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回归有机阅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提倡“有机阅读”,因为它是一条通路,让人体验成长之美、介入现实、深化与他人的情感。传统阅读回归、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筹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将是新的生活趋势。

  罗敏 孙行之

  这个夏季颇有些纠结。一边,是北京风入松、上海季风书园来福士广场店、Borders(世界第二大连锁书店)倒闭的传闻不断,媒体一阵又一阵哀鸣;另一边,已举行的香港书展、将举行的上海书展等,又将以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参展人数,营造一种“阅读盛世”的感觉。

  但另一些实践者在两者之外,寻觅新的可能。在上海静安别墅一幢红砖房里,2666很小心地经营着它的35平方米地盘。它的名字叫“图书馆”,在创办者的想象中,它融合图书馆、咖啡馆和部分书店功能于一体,以会员制形式运营,定期举办读书沙龙。2666的书架上有不少书来自作家、朋友的捐赠,这种方式更延展了书的内涵与意义。

  文字媒介的数字化和购买渠道的网络化已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但这些年轻人,祈望从这种相对社群化的图书馆或书吧形态中重拾一些更温情的东西。

  “许多书店倒闭,证明它也许不再是一种好的模式。电子阅读会在未来占上风。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需要在看书之余,有真正与人交流的地方。”2666图书馆的创建者之一、书评人btr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另一端的广州,“荒岛图书馆”已运营了两年多。这个名字源于《城市画报》2008年、2009年的两期特刊:“如果有一天,你独自流落到荒岛,会带上一本什么书?”图书馆更强调开放度与参与度,这得到很多爱书人的认同,荒岛图书馆因而也慢慢进入北京、武汉等城市的社区和街区。“荒岛图书馆的故事其实才开始。”《城市画报》主编李晖在接受采访时说,它的故事就在于:“每个月都可能发生点什么新鲜的事情。”

  长久以来,纸本书就不仅以一种载体的方式存在。除了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它还包含了它所关联的形、气、神、声等各种因素。对某些人,它可能承载着生命中的某段记忆、旅途中的某些气味。而对人类整体,纸本意味着从15世纪古登堡体系以来,历时五百多年的记忆传承。在此之前,人们在甲骨、竹简、莎草、羊皮纸上书写,这些如今成为博物馆中的珍本,其记载的文明却通过纸本传承了下来,也许未来也将通过电子文本延续。

  阅读的未来,本身并不让人担忧。当代学者、作家安贝托·艾柯2009年在与电影导演卡里埃尔及评论家托纳克的对话中提到,“网络使我们进入字母时代。倘若我们曾自以为步入了图像文明,那么电脑又把我们引回古登堡的体系,从此人人必须阅读。”只是,消费时代要求迅速地忘却。那些一闪而过的信息代表了一种价值,即没有过去、不念未来、活在当下。但,我们可能那样生活而心安理得吗?

  美国作家安妮·法迪曼曾在《美国学者》杂志开了一档“旧书重温忆华年”的栏目,很快发现它成了杂志中最受欢迎的栏目。那些作者撰文回忆自己初读与重读一本书的感受,之后是感人的个人成长。法迪曼说,之所以受欢迎,“也许那是因为文章不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而是谈论某种关系。人与书的关系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有重要的关系都是如此。”

  在优质的阅读中,阅读者不仅进入文本,也进入空间,进入与他者的关联。而对后者的需求,正成为读者回归传统阅读的动力之一。这点,同作为读书人的李晖也留心到了,“城市中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部分原因源自社交的需求。这是一个网络社交异常发达的时代,现实中的社交却变得贫瘠乏味起来,大家见面埋头刷微博(http://weibo.com),而阅读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爱书人以新型图书馆或者书店为聚集点来进行社交和分享,适应了部分人的需要。”

  我们采访了四位认真的阅读者,在他们身上,在阅读中延展自我的特性得到体现。我们提倡“有机阅读”,因为阅读不是与那个死去世界的关系,而是生活着的自我,阅读是一条通路,让人体验成长之美、介入现实、深化与他人的情感。尽管这个话题多少显得有点怀旧,但我们相信如诗人约瑟夫·布罗斯基所说,“我是我所读过和我记得的东西的总和”,也相信如李晖所说,传统阅读回归、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筹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将是新的生活趋势。

  历史有一种滚滚向前的力量,但还有一些,必定是在缓慢的变化中等待我们的灵魂,等待我们的良知,等待我们的尊严。(相关报道见D3)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