再没有比默多克更精明的人了。
抛开道德因素,默多克的多变策略也是由于他所在或者他一手创造的时代的特点决定的。英国观察家Montgomerie总结,和英国政客们不同,英国报纸每天都要面临选举,特别是那些小报,读者才不管他们背后是默多克还是其他什么人。一旦报纸的立场不能迎合他们,就会立即被读者抛弃。所以当《太阳报》、《每日邮报》和《每日电讯报》为上到军费开支下到英格兰队新主帅打得不可开交的动机,都是为了迎合读者而非讨好自己的老板。所以这也是默多克下属媒体对他自己的丑闻没有丝毫留情的缘故。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