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海工难以一步登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4:50 来源: 《能源》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带给中国海工行业重大机遇,但要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中国海工还任重道远。

  文|余似禾

  就在“海洋石油981”顺利出航一个多月之后的7月5日,振华重工举行仪式,在没有租约的情况下高调宣布开建公司第一台海上钻井平台——振海1号,显示了其进军海工的雄心以及对世界海工市场复苏的信心。

  “振海1号”300英尺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是个难产儿。早在2009年,振华重工与西班牙ADHK公司就签订22亿美元订单,双方决定建造10台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7台陆上钻机和2艘浮吊。由于首付资金不到位,合同面临取消的危险。

  振华重工是在三年前宣布进入海工业的近30家中国传统造船企业之一。三年过去了,中国海工也面临重新洗牌。目前具备海工能力以及有业绩的公司不超过10家。

  如同造船,中国企业擅长钢结构制造。产品中的自动化部分大多为外国承包商提供。有位业内人士称,有些海工产品的国产率不到5%。因此,中国船企衡量业绩的标准往往是用钢材量为标准,而不是产品的技术含量。

  用业内官员的话说,只有在韩国和新加坡船厂订单接满的情况下,外国石油公司才会考虑在中国建造海工产品。

  的确如此,自从去年底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石油公司重新捡起海上勘探计划,从而增加了钻机和海上工程船的需求。去年,第一股订单浪潮席卷新加坡船厂,今年以来第二股浪潮涌入韩国船厂。目前两国船厂的订单已接到了2014年,已经没有空间承诺更多的制造任务。

  今年二季度以来,海外石油公司和钻机营运商把目光投向中国,纷纷向有资历的船厂下单,或生效已签过的订单。这些船厂中有大连船舶重工和中远船务。

  但是,许多进入海工的船企用造船的模式建造海工产品,对海工的技术挑战和规范管理预期不足。

  虽然中国的海工业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目前中国船厂仍然处于学习阶段。除了需要适应海上造船业国际化的管理、HSE和复杂的工程设计外,还需要用行动改变工期延误的声誉。

  目前中国海域有17条储油轮,33条自升平台,7条浮式钻井平台。另外,还有6条自升式平台,一条钻井船,和3条半潜平台在建。

  国际勘探和设备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寻求海洋工程和制造的解决方案,但它们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便捷的融资渠道。由于担心潜在的质量问题,以及不能按时交货的可能性,它们最终还是不愿意把项目交给中国船厂。

  项目推迟交付的原因很多,部分是中国的国企文化导致的。当中层管理者感受到挑战和问题时,需要耗时和高层管理者沟通,寻求方案,整个决策过程非常漫长。

  为了以防更严重的延期,意大利塞班公司甚至将一台半潜钻井平台和一台铺管船从中集莱佛士拖到新加坡吉宝船厂进行最后阶段的建造和调试。此举重创了中国海工企业的国际形象。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船厂往往根据经验处理制造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不是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为了提高中国船厂成长速度,挪威AkerSolutions与中海油海洋工程公司签订了10年合作协议,共同建造高端海工产品。目前Aker Solutions技术团队已经在海工的青岛场地安营扎寨,通过建造虚拟产品对海工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中国海工企业也纷纷引进海外人才和国外技术成果。除了大量招聘有中国背景的新加坡海工技术员工之外,一些企业还并购了海外的设计公司。惠生重工收购了美国的深水设计公司Horton,年振华重工母公司中交集团收购了美国全球著名自升平台设计公司Friede& Goldman。

  为了支撑未来中国和世界海工业发展,中国公司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