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增速“东低西高” 东部寻求经济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14:25 来源: 南方周末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成本上升,东部沿海的传统经济发达省市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些省市正试图逐渐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战略转型。
东部GDP增速放缓
据新华网报道,除新疆、西藏、贵州外,28个省区市上半年的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出现下降,降幅从0.7%到9%不等。其中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降温”明显。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长8%,上海市GDP同比增长8.4%,浙江省GDP同比增长9.9%,分列全国增速排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及倒数第三。其中,北京市和上海市均低于全国9.6%的平均增速,浙江省增速则是同比下降3.1%。
其余传统的经济大省(市)也都出现了GDP增速回落的现象。如山东省增长11.1%,增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广东省增长10.2%,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江苏省增长11.4%,增速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曾以19.4%的增速领跑全国的海南,2011年上半年则降至10.4%,落至全国中游,同比大跌9个百分点。
西部增速“后来居上”
尽管同比有所回落,但是中西部GDP增速仍普遍高于东部。据 《中国证券报》报道,除天津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16.6%,位居全国第一以外,其后增速可观的省区市更多集中在中西部。如重庆市、西藏省GDP同比涨幅就达16.5%,排名并列第二。
而紧随之后的是资源丰富的贵州省,上半年增长15.3%,高出全国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为贵州近20年来同期最高增速;连续8年全国经济增速第一的内蒙古,2011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落至全国第五位,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速为1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了5.4个百分点。
早前南方周末网就曾报道,在各省(市、区)提出的2011年GDP增长目标中,中西部地区的目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且均为“两位数”的增幅。现有的中西部上半年数据与此相符。
投资导致东西部经济增速差异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增速差异主要是投资所致。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而中西部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能源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内蒙古、贵州、陕西等省份依赖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各地公布的GDP增速呈现出中西部高于东部的状况是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所致。近年来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促使上游产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的比重分布。作为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得益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而处于下游的东部地区,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倒逼,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经济大省(市)寻求经济转型
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北京GDP增速倒数第一,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介绍说,控车市、调楼市、首钢退市——这三大调控,吃掉了北京1.8%的增速,也就是北京与全国平均增幅的距离。GDP增速放缓,排在最后一位,这是北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抉择。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也指出:“上海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这种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检验,速度慢一点,最终是为了长远地好起来。”在上海 “十二五”发展纲要中,首个目标就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上半年数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种要求。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则认为,浙江GDP增速放缓,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转型升级最初的“阵痛”。面对资源短缺、银根缩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浙江的部分资本将逐步退出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资本的配置模式将进一步向专业化、集约化、高效率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
与此相同,前述《中国证券报》报道也指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价格已经很高,继续依靠投资增长的模式,成本已经很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还在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这些GDP大省已经在放缓投资的步伐,寻求战略转型。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