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新生正当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7 来源: 中国经营报谭洪安 张裕光
访徽商全国理事会秘书长韩新东
明代中叶崛起于皖南徽州府的徽商,拥有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但在当代,无论与近邻的苏商、浙商,还是与南方的粤商、北方的鲁商、西部的川商相比,安徽企业群体整体气势都有所不如,很难在新商帮江湖上再称“大哥”了。
徽商的荣耀只属于过去吗?正为新一代徽商崛起鼓与呼的韩新东不这么认为。作为徽商全国理事会秘书长及《徽商》杂志总编辑,他相信,徽商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将拥有未来。
《中国经营报》:在明清时期众多传统商帮中,为什么徽商占据特殊的地位?
韩新东:所谓传统十大商帮,各自都非常有特点,但严格来说,只有绵延几百年历史的徽商和晋商,才是公认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商帮。以徽商而论,第一,它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徽商发财后,会主动反哺家乡及经商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徽文化博大精深,例如徽派建筑是全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为其中的精华。在黄山脚下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村里的“蹄形水”水循环再利用系统设计,让联合国官员感叹,想不到400年前中国农村已有如此先进的理念。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也大都与徽商有关。此外,新安医学、新安理学、新安文学等均卓有成就。徽商还热衷捐资助学,江苏扬州近代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就是徽商投资兴建的。
第二,徽商中涌现出很多具有划时代影响的杰出人物。如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就是徽州人王茂荫,他是中国萌生资本主义形态的最早佐证。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胡雪岩、王致和、张小泉等,在各自领域都很有建树。他们的经商理念,如诚信经营、契约精神、创新精神等等,都能代表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核心精髓。
第三,徽商有完整的商业业态。如茶叶、木材等资源型行业,依托官府的盐业,以及最早的金融业——典当行。过去提起丝绸之路,好像都是在西域,其实它最初的源头,正是徽商经营的区域。因为丝绸、陶瓷和茶叶,是丝绸之路上以货易货的主体。西方人称中国为CHINA,意即陶瓷,瓷都景德镇就属于大徽州地区。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近年来陆续打捞的古代沉船上,很多瓷器都来自徽州地区。
《中国经营报》:新徽商与老徽商之间,有哪些重要传承,又有哪些显著差异?
韩新东:徽州有古俗语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据粗略估计,清乾隆年间,中国GDP大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徽商所从事行业的产值又约占全国的五成。当时徽商不仅有很好的业态和文化,也有实实在在的商业成果。如今红火的苏商和浙商,从古至今深受徽商文化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这两地商人闻风而起,积极向外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抱团发展等特质,都能看到老徽商的影子。
在安徽大地上,勇于站在时代潮头是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发生在皖北地区的大泽乡;中国第一个农民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凤阳小岗村农民引领了中国农村的改革浪潮。过去我们对徽文化提得较多,但安徽全省的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如皖北的老(子)庄(子)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理念,影响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皖南的徽州文化孕育出胡适这样的现代文化大家;淮河流域的淮河文化培养了亦官亦商的近代改革派人物李鸿章;长江流域文化则诞生了桐城派,蕴育了京剧鼻祖程长庚、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陈独秀等。总之,创新、创造,是安徽人的精神主流。
如今虽然时代背景不同,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徽商从事的行业也有很大不同,但徽商创新的精神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如首创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经的中国首富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家电渠道之王张近东、食品行业巨头祝义材,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徽商的创新传统。
《中国经营报》:经常听说安徽商人是“出生入死”,一般都在走出安徽以后干成大事业,留在本地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不多。为什么?
韩新东:张近东、祝义材、王传福,都是在外面发展得到广泛认可的徽商代表。之所以会有“出生入死”之说,我认为:一是前些年安徽的政治、社会、商业生态不够发达成熟,政府部门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意识不够强。不仅在安徽,在中部欠发达地区这一软肋也很突出;二是这恰恰反映了新徽商有眼光、有头脑,善于择地而居,不求所在但求所有。比如祝义材到江苏去,因为江苏那些年经济增长很快,王传福去深圳,因为深圳是高科技之城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适合新能源产业发展。
所以要客观看待徽商“外流”的行为,商人的价值在于“趋义就利”,如今全世界的资金、人才都聚集到中国来,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反过来说,不管老徽商还是新徽商,有很多知名人物最辉煌事业都在安徽以外,我们乐见其成,而不会非要争论说这个人就是徽商,那个人就是浙商或苏商。有这样的包容胸襟,新的商帮群体才能发展得更好。
《中国经营报》:与老徽商帮扶互助的传统相比,新徽商的商会组织又发挥何种作用呢?
韩新东:商会组织是商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公众和企业家的共同需求。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时的商会组织又再风起云涌呢?因为企业以群团组织的形式出现,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享受更好的资源配置。随着社会经济进步,过去企业以一己之力,参与市场竞争,现在则希望通过商会组织,把有共同业态和同样需求的企业,都组织在一起。商会的兴起,其实也是为政府分担着经济协调的工作。
商会组织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土壤,如今中国经济蓬勃增长,安徽省内也政通人和,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目前全国大约有近60家安徽商会,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都覆盖了,台湾省也成立了安徽商会,甚至远在日本也有。他们成为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信息、处理问题有效的桥梁,在徽商二次崛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徽商力量继续凝聚壮大,相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也将越来越多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