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2日 03:20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牛丽燕
“由于大量优势要素被转化为资格要素,中小民营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致力于中国企业扭亏为盈模式实践的上海矽亚投资副总裁张兰丁日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中小民企发生倒闭潮的警报暂时不能解除。”
比金融危机期间“东南沿海外向型企业大量倒闭”的说法危言耸听,目前中小企业出现全方位“倒闭潮”的说法更引起了外界的担忧。今年6月,相关部委的数据称,“今年前两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15.8%,亏损额同比上升22.3%;规模以下企业亏损状况更为严重。”
广东有关方面7月提交给该省人大常委会的《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也称,广东5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利润率在2%以下,仅22.2%的企业利润率在5%以上。另据调查,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正愈发面临更可怕的“入不敷出、越做越亏”的局面。市场人士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宏观层面,这一方面源于原材料、人力等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民间借贷成本太高,不再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融资难题。”张兰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微观层面,层出不穷的市场恶性竞争也导致大量优势要素‘被’转化为了资格要素。”
所谓“优势要素被转化为资格要素”,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原有的先行优势被竞争者赶上,行业门槛自动提高,先行优势随之丧失。据介绍,目前全国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又是在过去十年时间内成长起来的。“这十年就像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婴儿潮’但问题在于,如‘婴儿潮’般成长起来的多数中小民企不具备竞争力,所具备的仅仅是作为‘先行者’的优势。”张兰丁说,“这些企业如不能找准定位并及时调整,迟早都会倒闭。”
不过,想挽回当初的先行优势并不容易,因为中小企业的“婴儿潮”仍在中国继续发展。如无缝内衣行业,由于门槛低,义乌等地早就涌现出大量生产企业,行业利润迅速从数倍下降到20%以下。“没有优势可言,中小企业仅是加工平台和物流平台,一旦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该行业很快就会被踏平。”张兰丁表示,这种局面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学会创新。张兰丁认为,路径之一是不断探索新的行业领域,向专业化细分市场迈进。路径之二是采用低成本策略,但这不同于传统的低人力、低物流成本,而是靠技术升级,尽量降低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在不忘采用低成本策略的同时,还须追求规模效益。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