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木:新能源汽车要稳步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16:01 来源: 《中国投资》专访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
落实《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
文/《中国投资》 郭琳
当前,汽车工业正在迎来一场全新的革命,世界各国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抢占未来汽车工业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我国汽车制造商很难在国际汽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汽车的电力化将会带来产业价值链的转变,使我国在技术和供应链层面占据更多优势。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争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是我国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机遇”,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
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起步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是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呈现4个特点
《中国投资》:您能否谈谈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
张相木: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
首先,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汽车领域,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进入稳定期,因此它的燃料消耗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其着眼点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怎么样把排放降下来。我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接近8000万量,但我们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我们初步测算到2015年,汽车保有量要比现在翻一番。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汽车产业的燃料消耗和总排放的绝对值都是要增加的。因此,无论是为了应对能源供给压力,还是节能减排的需求,汽车行业都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上寻找自身减排的突破口。
其次,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抢占当今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我国要成为汽车强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在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浪潮中,我们应该争取主动,加大自主研发力量,把握住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创新的主动权,尽快实现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和历史性跨越。
总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既是有效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把握战略机遇、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张相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是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呈现出4个特点:
(1)政府在市场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动力来源、关键技术、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和整合等方面都与传统汽车不完全相同,研发成本高昂,其售价远远高于传统汽车。另一方面,消费者除了对新能源汽车高昂的价格难以接受外,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并不充分。但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又是我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为了培育市场,政府的优惠政策不仅能鼓励企业进入这一产业,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育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均相继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如,2011年5月18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电动汽车政府方案》。
(2)企业对产业的态度由观望转变为积极进入市场。企业经过前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调研,开始积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除了比亚迪之外,一汽、上汽、东风等传统大型车企也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并明确了上市时间表。
(3)产业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10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形成了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集团。不仅如此,行业标准和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建立和完善。不过,产业环境的培育并不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4)商业模式处于尝试探索期。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也是当前业内外人士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在这一方面,国内外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还都在进行探索。
政策将加强引导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但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还有较长的一个过程
《中国投资》:最近有报道称有地方新能源汽车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冒进。对此,您如何看待?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重点将会放在什么地方?
张相木:我国政策一直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对此,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重点有几个:
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重点支持骨干整车企业联合开发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共用车型平台、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平台以及先进汽车节能共性技术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
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自主化。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控制与检测装备,打破国外垄断依托国家级动力电池研究试验基地,建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体系,开展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技术研究,取得核心知识产权。
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驱动电机硅钢片、IGBT、关键传感器、高性能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及相关检测、制造装备。突破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系统)、整车分布式控制系统,掌握基于新型电机集成驱动的底盘动力学控制、整车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车网融合(V2G)等前沿技术。掌握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部件等关键技术。
此外,加强标准自主研究,健全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和建设规范,推进标准化。
《中国投资》:国外的新能源汽车的一直都在稳步发展,并已经拥有了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未能得到消费者认可,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张相木:国外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传统汽车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为其发展新能源汽车积累了经验。例如,美国自1834年就开始尝试发展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历史中更是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市场等均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发展。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工业总体的水平,我国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所以,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不管是纯电动、插电式,还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产业化,还有较长的过程。
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通过调研了解产业现状,以落实《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施
《中国投资》: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关键挑战是什么?技术?政策?还是其他原因?我们判断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道路还很漫长,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非常系统的政策,但是企业技术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长还是要靠企业。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张相木: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关键挑战是技术。如在电池领域还需要开发出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电池。电池零配件和系统组合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在政策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节能与新能源财政补助管理暂行办法》《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等系列政策,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最后还是要靠企业的创新。企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同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中国投资》:节能汽车无疑是当前消费者最易接受的汽车类型,目前我国发展情况如何?您认为节能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张相木:2010年6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实施以来,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6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共有41家企业427个车型列入推广目录,节能汽车车型较推广前增长了3倍多。截至2011年6月底,节能汽车共生产419.15万辆,占同期1.6升及以下乘用车产量的42.45%,占有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节能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月攀升。2011年6月节能汽车生产38.49万辆,占1.6升及以下乘用车产量的56.9%,较2010年6月22%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34.9个百分点。
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一直都是我国的重点,在今后汽车的发展当中,我国一定是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要一起推进。然而一方面是汽车需求呈现出20%-30%的增速,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短时间之内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因此,我们考虑比较现实,也比较有效的手段就是传统汽车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这个方面,从政策层面下的功夫是比较大的。我们马上要推进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这是国家标准。同时,我们在政策上,为了引导节能汽车的消费,也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
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国如果不这样做,就要限制汽车产业发展了。下一步我们可能还要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奖惩制度。这个在欧洲有的已经开始实行了,对达到或者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我们要给予奖励。对于一个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达不到的,我们要惩罚性收费,现在正在推进这件事情。
《中国投资》:近期,工信部组织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新一轮的调研是出于什么考虑?在调研结束后是否会对产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张相木:2008年工信部成立伊始,我们就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做过一次调研。随着近年来,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断深化,投资热情日益高涨以及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各地方也逐渐新出现了一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调研了解产业现状,以落实《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